广西龙胜县教育局(541700) 秦晓月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突出本地民族特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亮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实践者要做到因地制宜,积极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打造本地区的美术教育特色。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龙胜县是桂北的边远山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里有“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人间仙境之称的矮岭温泉等自然景观,县内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龙胜县被称为“广西少数民族缩影”,民族风情绚丽多姿:侗族的多声部民歌享誉世界;瑶族刺绣与服饰绚烂多彩,号称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红瑶寨的长发梳妆使人耳目一新;壮族的师公舞古朴神秘;苗、瑶、侗、壮等各民族的山歌俚韵令人赏心悦目,还有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生产生态文化等,构成了龙胜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奇特风景线。
如此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几年来,我县美术教学结合本地实际,做了“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龙胜县丰富的乡土资源、本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播、弘扬和传承。
对学校的美术教育来说,龙胜的乡土资源内容丰富。地方文化资源,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视觉图像符号,这些作为龙胜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视觉艺术符号,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地域密切相关。既有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如千层梯田、吊脚楼、风雨桥等)和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红瑶晒衣节、壮族赛歌节、苗族的跳香节、侗族的长桌宴、侗族的多耶舞等),又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如瑶族的织锦和刺绣,侗族的草编及壮族的木雕等),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技艺和素材。美术实践者要认真地调查、筛选、转化这些乡土美术资源,为学校美术教学所用。
正因为有了乡土美术资源的优势,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了空间。从2011年以来,龙胜县各个小学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将一些民族性强、欣赏价值高、易于开展和普及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加以整理和开发,服务于校本课程教材,通过学校传承和推广,使学生了解本地民族文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价值。
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积累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当地人们耳濡目染的最熟悉的事物。它是在当地特定的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当地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比如,自古以来,每逢节日盛会时,龙胜县的少数民族群众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到传统集会地点,少则数百,多则几千人,欢聚一起,唱山歌、跳民族舞蹈、进行民族体育竞技。如壮族的“三月三”赛歌节,壮族人民唱起源远流长的民族山歌,还跳起铜鼓舞、师公舞、扁担舞等欢庆自己的节日。侗族同胞在节日里开展唱侗族大歌、跳多耶、跳芦笙舞等文艺活动。各学校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体会节日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的来源,让我们这些地方丰富的民俗风情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少数民族绚丽的服装、民俗活动)应用于学生的绘画作品,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促进他们视觉认知的发展,从而达成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通过乡土资源应用于美术教学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熟悉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使其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乡土资源,逐步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去为艺术服务。
龙胜的小学美术教育以龙胜农村乡土民间文化艺术为土壤,立足地方,立足学校,以学生为本,通过挖掘地方乡土资源,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艺术活动,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和信息。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使学生在乡土艺术活动中参与体验,形成对家乡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尊重多元文化,从而积极参加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选用美术的材质进行美术表现是我们的一个特色。龙胜县是个山区县,随手可得的石头、树叶、树根等都是很好的美术原材料。比如,龙胜盛产树木,树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木糠,和平小学的教师从中得到灵感,自编木糠贴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木糠贴画。学生用这些来自于农村的、身边的材料,创造了艺术作品。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利用意识及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材质、艺术技艺、艺术表现的素材,创造了有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只有把小学美术深深扎根于本地的土壤,才会赢得与众不同的优势,从乡土资源中挖掘美术教学潜力,打造本地特色的美术教育。本地民族民间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艺术表现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易于被本地学生接受和理解,在学习创作上有一定的优势,在教学上又能体现其开放性的特点,可以说民间美术渗透是美术教材有益的补充。民间美术至今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像剪纸、泥塑、编织、刺绣、蜡染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侗乡的草编的龙、鱼等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形态生动,因此,龙胜初级中学选用了当地侗族的草编作为校本课程。草编制作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利用民间美术乡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是美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乡土美术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一)利用农村自然风光资源,让身边的美走进课堂;(二)以建筑为载体,开发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三)开发民间工艺美术,彰显民族艺术特色;等等。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观,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了艺术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了以美育促智育,以智育促发展的目的,真正做到了把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
将乡土资源引入教学,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做好乡土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工作。首先,教师必须对乡土资源的历史、文化以及涉及的民间艺术的技法、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利用生活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益。教师通过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合适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创设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大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铸造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
总之,利用乡土资源的优势,可充分发挥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