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2015-03-01 02:54毛文实
电影评介 2015年21期
关键词:影视美学受众

毛文实 严 超

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毛文实严超

严超,男,湖北鄂州人,乌克兰基辅国立卡尔潘科·卡里戏剧电视电影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戏剧艺术研究。

微电影《这一刻,爱吧》海报

万事有始,起于微末,兴于草莽,发于华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为人类开辟了一个不再囿于单向式信息接收的全向式信息时代,在受众个体意识的觉醒之下,直接导致了整个微时代的来袭,受众的信息接收更广泛、更丰富、更随意、更自由,主动式接收与无障碍式分享让这个微时代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为微电影的来临提供了事实上的时代性与文化性的双重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地降低了微电影的创作门槛,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得以空前繁荣起来,微电影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所涉及的题材与内容亦十分丰富,微电影诞生于微时代,微电影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微时代的内涵,从美学视角来看,微电影的精彩在于既具体而微,又微言大义。先有微言大义,然后方能见微知著。

一、微电影的微言大义

(一)“微”震天下

微电影是人类工具理性的产物之一,微电影为电影这门艺术进行了去神秘化,将昔日门槛极高的高雅艺术变得大众化,使得草根阶层也能够享受创作过程,甚至凭借微电影的创作享受事业的成功。微电影作为一种崭新的影视艺术形式,以其时间短、周期短、成本低、内容精、吸力大为主要特点,微电影宜商、宜艺、宜娱,近一个时期以来,微电影达到了泛滥的程度,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形形色色的微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出来,这些微电影透过网络等媒体乃至个人的自媒体可以实现近乎病毒式的疯狂传播,一部真正好看且获得广泛认可的微电影可以在数分钟之内散布全天下,除了微电影,几乎不可能再有任何其他影视形式能达到如此惊人的传播速度与传播

规模。由此可见,微电影可谓是真的“微”风四起,“微”震天下了。[1]

(二)“微”观天下

诚然,微电影是微时代微社会微生活的产物,因此,仅需透视微电影就可以达到“微”观天下,乃至于“微”观大时代的目的,微电影不仅囊括了这个大时代的都市中的灯红酒绿,而且囊括了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的各个地域、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故事与传奇,所有关于时代的符号与象征;所有关于时代的色彩与表情;所有关于时代的精彩与感动,都已经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地囊括在微电影之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金领、白领,还是蓝领;甚至生活于最底层的乞丐与拾荒者也有人为他们拍摄微电影。费斯克的由生产性文本推及至生产性受众的传媒理论,在微电影这里应该是人人“微”我,我“微”人人了吧。关于这个时代,几乎是你要看到的都能够在微电影的作品之中找到,真的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微”观天下了。

(三)见“微”知著

微电影从最初的单纯表达情感的尽情渲泄已经转变为多元化的题材,同样,微电影所带给观众的感悟也是多元化的,某些微电影甚至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与灵魂的高度,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已经能够触及到观众的灵魂深处,可谓见微知著,目前的绝大多数微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是具有积极心态与正能量。编篡史册中的春秋笔法有微言大义之说,有“微知显”者,亦有“志而晦”者,更有“婉而成章”者,凡此种种,恰与微时代的微电影不谋而合。在这个微电影的世代里,是完全不能够以一言定褒贬的。微电影的微言大义及其时代内涵,自有观者评说,包括微电影在内的微时代的来临不会造成艺术的终结,反而会促进艺术的大众参与度,使得真正的草根艺术家得以不断涌现出来,共同微言大义,共襄微时代的盛举。

二、微电影的微时代特质

(一)平民化特质

微电影首先代表了一个微时代,微电影引领了这个微时代的微生活,并进而成为一种微艺术,微电影因此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微时代的特质。微电影对新的传播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微电影亦对微时代的新的欣赏习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微电影是顺应微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低成本影视艺术形式,微电影甫一出现,即获得了茁壮成长的极其宽松的生存空间,不仅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而且无需任何艺术标准、艺术属性、与固定化程式的约束,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微电影是最具活力的,同时也因为较多的商业因素的参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微电影更富商业化气息。抛却微电影的商业化,创意要素是微电影的生命力所在,而微电影创作的现实主义则是其时代价值的体现。[2]微电影的诸多时代特质其实都是影视艺术个人化趋势下的一种个性化表达,微电影的叙事美学更具平民特性,是大众影像与大众互动式影像的集大成者。

(二)艺术特质

微时代具备时间碎片化的特征,因此而诞生了抢占受众碎片化时间的微电影,微电影既具有电影快餐化特质,又具有内容爆炸化特质,是商业性、创意性、娱乐性与艺术性等多元化融合的具体而微的影视产物,微时代的微电影不仅迎合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而且还迎合了受众这一数以亿计群体的求新、求异、求变、求刺激、求感动等较为复杂的微时代需求式心结,以美学以及与美学联系密切的文艺心理学、影视语言学、受众心理学以及传播学等结合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升华因素,以实现创作者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微时代的微电影还具备尽可能的通俗化的选材、后现代化的叙事架构以及充满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具体到微时代微电影的拍摄特征,亦存在着不同于其父系的小景别、大特写等特殊表征。

(三)草根特征与广告植入新思路

微电影以草根化的大众关注为其主要诉求,而微时代的受众其需求更加主动化,并且,受众的主体普遍存在较为年轻化的特征,这部分年轻受众在微电影的影视内容、影视题材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同时,微电影的观影方式与传统的大银幕截然不同,微电影既可以在网络主动式观看,也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主动式观看,观看形式更加轻松开放自由。微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即继承了电影与广告的双重基因,微电影的商业化亦摒弃了传统广告的煽动性、说教性以及倾诉性等简单粗暴的做法,演变成更富艺术气息,更具观赏性,内容与形式都更加新颖,在商业微电影之中可以最大化地舒发情感并可以与受众形成更佳的互动体验,于润物无声之中

将商业信息与品牌理念广泛地传播出去的方式。[3]微电影在目前仍存在着过度迎合受众与内容同质化等影响微电影发展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此外,随着盈利模式的不断开拓以及商业化的适度植入,微电影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三、微电影的美学价值分析

(一)美学价值的表象

微电影时代的到来,最大程度地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为传统电影美学带来了莫大的挑战,微电影种类繁多,有的搞怪、有的惊悚、有的故事性极强,但更多的则是幽默成份占据主要内容的微电影,种种表象无疑都令观众获得了某种程度或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在感官与情绪掳获刺激的过程之中,微电影也实现了其既定的美学价值。透过碎片化的兴奋点的逐步刺激令观众不断累积快感,最终达到由感官而情绪的微妙的由点及面的变化,将微电影的主题在短短的数十分钟乃至数十秒钟内向受众表达完毕,这对任何一位成名的导演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微电影是基于下里巴人的自由审美,下里巴人的“意识大银幕化”以及“情节碎片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进步的一种表征,审美也一跃而成为大众欣赏艺术的普遍行为,这种“大众审美”在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衡量中第一次占了上风。

(二)深度审美

无论影视大工业时代是否已经来临,微电影中的审美的对于经验与传统的继承依旧十分重要,由影视等继承而来的形式对于微电影的深度审美仍然必不可少,内容与形式的平衡和并重仍然至关重要。针对微电影作品的经验审美已经转变为体验审美,对影视作品的“静观其变”也早已经转变为“沉浸入其中”的深度代入感与参与感,不仅要令观众感受微电影中人物的独特体验,甚至还要令观众能够在意识之中去深度地触碰作品中的意蕴,实现微电影作品与观众灵魂的交流,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价值所无法与之同日而语的。无论微电影带给观众的是快感的体验,还是震惊的体验,抑或仅仅只是一种大众意义上的围观,抛却娱乐性、泛艺术性而外,微电影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带给观众情感波动之余的深度思考,由“有点意思”转变为“有点意义”才是微电影深度审美的终极诉求。

(三)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分析

当审美发展到后现代主义,美学价值也开始了大纵深式的深度挖掘与变迁,无论是康德的主体客体与时空,还是黑格尔的现象本质与偶然必然,抑或是弗洛伊德的有无意识与自我本我,都成了后现代主义扬弃的对象,即便是魔幻类影视兴起时所倍受推崇的萨特式的真实非真与异化非异化,在后现代主义面前都成为了反对的对象,更不要提索绪尔的语言言语与能指所指等结构主义符号了,后现代主义倡导一种轻量级的艺术化理念,即艺术的直指人心的顿悟式的快热化反应,微电影本就缺乏电影长片的情节的足够时长的烘托与尽情的渲染,但却要求达到甚至超过电影长片的顿悟式的快热化反应,这显然是对微电影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要求微电影带给观众更好的即视感的意境与韵味,由此可见,审美对艺术的探索永远没有终结。

结语

微电影是影像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小步,然而却是人类影像艺术由形而上的殿堂还俗而为草根艺术的一大步,微电影虽然被主流艺术视作艺术末端,但是,微电影却有着其他任何殿堂级艺术所不具备的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貌似草根的艺术形式还将因其群众基础而登堂入室,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微电影是微时代微生活的微艺术,随着碎片时间被微电影越来越多的占据,微电影最终必将大行其道,一个融艺术、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微电影时代的跫跫足音已骤然响起。

参考文献:

[1]周攀.浅谈微电影模式及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2(16):13-14.

[2]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9):26-27.

[3]莫康孙.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8):30-31.

[4]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26.

【作者简介】毛文实,女,湖北宜昌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影视美学受众
仝仺美学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纯白美学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