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名霞
(作者系安徽师大2012级教育硕士 安徽东至二中教师)
在上每一堂新课设计导语时,都用问句的形式,巧设留白,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生就会以百倍的心思进入文本寻找答案。我在设计《列夫·托尔斯泰》导语时,用对比的手法讲述有这样一个人,他很矛盾,那他到底是谁呢,这时我并没有说明白,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寻找列夫的形象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先是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删繁就简。一节课时间本有限,若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讲解,就会蜻蜓点水,学生到最后也是泛泛的接受,而没有深切的感受。而如果简化头绪,精选内容,拈出最精要的一处或多处,有针对性的进行读写训练,这样训练范围缩小了,学习深入了,体验也丰富了。教冰心的《观舞记》,这篇文章篇幅长,如果每段都讲,那势必抓不住重点,所以我只就其中重点的八个段落进行精读精讲,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其他的章节就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弥补。
再就是在文本挖掘面上也可酌情处理,深浅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我在教郭沫若的《雷电颂》,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两个板块:屏气凝神听雷电、酣畅淋漓听雷电。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听音乐激情导入。听老师范读进入文本,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初步感知,体悟屈原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感情。第二个板块主要是品味语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出最打动你的地方品读并交流。这占去了全节课的一半以上时间,大约有四十人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我看到在交流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屈原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语文教学“留白”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留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陶行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有句名言:“人身有两个宝,双手与大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我在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不同学生对于勒的结局给予了不同的想象,课堂上妙语连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课上,老师总会添加一个漂亮的尾巴,来几个精彩的口头作文片段。而我更注重实效,更注重多元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教材是例子”的观点早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教材如何使用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学习,让他们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好,达到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上多层面的收获呢?教学策略活动化,将死的文本变成可操作的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在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将课堂分为两个活动。其中有个活动是写真集,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文本后,学生将文本中的紫藤萝转化为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淡紫色的花朵和淡紫色的芳香。这个活动是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一学生要将文中描写紫藤萝精彩的语句画出来;第二学生要对描写紫藤萝的文字进行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第三学生要把脑中浮现的紫藤萝画面,用自己的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既训练了读写的能力,又训练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