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同核心州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5-03-01 06:25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课程标准

于 海 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外国教育

美国共同核心州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于 海 静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制定共同州核心课程标准是美国教育史上最重大变革之一,其作为统一标准全国推行必然会对世界教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共同州核心课程标准具有国家统一标准,有助于规范、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与科技应用结合紧密,将科技应用于教学上升到国家高度;有助于降低重复性教育开支,减少学生重复性学习投入等优点。但同时具有全国推广过于仓促,未经实践检测;核心标准未全面涵盖教学因素,仅包含顶层设计等缺点。美国共同州核心课程标准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外语教学应与新兴科技结合,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外语教学应融合其他学科,实现内容依托;坚持教学目标一贯性,避免重复学习。

美国;共同核心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外语教学

教学质量是影响学习的最关键因素[1],而教师、教材、教法、教学设备等均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完备的课程标准是优秀教材编写的基础,教材规范教学内容,教师基于教材运用恰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行为。因此课程标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的实施及教学质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大国愈加重视教育,其不断修正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鲜明地体现了课程为本、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理念。

一、共同核心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共同核心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核心标准)是由美国48个州,2个地区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州长和最高教育官员牵头,与国家管理者协会中心(National Governor Association Center,NGA Center)和美国重点州学校管理者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协作,历时一年有余,吸纳近万条公众意见,同时参考了教育领域世界顶尖国家的教育标准而制定的新课程标准。该标准包括两份文件:《共同核心数学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与《共同核心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and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Science and Technical Subjects)。该标准制定由多元主体参与,包括课程内容专家、教师、学校管理者、各州人事部门及学生家长。核心标准规定了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在数学与英语两大基础学科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2],旨在使家长及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并为学生顺利接受大学教育及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核心标准实施前,美国是少数几个未实施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发达国家之一。尽管高度的地方自治使得国家性政策推广异常艰难,但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探索统一标准。早在1983年,美国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f Excellence in Education,NCEE)就出版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中》,这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课程标准制定的开端。[3]其后于1990年美国又成立了国家教育目标小组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NEGP),并于次年提出《国家教育目标报告:建设一个学习者的国度》,提出了到2000年美国教育应该达到的六个目标。1991年,国家教育标准和检测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Education and Testing,NCEST)成立,与国家教育目标小组委员会共同负责学科建设、测验开发与使用、展示标准的确定等教育重大问题的处理。

1989年,美国数学教师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NCTM)制定并颁布了《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开启了美国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新时代。各学科协会纷纷效仿,其中外语学科制定了著名的“5C”标准: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s,Comparisons及 Communities。这一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历时近20年的课程标准化进程为共同核心州标准的诞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核心标准在2010年6月一经推出,立刻被各州采纳。到目前为止已被45个州、4个地区及哥伦比亚特区采用。该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教学预期标准化:教育效果符合大学学业及就业预期标准;课程目标连贯化:标准明确,易懂,不同教育阶段目标前后一致,呈递进性;教学内容优质化:含盖高难度内容及高级技能中知识的运用;标准取长补短化:基于当前各州课程标准的优缺点而制定;标准兼收并蓄化:借鉴其他教育领域顶尖国家的课程标准,以便所有学生在全球化经济及社会活动中取得成功;标准设计科学化:标准基于客观事实和研究依据而制定。

二、共同核心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优点

(1) 国家统一标准,有助于规范、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全国统一标准的实施为不同地区教学活动提供了行为规范。在2010年前,尽管有着各类课程标准,美国各州采用参考全国课程标准制定了州立标准。而全国标准与州立标准在内容、重点、难度及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美国这样一个被誉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里,学生随家长工作变动而转学较为普遍,不同地区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适应新学校带来极大困难,核心标准的实施有望改善这一现象。

在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颁布后,各州为逃避因学生学业成绩不达标而受惩罚,纷纷采取降低课程标准要求,使得全国标准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4],核心标准的实施有望杜绝这一现象。如在英语语言艺术中,核心标准分别对幼儿园到12年级课程规定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要求。该标准力求学生通过交谈、教师指导、阅读等能够积累词汇、判断词义、辨析词义差异,逐渐扩大常用词汇与短语量。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书面英语进行写作及演讲,能够用熟练的口语表达各种需求。统一的标准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把握重点及难点内容,统一的全国考试(2014—2015学年起)杜绝了各州降低课程标准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核心标准将成为教育问责的重要内容。表现优异的学校获得资金奖励,即“刺激性财政拨款”。对于低成就或资金支持无法改善的学校,政府在问责结果上更多采取专业支持或强力的干预措施,若仍无改善,则可能被剥夺地方管理权,关闭学校,重组教学队伍等。[5]

(2) 与科技应用结合紧密,将科技应用于教学上升到国家高度。核心标准对学生掌握先进科技提出明确要求,旨在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增加国际竞争力。如11—12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技知识,能就热点反馈、最新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及更新。语言教育专家Kress等认为如果至少部分“学生的能力”是通过社交体现出来的,并且该能力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不同,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培养能力的机会[6],而通过科技手段则可有效模拟各种语境,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知识学习,可以为将来大学及就业中所需要的相关能力夯实基础。利用科技手段,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针对性话题练习,增加学生对同一主题训练的机会。改变过去浅而宽的教育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课程标准强调每一个概念的掌握,以及帮助学生一步步进阶的结构的连贯性,学会将获得更多机会就某些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3) 有助于降低重复性教育开支,减少学生重复性学习投入。该课程标准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大学新生基础课程补习,帮助学生获得与父辈相比需更多技能的工作。当前,美国40%左右的大学新生需经过补习基础课程后才能正式开始修大学学分课程。[7]这一数据相当惊人。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马上适应大学课程,导致在学习进度上落后于他人,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并延迟毕业,甚至辍学;另一方面,多数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后经济独立,补习基础课程的费用额外增加其负担。纽约州立大学副校长Nancy L. Zimpher认为每年美国用于补习基础课程的费用大约为7 000万美元[7],这一数字在实施核心标准后将会大幅度降低。

通过制定并实施共同核心州标准可以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达到大学入学水平,从而避免大学入学后返工再造,减轻学生的时间及经济负担。同时大学也不必为不同地区学生学术水平差异较大而浪费额外的精力进行基础阶段教育补习,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世界公民的培养目标。

2.缺点

(1) 全国推广过于仓促,未经实践检测。美国每年有近5 000万学生接受基础教教育[8],各州生态、政治背景、教育政策差异很大,学员结构复杂,不仅包括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本土学生,而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家庭。不同的学术背景导致很难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学业成就。全国性推广共同核心州课程标准应由某些地区率先实验,若实践效果较原教学模式更佳,则逐步扩大试验范围,最终全国推广。同时,从实验中还可发现原本制定该课程标准时忽略的问题,及时修正。但从本课程标准推出到全国性推广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其课程标准的信度与效度还有待验证,如何适应美国基础教育现状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部分州已经发现该课程标准与其现实情况反差巨大。2013年印第安纳州宣布停止实施核心标准。密歇根州也举行听证会来评判是否暂停该课程标准。[7]部分学生家长及教师认为该课程标准,尤其是基于标准的考试太难。2013年4月,纽约州约120万学生参加了首次新课程标准考试,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及短文写作。学生不仅被测试客观知识,还被测试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批判性话题写作,随后纽约州公布的考试结果表明只有不到1/3的学生及格。[7]种种负面现象表明,未经过实验而全国性推广核心标准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能否在实践中克服这些困难成为核心标准面临的最大挑战。

(2) 核心标准未全面涵盖教学因素,仅包含顶层设计。就教学组成元素而言,核心标准仅为一个起点,只是教学活动的顶层设计。完备的课程标准固然是优质教学的前提,但其他教学环节亦不可少。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均未提及。虽然暂不出台相关环节可以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由,但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对于该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核心标准与美国过去实施的基础教育理念有较大差异,若无详细指导部分教师可能无法准确贯彻这一理念,导致部分学生学业不达标。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教师,其相关培训计划也未体现在核心标准中。乔治·华盛顿大学教育政策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余州教师基于新标准进行教学,但只有10个州中不到3/4的教师接受过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7]在这样背景下推行共同核心州标准无疑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据2003—2004年马萨诸塞州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22%的新教师在独立上课前有实习经验。[9]另一项同期进行的全美调查发现,几乎近半教师认为对教学活动准备不充分,28%的教师认为对于如何选择并实施教学大纲准备不充分。[9]突兀地推行全新并与原课程标准有较大不同的核心标准必然会导致部分教师无法适应该理念,进而影响核心标准执行效果。

三、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1.外语教学应与新兴科技结合,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

科技发展减少了学生书写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产品的应用。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小学生不再留家庭书面作业,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已将教学重心从传统的学习模式逐渐转移到以新型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中来。中学外语教学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当前我国外语类教育成果主要体现在书面上,考试也以书面为主。而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语言的交流与应用。仅仅停留在书面的语言教学无疑极大地阻碍着该目标的实现,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外语教学中的困境。

外语教学与新兴科技相结合有助于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新兴工作常需大多数员工而不是少数精英能够搜索、整合及评估从各式的主题及来源所取得的资讯(包括不同语言)。为实现这一社会需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法宝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需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专注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创立包括面对面、混合式及虚拟仿真环境等多种外语学习环境。建立开放式外语资源网站(Ope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Resources)等先进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外语学习环境。当前我国外语类网络资源多为民间个体发起,教育部门鲜有涉足。实际上,具有丰富外语教育资源的各级教育部门应成为整合网络外语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而在这方面显然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部分地区发起网络课堂等在线资源活动,但力度仍需加强。

2.外语教学应融合其他学科,实现内容依托

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指以某学科或某主题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法,旨在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结合起来,其重点不在于关注语言自身,而是通过学习学科内容获得目标语言能力。[10]该语言学习方式与母语学习方式较接近,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更为自然。

美国教育历来强调读与写的重要性。教师每学期列出书单,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阅读内容主题涵盖面广,体裁丰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及写作培养语言能力。而国内外语教育多集中于课本教学——教师仔细讲授教材知识,全面分析语法结构,深入辨析词义,常将语言从语境中割裂出来。导致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经过十几年的外语学习后,外语应用能力仍然极弱。语言学习与语义及语境密不可分,通过内容依托法,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如历史、艺术、科学等相结合,通过大量不同主题阅读及写作,提升语言意识,加强外语应用能力。

3.坚持教学目标一贯性,避免重复学习

当前国内外语教学中一个较大问题在于语言学习的重复性。在我国,多数地区从小学四年级开设外语课,部分发达地区小学一年级即开始外语学习。但在小学外语学习后,中学教学仍然从零开始。进入大学后,多数学校将中、小学所学语法重新讲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外语学习偏离了初始目的,变成外语知识学习。学生因重复学习丧失外语学习的兴趣,加剧了学生对自身外语能力的负面评价,外语学习恐惧情绪更重。而核心标准为我国有效解决外语教学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其阶段性目标的前后一致性使学生明确了每阶段的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参考依据。如1年级学生具有就所读的教材提问和回答的能力;3年级应掌握主语与动词一致,能描述故事中人物特点;5年级需知道明喻及暗喻;8年级应了解作者主要观点;9,10年级要会运用排比手法,掌握不同动词、形容词、数词等作用。通过制定前后一致性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具体实现阶段,学生及教师能准确把握所学知识,避免重复教学。

4.课程标准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体现各方需求

美国课程标准开发主体通常较为复杂,包括许多学科专家、专业研究人员、教师及家长等,同时听取社会各界观点。在我国,课程标准制定通常采取精英制度——即课程标准自上而下,由少数专家、教授和教学名师组成。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能较高角度把握该学科标准,但缺点为无法适应各方需求。如学习结果是否是社会所需;学习方式是否为学生接受;知识体系是否被广大教师认可等。通过多元化主体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可以有效反映社会各界对该学科标准的真实需求,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所学与工作要求相差较大的问题,可以避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1] Goldhaber D,Anthony E. Can teacher quality be effectively assessed?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2):136-150.

[2] Kendall J.Understanding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M]. 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11:78.

[3] Kendall J S,Marzano R J.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articulation of content standards and benchmarks:update [M].Indianapolis:Mid-continen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1995:124-125.

[4]杨光富.美国首部全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109 .

[5]王晓燕.绩效问责:美国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J]. 教育文化论坛,2012(3):35-39.

[6] Kress G,Jewitt C,Bourne J,et al.English in Urban Classrooms: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New York:Routledge Falmer,2005:76.

[7] Motoko Rich=,School Standards’ Debut Is Rocky,and Critics Pounce[N]. New York Times,2013-08-16.

[8]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Fast facts[EB/OL].http://nces.ed.gov/fastfacts/display.asp?id=372,2013-08-20.

[9] Berg Jill.Constructing a Clear Path to Accomplished Teaching[J].Theory into Practice,2010(3):193-202.

[10] Mohan,B. Language and Content [M]. MA:Addison-Wesley,1986:251.

[责任编辑:江桂珍]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1.034

2015-07-21

于海静(1979-),女,吉林公主岭人,硕士,讲师。

G511

A

1002-1477(2015)11-0133-04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