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业质量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5-03-01 07:06田本娜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校发展

田本娜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73)

为什么要论及学业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力,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而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改变现在这种教育模式,那是很难培养出个性发展、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才的。

孔子从教一生,教出72位贤人,每个人都具有个性特点,那么我们怎么就不能培养出聪明智慧、具有个性发展的人才呢?当然能够。但是不能依据孔子所主张的“宁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观念去教育学生,那是培养奴隶的教育。如果我们不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育;不改变总是跟着人模仿的鹦鹉学舌式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缺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那就是培养低能儿的教育,甚至是培养奴才的教育!因此,今日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学业水平,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一、一条基本思想——学生个性化发展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我们在论及学生个性化教育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明确人的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关于人的发展涉及两方面: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横向”——“德、智、体、美”等方面;二是“纵向”——人的发展的充分与自由的程度,即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关于个性发展,主要指个人不同于他人特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主要是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三方面的发展。独特性包括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见解的不同等。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理论是制定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用这个目标来衡量“横向”的维度:现在的小学教育是片面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上不能达到发展目标。第一,德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修身、礼仪、爱国等方面的教育还很不够;第二,体育课的设置还没有很好地实现;第三,智育只重视学习死知识,而缺乏智力的开发;第四,美育就更为缺失。以上虽然都设有课程,但是有的只是虚设,没有真正的落实。从发展目标的“纵向”维度分析,发展目标的充分和自由程度很不够,大多数学生的智力、体力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有的教学不但不能启迪反而阻碍学生智慧的发展。

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发展更是十分缺乏的。教育中的非人性化、非个性化的现象很普遍。小学生正处在向主体性、独立性和独特性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有了保障。但是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有的学校在培养计划中,出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的字样。也就是说,以特长发展代替了个性发展,把有一点特长的学生看作是个性发展的学生。这是一种误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性是表明人格的,特长是表明专业的。有特长的学生不一定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让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还必须纠正对“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错误解释。目前,在网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被解释为“一对一的教育”,也就是培训教育,这种“一对一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难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点是必须坚持的。

二、一项建议——实行小校、小班制

在中小学要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个别差异得到体现,必须进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改变现在的学校和班级制度,实行小校、小班制。

1.充分认识大校、大班的弊端

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人口增多,学校班级规模扩大,每班学生人数达到六七十人,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后来全国大、中、小学都刮起一阵“扩大”风,办大学校、大班级,这就是人为的原因了。原来办得很有特色的一些学校,就并到另一所学校了,不少很有历史的中、小学也被合并成一些大学校,成为重点校。在大学校、大班制中,一所学校几千学生,每班学生五六十人。一位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只能讲大课,对于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不可能了解得很细,他们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多的班级,一位校长也难以做到对教师和学生都了解。

由于合并学校后形成重点学校,于是产生了“择校风”,产生了“学区房”、“转户口”等不正常的现象。这一现象至今未能得以解决。有钱有权的家长,可以满足学生进入重点学校,而一般老百姓的孩子,进重点学校可就难了;同时,许多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于是要有家长车送、车接,这使得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在学生中形成了攀比风,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充分认识小校、小班好处多

(1)教师便于了解学生。教学不能只教知识,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要使学生接受全面健康的教育,就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如此才能因材施教。由于班里学生少,教师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独立自主能力、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而施教,学生就能获得个性发展。如果学生人数少,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当他第一次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与帮助,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关怀和关照,就可避免这名学生走下坡路。

(2)便于师生合作。目前,提倡合作教学。可是学生人数太多,讨论问题时,只能几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语言都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如果班上人数少,学生发言的机会就多,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教学就会有条件进行。

(3)可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教师可以将其精力用在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进行个别辅导上;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能够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是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来源。

(4)实行小校,才能避免集体性、权威性管理。学校规模大,学校的重大事情就要集体研究,因此领导开会时间增多,深入基层听课、调研时间减少,所了解的情况就会缺少真实性。学校规模小便于管理,领导容易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和学生。

鉴于上述诸多益处,实行小校、小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是社区教育,学生就近入学必然要缩小学校规模;今后网络课发展,学生在家可以学习一些课程,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太多,就要讨论,只有小班才能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

3.关于小校、小班设置建议

台湾大学黄武雄教授在争取实现小校、小班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他主张每所社区小学约150人,每年级一班,每班约25人。这样的学校和班级,师生互动会趋于人性化。

基于大陆的基本情况,笔者主张:

(1)小学的学校规模:1~6年级双行班,共12个班级为好,最多不超过18个班。一所学校最多500人。

(2)小班学生数:正常的每班学生人数在25~30人较为合适。

(3)教师包班上课。教师包班对学生了解更为深入;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扩大知识面。

(4)小班教学不仅指每班学生人数减少,而且要在教学理念、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

实行小校、小班涉及许多问题,校区问题、教师水平问题、经费问题等,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要从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小校、小班教学的深远意义。政府部门要有长远规划,要有计划地推进,要搞试点,稳稳当当地有步骤地进行。对于已经实行小校、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要积极支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一点希望——学高为师,寄望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个性发展的教育,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人性化的教育。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的改变。历史的经验说明,即使变为小班上课,如果教师仍然将学生看作容器,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仍然是死记硬背,那么学生的个性仍然得不到发展,其个性化的学业成绩也不会获得提高。因此,必须改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相信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人。

1.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有严格的要求

个性化教育的主要精神在于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笔者举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一件事例:在霍老师班上有一名要强的学生叫小玲,上课教师提问时,即使是她不会的问题也举手抢答。这是为什么?霍老师很细心,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了解她是由于自尊心使然。霍老师没有说她“不会答的问题,不要举手”,而且竟想出让小玲举“左右手”的办法,举“右手”是会答的问题;举“左手”是不会答的,来区别让她回答还是不让她回答问题。这简单的举“左右手”的办法,真是奇思妙想,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小玲牢牢记住举“左右手”这一师生间的“秘密协议”。霍老师能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可能对一般教师未必容易。也许会指责小玲:“你不会答,举手做什么?”笔者还了解这样一位教师,英语课上讲“凡是表明多数的字尾都加s”。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也有的字多数不加s”。还没等学生说哪些字不加s,这位教师立即说:“闭嘴。”其实,这名学生是应该受到表扬的,由于教师处理不当,反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从而对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而不愿上英语课。这两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为什么处理不同?因为霍老师的心中关爱着每位学生,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及其心理活动,所以她会及时地启用教育的智慧,想出妙法——举左右手,来维护学生的自尊、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艺术。

2.教师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就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是千差万别、异态纷呈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教学中的统一性较强,如追求全班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步骤方法统一。其结果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学的统一性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但是只有统一性而没有差异性,就会出现有潜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又“吃不消”,于是就会产生知识和能力的漏洞。这样的教学既不能培养出有个性特点的、学习具有特色的学生,也不能使学习差的学生达到合格的水平。

教师要实行个性化教学,必须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如,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就不会提问;有的学生善于从一个问题深入钻研下去,而且还能从一个问题联想到一系列问题,以点带面,有的学生则善于从全面再深入到一点去学习;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思考问题有层次,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善于联想、想象;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目不忘,有的学过后要反复记忆;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能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学习时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坚持性差;有的学生观察力强,善于抓住细节,有的学生就一看而过,留不住印象;有的学生情感丰富,有的学生对何事都无动于衷;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操作。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分类研究指导。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心理品质、兴趣爱好的指导,决不要用“一刀切”的办法。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也就会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3.既要倡导学生自我学习,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因素和教师的作用?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进步、体质的增强、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情感的丰富,主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但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又是潜在的,需要外部条件的启发诱导,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导”和“引导”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导”含有教师的责任感,教师不但要“言教”,而且还要“身教”;教师对教学要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要将教学导向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要将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求知欲望启发诱导出来。例如,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作业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完成,这其中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学生自我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主张教师主导,也不意味着一切都由教师决定,教育、教学还要发扬民主。

4.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还要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提问

教育最重要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我们要培养会思考的人才。学会思考,才能有所创造,会思考才能会学习,因为要获得学习的真正知识,必须深入到知识的深层次,发现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学会思维方法。所谓思维方法,就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推理、判断等方法。当前我们的教学中关于思维方法的训练非常欠缺,为了应试,什么都要学生死记硬背,这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我们必须打破学生求同思维的思维模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个性发展的人才。

教学要教会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要学会提问题;要教会学生提问,教师必须会提问题。这个问题是当前教学中教师遇到的一个难题,因为教师也是通过死记硬背学出来的,许多教师不会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学习科目的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

问题的种类很多,要看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一种是记忆型的问题,可提“这是什么?”一种是理解性的问题,可提“这是为什么?”一种是批判性的问题,可提“你如何看这个问题?”这就要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学生对教师讲的不同意见,教师不要轻易否决,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如果学生的意见是对的,就要虚心接受,如果学生的意见不对,要提出理由说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提问题具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就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不断提高学业水平,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思想和专业水平。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蕾.大规模考试和学业质量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献林.个性发展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学校推介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