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市生祠中心小学(214500) 刘云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这是数学教学的使命,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思考,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发展,使有效探索、有效学习成为学习的核心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每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其成为新课导入的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释放学生个性的探索活动。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首先引入学生排球活动课的活动场景:班长领来6只排球,准备把3只球分给第一组,2只球分给第二组,还剩1只给第三组。请三个小组的组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第一组拥护这种分法,这样可以让我们组有更多的机会训练了。”“你太自私了,我们3个小组人数都一样多,这样不公平。”“是的!这个分法不科学,必须每一个小组都分给2个。”学生的争论,能使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凸显出来,尽管很模糊,也很朦胧,但公平、科学的根已经深深地在学生心中扎下。
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利用分球活动感知到公平性,使平均分逐渐浮现出水面,为建构分数的意义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导入生活化,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落脚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教学连接到现实生活中来,学会把例题以学生熟悉的面孔展现出来,使例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减法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把生硬的范例转化成学生自然生活的一部分,以便学生更好地唤醒认知储备、经验积累。例如把练习题“237-98”改成:覃老师准备买一只足球,足球的单价为98元。他带了237元(2张一百元,3张10元,7枚1元的硬币)。你能思考一下覃老师的付钱方式吗?这样,把练习题改成一条情境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和讨论:①能想想覃老师的付钱过程吗?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必须付出100元,因为覃老师身上的零钱是不够支付的。②如果你是营业员,你会怎么做呢?此时覃老师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学生经过讨论,一定会得出:营业员必须找给覃老师2元,覃老师付出100元后,再拿回2元,才是真正地付出98元。③你能根据刚才的活动写出一个完整的算式吗?学生就会根据活动的经验,直观地写出思考过程:237-98=237-100+2,。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展示,进行追问:怎么会是加2呢?是买足球啊?学生就会很理性地分析出:因为覃老师付出的是100元,比单价高2元,营业员必须找回2元给覃老师,这样覃老师就会得到2元,所以是加上2元。
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多减必须加回来的”基本道理,并在生活情境中建立较为科学的数学模型,这远比说教要科学得多,学生会在经验的支撑下理解得更透彻,记忆也会更深刻,学习也会更智慧。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是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之一。因为引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举措,所以把解决问题的训练转变为具有生活气息的活动,会让数学学习充满吸引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把巩固训练设计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①回家找一找长方形状的物品,测量出必要的数据,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②算一算自己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③找一块较大的地方,让你的家长和你一起测量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大。④量一量家中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估一估家中一共铺了多少块。如果每一块的价格是60元,算一算这些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这些课外练习的安排,把知识的巩固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种设计不仅能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测量的方法,巩固长度单位的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并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热情高涨,加倍投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并科学地使用这些素材,使之成为教学的新切入口,让学生在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探索、合作学习、实践体验,那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数学学习不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