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投智石 激漾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优化探析

2015-03-01 01:45李卫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信息技术

李卫华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531)

巧投智石 激漾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优化探析

李卫华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531)

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技术的基础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对理论课持有“无谓”、“灌输”、“无趣”的态度,无法达到理论与技术的共通认知,凸显理论课的堪忧现状。文章针对此现象提出几点策略,旨在促进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情感交互;情境类比;情感态度价值观;技术价值观

一、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在理论与技能的糅合教育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①对于学校而言,受功利价值观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高通过率的领导意志的灌输下,教师们不得不注重考试结果,根本不能正确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导致课程教学趋向极端化,沦为工具软件课,注重技能训练,无法帮助学生认知信息技术原理,无法到达底层理论认知,无法打通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②对于教师而言,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深感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辅导之间差异,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知识面广泛性、知识点交叉性等特点,教师针对理论课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投入,照搬教材,不接“地气”,必然导致理论课不好上或上不好,这样的情况完全无视信息技术理论课所应承担的教学责任。③对于学生而言,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去计算机网络教室上机操作,学生往往在这个环节“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通过相关软件设计出的作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而对于信息技术理论课,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理论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难取得好效果,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看作工具软件应用实践课,弱化了课程必要的理论基础性。这样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现状是对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理解的缺失、偏失和游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课兴趣,如何上好高效信息技术理论课,将传统枯躁、乏味、抽象的信息技术课堂走向丰富、精彩、明晰的信息技术课堂的高级攀越,走出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笔者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观摩结合,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二、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几点策略

(1)靠船下篙,揣摩大纲与教材,切实把握教学的内容与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上好一节课,首先是备课,在精研课本与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理论性的内容要做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后,集中集体备课的智慧打造高质量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教案中各环节的有效性,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避免信息技术理论课上照本宣科,对同一节课前期准备不同的时间其效果必然有区别,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不断充电,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注重自身业务提升和底蕴的积累

信息技术教师异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我们知道,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本学科体系的把控,学科教学往往会越来越扎实,而信息技术教师则没有任何优越感可言,层出不穷的新信息、新技术让信息技术教师应接不暇,有些教师不能及时了解,课本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教师在课堂若不能补充前卫的信息技术,而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势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业余时间及时了解新兴信息技术,掌握学科相关信息技术软件,这些都是上好理论课的充分必要条件。

(1)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提高理论语言的生动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语言是全部思维和感知活动的认知方式(Auffassungsweise),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在言语表达能力方面不及文化课老师精炼,枯躁的纯理论往往会使学生恹恹欲睡,使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空闷、乏味、无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艺术,做到课堂语言的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在此基础上力求语言的通俗化、幽默化,课本理论语言往往比较文本化、专业化、抽象化,教师需要花时间把这样的理论知识用通俗的、幽默的、易接受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欢愉、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理论知识。

(2)信息技术理论课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互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几乎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不可否认,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匮乏,每个教师任教的班级较多,课时较紧张,教学容量大,这些条件制约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从侧面也反映了教师纯粹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固化的容器,一味地灌输与学科本体相关的理论,强迫学生一味的接受、求同。这样的信息技术理论课堂注定是失败的。教师要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在无防范和抵触的学习氛围中,跟随教师的步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将讲解的知识接受、筛选、融合,合理地内化嫁接到自己的知识链中。通过情感交互、行为交互、学生主体自动参与,营造一个自由的、健康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优化信息技术理论课课堂教学。

(1)挖掘生活中的情境类比,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

信息技术理论课往往包含很多基础性的概念、专业性称谓、专有名词等等,很多教师往往在没有任何教学技巧的情况下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某些习题,有的教师用专业化的语言解释各个功能模块,完全无视对计算机构造了解几乎为零的学生群体,没有承担信息技术理论课应有的教学责任;另一类教师明知在无法给学生彻悟答案的情况下,干脆让学生记住答案,这种枯燥的理论课学习,脱离教学目标,使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当老师将操作系统比作人类的思想;CPU比作大脑;主板比作身体或骨骼;显卡是人类的眼睛;电源比作心脏,内存比作人类的食道(只是经过一遍,但是不可或缺),硬盘(软件都要硬盘装)比作胃;网卡比作脚;机箱是人类的外观皮肤,有这样的比喻,学生自然就很容易掌握各个功能模块了。

(2)巧借媒介平台创设教学情境,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MCAI)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性,有利于将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呈现,激发学生主体认知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比如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网络硬件有感性直观的认识,但是对于网络通信的原理,比较困难,学生也难以理解,我们要把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和思想引入进来解释通信过程,OSI参考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也是非常理论化和专业化,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快递一一映射投影直观影像(图1),来简单化、直观化流程,通过类比和投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OSI参考模型的分层思想和各层的作用及数据在各层传递的过程,立竿见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是纯粹的被图片和素材堆彻起来课件的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究理论知识蕴涵的原理。一般高中信息化配置都不错,多媒体、电子白板等都进入了普通课堂,合理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图1

传统信息技术理论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独占式、主讲式、学生单向被动接受式的课堂结构,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必然是低效的,必然会扼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信息技术理论课要创设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将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倡导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团队中交流,探究、合作、释疑,让学生体验在团队学习中心智认知提高的过程,而非注入式、单向倾听式过程。网络技术应用《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工作过程》是一节“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工作过程的原理理论课,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下,自然地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成生动具体的活动,从感性向理性去感悟和发展,我们将学生赋予角色身份,这些角色扮演着工作站、服务器、网关、代理服务器、DNS服务器等,根据老师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扮演网络中的设备,教师讲解网络访问请求及流向反馈,让学生对网络中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一目了然,能够准确地认识不同网络设备的用途。网络中数据传递这一不可见的过程,在小组中用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假如用普通理论性极强的语言直接描述每一个网络设备的作用,学生难以记忆和形成理解。借助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协作中记住每个“人”的行为,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理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美国教育家克利夫顿-查德威克 (Clifton Chadwick)有这样一段论述:“计算机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界一直希望的那样,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有没有什么方法发挥技术的威力,使其帮助学生探求和理解人生的意义?似乎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更没有人去回答它。”正因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茫然,理论课尤为明显,所以理论课上,有些学生将其认为可学可不学,导致课堂的低效。信息技术理论课在传授理论的同时,有一种隐性的教育责任,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信息技术理论课效能,不要让信息技术的纯知识理论充塞、垄断我们的信息技术理论课。在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中《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节,可以介绍王选院士为我国汉字排版印刷技术的艰难实现过程,应用自己的发明成果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形成产业,使我国印刷出版行业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时代。我们在讲授教材主体理论知识外,挖掘其蕴涵的价值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榜样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激励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过:“计算机在未来社会就像现代社会人们家中通常必然会配备的螺丝刀一样。”信息技术是社会所必须会使用的再简单不过的工具,很多高中生都认为信息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远得很,没有切实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思想必然影响其对课程的态度,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赋予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价值观,技术价值观是人们意识中对技术与生活需要关系的反映。技术价值观起着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技术活动与人的需要关系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价值观,让学生切身体会信息技术的技术价值。《IP地址及其管理》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讲授非常枯躁,难以理解,我们通过渗透IP地址的设置,关乎学生切身应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持久的专注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没有技术价值观引导,学生难以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也难以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几年来,笔者在摸索中前进,揣摩同行成功的案例,通过实验性探索,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点理论课的策略,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教学形式,营造探究、合作的智慧课堂,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合作、激励、体验、内化,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平时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几点,必定激荡信息技术理论课堂一湖春水。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25.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1(1):52-55.

[4]王荣良,李树培.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难为与能为[J].中国电化教育,2009(3)86-89.

[5]李卫华.“情感渗透”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诉求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6).

[6]肖年志.有效教学,从“六要”起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察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41-43.

(编辑: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5)04-0036-03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信息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我的价值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