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县百禄镇中心小学(222500) 张海波
兴趣
——习作教学的奠基石
江苏灌南县百禄镇中心小学(222500) 张海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师的命题应具有趣味性,指导应具有艺术性,批改应具有鼓励性,讲评应具有针对性。
趣味性 艺术性 鼓励性 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务必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是学生作文时首先接触的对象。它能否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关键的是题目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要想做到这一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难度要紧贴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里的“学生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我们不能拔高写作要求,叫学生写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文章。其次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不但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命题不能偏离这个源头,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更不会有兴趣可言。命题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打动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写作主动性。如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习作要求自己写自己,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这个人》,并且在作文题目前留了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下方依次写上了这样几个字:“嘿”“哈”“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中的一个类型构思、练写。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经过这一提示,各个学生都伏案疾书,没有一个皱眉头的。在这里,我运用了不同的叹词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命题范围要宽窄适当
命题范围不宜太大,太大的命题,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即使写出来一点,也是空洞的。太窄的命题,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把学生领进狭隘的死胡同,从而影响其表达欲望。
课标还强调,作文的命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作文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强调他们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教师应积极为此提供条件,拓展空间,适当进行开放式作文教学。这里的开放不仅指作文教学形式上的自由开放,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开放,即作文要回归自然,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创作欲。
对于教材中的习作指导,我们教师在单元备课的时候,就要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习作内容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上单元导读课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和要求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单元学习时就有目的地搜集和积累相关的资料、写作方法、技巧等,为最终下笔做好前期铺垫。这样,学习单元内的文章就更加有针对性了,也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自己扩展阅读更多的相关文章。指导学生写单元作文时,我们可以提供精彩的开头、结尾等材料让学生去阅读、仿写;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以具体事例打开学生的心扉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写具体,情节写生动。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那节课我故意迟到了五分钟,又佯装有事离开教室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回想在我到来之前和离开之后大家的议论和猜测,以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因为有真实的事件作前提,学生参与率高,很快完成了习作。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力措施。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样那样的小事,这些小事往往就是写作素材,应该善于抓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如班级里某同学生病了,大家照顾她;某同学被老师批评了;某同学与某同学吵架了;某同学帮助小同学了等。这些事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那么写出来就自然真实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为了让每个学生学会感恩,我们学校前不久举行了“让人间充满爱——大型报告团演讲活动”,会上,演讲者以丰富的情感、动听的语言使学生痛彻心扉。报告会结束后,所有的学生情绪都很低落,见此,我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将心中的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由于是亲身经历,每个学生都写得非常生动、精彩,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效果极佳。
另外,我认为习作的指导还应包括作前指导选材、构思和作中指导修改习作等方面。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话语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启发,从而逐渐喜欢作文。老师还要善于学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做一个善于实践与反思的教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有些人认为,对学生的作文要精批细改,也有些人认为,对学生的作文要多批少改,我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
我主张作文批改要尽量做到“多就、少改、巧批”。这是因为精批细改,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同时改多了,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不成功,长此以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讨厌作文。再者,许多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最想看到的是作文的等第,而不是老师的改动和批语。“多就”就是尽量尊重学生的原作;“少改”就是对一些错误的字、词、句作订正;“巧批”是指老师的批语要下得精巧,能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有位学生写《看杀鸡》的日记,写得逼真、传神,结尾处这样写道:“我想晚上一定能喝到鲜美的鸡汤了。”于是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上这样的批语:“鸡汤的味道很美,你一定想知道妈妈是怎样做鸡汤的。请你别错过机会,明天的日记本上,老师请你‘做鸡汤’。”果然,第二天,他就写出了《妈妈做鸡汤》的日记。我在班上读的时候,有个学生开玩笑说:“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作文批改还应具有一定的宽容性。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有位学生在作文中竟然赞美了被一般人所讨厌的蚊子。按常理,这位学生肯定会被训斥一番,但为了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全力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正面鼓励为主。我在评语中首先肯定了他的逆向思维,并建议他多看一些高质量的书,结果他的写作热情高涨,写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而且有一定内涵的文章,其中有几篇还被推荐到了《新语文学习》杂志社。
讲评通常是一次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且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对一次作文的成败、得失等给予肯定或否定,在理性上给学生以提高的过程。我认为讲评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对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给予纠正,突出的优点给予表扬,对那些虽然是突出的却又不是普遍的问题可以个别交换意见,以引起个别学生的注意。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分清主次,突出训练重点,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并诚心诚意地赞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将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便会在心里不断地增添自信心和进取心,对作文的感情会与日俱增,面对作文不再会感到恐惧。
只要我们根据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潜心研究学生作文的心态,努力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充分注意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遵循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要求,就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作文教学这片“沼泽地”,让学生作文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欢跃,绽放个性的光芒。
(责编 莫彩凤)
G623.2
A
1007-9068(2015)2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