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市括苍镇中心校苍石小学(317000) 卢晓燕
近年来有关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不断高涨,各种教学模式纷纷出现。然而,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不能仅靠模式,也切忌无凭无据,极端强化模式。新一轮教改提出的高效课堂建设“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有其相当的规范性,也有可操作性,但要真正把它和实践联系起来却存在很大问题。下面具体谈谈。
教育者的观念,仅凭专家的一两次报告是根本无法转变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阻碍教改顺利推进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其一,一些学校的领导以秉承传统为由,大行传统之道。课堂教学形式上是所谓的“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整个课堂仍然被教师霸占,学生只有老老实实听的份。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课堂上多了几幅图片、几首歌曲。
其二,绝大多数教师,死把着传统不放。他们认为,教师上课“讲”是天经地义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只有在公开课或领导听课时套用一下,平时还是我行我素。
其三,教师普遍认为,教改只是一阵风,一阵风过后,仍旧风平浪静,别太在乎它。这既是教师对教改的认识,又是对以往教改的总结。教师身上的这一“痼疾”仅用“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是无法根治的。
我们普遍认为,新一轮教改的理论支撑是:杜威的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因此,要确立正确的教改理念,务必认真钻研这些理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界现代教育史上,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历史时期,杜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这种状况是空前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思维与教学,论儿童与教师。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者毫不留情地向传统方法论原则的唯一性和普遍性宣战,向僵化凝固、缺乏想象力的理性主义教育研究方法告别。改革务必求变,但变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这些理论,只有认真研读这些理论,才能把握这些“度”。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高效课堂建设,“学”和“教”的问题才是根本的核心问题,模式应在其次。若不解决根本的核心问题,过度强调模式,就会走形式主义的误区。
理念确立,就意味着教改已经迈出了一大步,问题的焦点就不再是“改不改”,而主要是“如何改”。根据当前教改的经验,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如何改”的问题,但要制定和推广模式,还需要一个细致周密的过程。
1.学习先进经验。制定教学模式,首当其冲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全国各地优秀的教学模式非常多。譬如,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等。
2.摸清现实底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出现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学模式本身单一的因素而引起的,它必然涉及学校的办学(教育)理念、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激励评价以及校本教研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使教学模式产生最大化的效果。我们必须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选择、借鉴、创新使用,并辅之以其他因素,才能有所用,不然会劳心劳力,适得其反。
3.以意识为先导。随着教改的推进,各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有个性。但有一个局势,我们务必在意。每种模式都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过分强调权威性、确定性、控制性等。这种局势,很有可能将学生和教师从这儿解放出来,又从那儿囚禁起来。
4.切忌“一刀切”。模式只是落实教改理念的操作方式,而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因而,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若不分何时、何地、何人皆套以固定的模式,这是对“崇尚差异”的否定,终将走向“凝固僵化”。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既要尊重现实,更要尊崇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解决“改不改”和“如何改”等实际问题,才能推进教改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