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
“慕课”与《现代汉语》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秦岭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西安710065)
摘要:《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从时代发展需要出发,目前传统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慕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其大规模、在线、开放性的特点,给传统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汉语》应该以此为契机,利用校园网构建课程线上平台,与传统课堂相呼应,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慕课;现代汉语;教学;创新
收稿日期:2014-12-29
作者简介:秦岭(1976—),女,河南孟州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
文章编号:1008-777X(2015)03-0078-04
文献标志码:A
自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出现班级授课,人类的教学实践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17世纪上半叶,夸美纽斯经过实践探索、理论总结,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引入工业生产流程标准,注重学校的组织和班级管理,建议固定教学场所,规定作息时间,区分科目,使用统一的教材,制定统一的授课进度,同时在学习一个阶段后要有评判标准,以考核学生是否晋级。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工作应该是有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的思想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时至今日,我们还延续着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也日益发现了这种集体教学形式忽略学生差异性、个性化的弊病。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开放教育资源下,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应运而生。2011年,斯坦福大学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没想到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学生在线学习。2012年,几个实力雄厚的投资商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院合作,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这一年被称为“慕课”元年。所谓“慕课”(MO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1]“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 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2]
一、慕课的优势
(一)慕课课程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更具有便捷性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和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便捷的网络平台使不同地区、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沟通、交流变成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对知识的获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就能够完成。原本传统封闭的教学变成了开放的平台,依存于平台的知识得以共享,跨国、跨人种、跨校、跨文化、跨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汇聚一堂。学习开始出现个性化、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的特征,古语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可能。慕课使全世界的学习者不再受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约束,让学习成为随心所欲、自由掌控的事情。
(二)慕课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目前,美国的Udacity、Coursera、edX这三家世界最好的慕课运营公司以及英国的FutureLearn,呈现的都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名师的优质课程。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的4门课程在EdX平台正式开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加盟“慕课”阵营中。[3]四所高校接受慕课理念,尝试着将校内外的精品课程上传至网络平台。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上线,这是一个汇集国内外名校公开课和演讲的免费在线学习平台,涵盖社会、人文、科学、艺术等22类内容领域,积累了3 000余门课程。2014年,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纷纷高调进入在线教育行业,诸如新东方、学大教育等教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在线教育产品。这些组织、机构和高校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分享在网络里,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和网络平台的同一性,使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可以分享到世界各国名校名师的授课,原本被小众学习者所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这个平台中异彩纷呈。
(三)关注到有教无类,创新了教学模式
与传统课堂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慕课课程可以吸纳全球上万人同时在线,它冲破了校墙的藩篱,打破了专业的限制,以兴趣为导向,所有想听课的学习者都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就提出教育应该面对所有的人,但由于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另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又过于密集。“慕课”平台灵活开放的特色形式使全世界的学习者在同一个起点上,为我国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契机,并使个体阶段学习演化为连续性的终身过程成为可能。
二、将慕课理念镶入《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优越性
慕课颠覆了中国传统教学观念,《现代汉语》课程这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借助慕课理念,能优化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一)解决了《现代汉语》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局限性
《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侧重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忽视文字作为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的社会实用性和灵活性。慕课理念打破课堂的壁垒,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在线平台,世界名师名课就可以和学生直接对话;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外延知识;线上教学课程的共享,在资源上实现集零为整,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多样化课程能使学生对《现代汉语》及其相关课程形成立体全方位的认识,慕课模式无疑将引发传统课程“学习的革命”。
(二)改变了师师、师生和生生的课堂角色定位
多年来,大学的课程改革相对滞后,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型并不明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加之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多以考代讲、以考代学,所以学习能力有倒退的趋势。
慕课使用平台教育,使学校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避免了现行授课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实现了教师从讲授者到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充分定位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重塑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一定的协调。在线学习,学生对课程和授课教师有了自主选择的自由,学习者之间还可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完成课程学习,在评价考核环节,每个学生既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也可以评价他人。人人之间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活动社区拉近了学习者的距离。教师在慕课交流平台上也可以观摩和合作,打破了原先各自为战、固步自封的工作状态。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程是教师和学生的维系点,老师和学生是站在对立面上的,而慕课将课程变得公平公正,在平台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如何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植入慕课理念
(一)课程内容和语言类课程纵向衔接
由于《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之后才会陆续开始《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用学概论》《现代汉语语音》《普通话口语训练》等相关学科课程,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差异性,又要注重关联性;既要帮助专业学生构建正确的语言学框架,又能立足课程特点,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知识,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慕课帮助我们有效实现课程间的关联问题:如“超星学术视频”“网易公开课”“爱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这些资源都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便捷、有益的服务。例如,围绕课程进度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山东大学张树铮教授的《汉语知识十讲》、山东师范大学姜燕教授的《汉语口语美学》、暨南大学李香平副教授的《汉字的奇妙世界》、长春师范大学邹德文教授的《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南昌大学徐阳春教授的《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还可以推荐学生课外观看香港中文大学王士元教授的《语言与大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的《演讲与口才》、华中农业大学兰霞副教授的《魅力汉语》、中国传媒大学张育华教授的《采撷中国电视剧的修辞智慧》《语言的力量——公共演讲的源流、素养与艺术》,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借鉴慕课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1.传统课堂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信息多样化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但学生对课程的探索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却不如从前了。我们的授课对象的学习特性发生了改变,那么教师教学就应该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切入,力求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最重要、最有益的知识,学他们通过浏览课本或社会生活中不易获取的知识。
《现代汉语》可以建设课程平台挂靠校园网,也可以借助学校的网络平台开辟论坛,围绕课程内容开设相关的教学课例、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模块,同时设置学生反馈、学习研讨、教师点评等辅助性学习版块,使这些内容在同一课程主题下呈现资源组织化、结构化的模式。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练习、交流,使课堂内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据悉,清华大学的“C++程序设计”和“云计算与软件工程”两门课程,已采用慕课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4]即教师将一些在线视频作为课外线上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听课,课内侧重深入探讨、分析和问题解决,效果不错。
可以预见,大学教育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和慕课有机融合应该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利用慕课的主要形式,也是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提高《现代汉语》课程讲授的互动性
传统课程受到场地和技术的限制,以讲授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我们将多媒体引入课堂, PPT演示使课程变得生动起来,但由于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一直是作为辅助性手段配合教学的。大学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借助慕课,利用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将教学的领地拓展到虚拟空间,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调动起来。
《现代汉语》课程实现线上辅助授课后,借助学习平台、社区论坛,就可以引入慕课流行的一些学习质量检测方法:在观看学习讲座课程后,可以要求学生在线交流感受与体会,在讨论和辩论中将知识内化吸收,实现互教互学。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提交及成绩评判提出以下要求:学期中,通过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向平台上交3~5份作业,每份作业至少接受4名左右的同学作出书面评价;每2~4周进行一次主题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必须发表一条以上的评论;学生还必须对他人撰写的3~5份作业进行评价。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获得学分。这样的设计,通过将讨论、探究,互动互助量化,不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个层面的思想交流,深层思想得以共鸣,生生互动被调动起来。
作为教师,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也致力于提高对课程和课堂的驾驭能力,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全学程积极引导,并及时关注线上动态,能预见问题并作出反应和合理引导。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学习的合作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3.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任何课程的理论性都无法回避枯燥性,《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尤其明显,慕课有条件地实现了课程理论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相较传统课堂,在学习平台上,学习者无需规规矩矩安静听讲,但由于是虚拟社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松懈,为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检验,单元学习结束后,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考核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估,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现代汉语》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在部分教学章节中进行尝试,先向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布置教学任务,再将课程按照知识点进行分割,把学习过程设计成一个个关联环节,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利用“提问—解决—质疑“进行推动,激发学生兴趣,这就像游戏闯关,必须闯关成功才有晋级可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程度优劣不等,针对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开辟求助环节,让其他学生或学习小组参与到讨论中来。有检验,有探究,有质疑,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一切改革都以关注学生个性化需要和能力提升为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学生千人千面,如何能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慕课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制作成本低廉但能超越时空局限的课程视频进行教学,这些课程丰富多样,既有名家大家又有前沿动态,加之能够进行学习选择和重复性观看,这使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1)慕课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现代汉语》课堂后,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差异,我们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前面提到网上课程资源丰富,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分层次为学生确定在线学习相应课程作为补充或拓展,并通过在线时间监测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考查他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并适时调整方案。(2)各种优质课程在网络平台上汇聚,在线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学生束缚小,自主空间大,学习氛围宽松很多,容易形成主动性、创新性学习。学生自己确定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并结合个人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师、确定课程甚至挑选章节,制定个性化学习进程表,能力得以培养,思维也能得到积极调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3)在学习中,由于需要自己调配时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效意识;由于很多作业需要形成小组学习完成,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由于视频的阶梯式安排,锻炼了学生在学习中研习课本内容、探究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还能让学生对学科本身建立一种亲近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彰显。基于以上这些优点,《现代汉语》课程应突破传统,依托校园网平台,借鉴慕课理念,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传统课堂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学习,并有效提高语言素养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语言课程的工具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能力的挑战和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3):89-92.
[2] 李志民.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09-23(3).
[3] 肖薇薇.对“慕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8):19-21.
[4] 巩学梅.慕课(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9):100-105.
[责任编辑石晓博]
A Study on Mooc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in Modern Chinese Course
QIN Ling
(SchoolofLiberalArts,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Abstract:Modern Chinese is a foundation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urrently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can not ser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and the stu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ruses, brings profound changes to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Mooc and Modern Chinese is supposed to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mooc;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