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创作范式下微电影的诗意化生存研究

2015-01-20 03:33柳青青
电影评介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范式

柳青青

后现代创作范式下微电影的诗意化生存研究

柳青青

后现代创作范式,其实是一种由世界范围内普遍泛起的后工业化时代所造就的较为激进的创作思潮,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影视创作,后现代主义以其为创意所提供的无限可能,构建了独特的美学范式与审美范式,后现代主义创作的美感构成已经成为现代美学发展新的取向。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的恣意汪洋的错觉下,掩盖的正是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以感官与情感共鸣,让心灵与灵魂共颤式的深度沉浸式体验,后现代主义打破常规的自由写意与尽情抒发,给了创作以对于心理与世界观重塑的可能性,影视艺术的反馈性与被认知性影视了艺术的可塑性与观众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的可塑性,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更加倡导对于现代世界的崭新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式的跟风与机械的模仿,尤其是在微电影等新的创作领域,更应运用新的理念去认识事物,为观众解释现象,并以批判性对待既有理论,同时,更要对科学既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亦要保持足够的洞察性,这是后现代视阈下影视工作者的基本功。

微电影《末日来电》海报

一、基础·本质·理性的消解

(一)探微岂独镜中影——反对基础主义

笛卡尔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以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都试图为世界以一种类似还原的手段探求绝对可靠的基础,并以这种基础作为艺术创作行业或其他行为的绝对标准,但不幸的是,世界本就不存在绝对的事物与可以绝对整齐划一的标准,诚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在艺术创作领域,“有基础的基础却是没有基础的基础”,基础主义的彻底消解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与诗词的“互文”(context)极为类似,诗词创作的最大特质就在于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这一点既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范式若合符节,同时,亦与微电影的高级创作理念非常地契合。[1]作为一种标新立异的现代影视创作范式,后现代主义一直致力于阻断基础主义的余荫,期待微电影的创作能够在充满灵性的状态下更富诗意地活着,而不仅是为了生存的创作。

(二)事非本质可尽释——反对本质主义

一切艺术究其本质都是一句句的诗行,微电影的创作特质使得传统的本质主义无法尽情展现影视艺术的每一个各具灵性的侧面,原因就在于艺术化的诗意与本质主义所追求的绝对真理之间的龃龉,本质主义的过度追求第一因,使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艺术化或诗意化的展现过程中会出现过度的直白或者直截了当,而这种直接的展示不是艺术化或诗意化的展现,是影视艺术尤其是微电影这门艺术的大忌,既然无须追求事物的绝对真理,那么,何妨探求事物的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同时,也不必像尼采那样非黑即白,反对本质主义只须以观念与范畴进行恰如其分的表现即可,事物并非只有现象与本质二元,只有这样才能为微电影等艺术创作开辟更加广阔的足以诗意化生存的空间。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反对本质主义的意义就在于打破对事物的二元解释,向社会展现艺术创作与发展的更多创新性思维。[2]

(三)好诗多为感而发——反对理性主义

微电影创作应反对那种“子规啼血”式的绝对理性主义,而应更加鼓励感性成份进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来,即便是反映或揭示理性的内容,也应该透过感性层面以更加轻松的方式一步步地达成,对生命充盈的体验绝非仅仅依靠理性主义就能够完成,生活中更需要诗意的纷纭,从科学的视角来看,的确,只有透过理性思辨才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但是,基于更多感性成份的诗意化生存才能表现影视艺术中的随意性成份,纵观许多世界级电影导演的作品,包括荣膺奥斯卡奖的导演,其作品之中更多的是带有非理性主义的成份。为微电影创作赋予多元化感性主义特质可以赋予影视艺术以更大的灵活性,微电影更需要弹性的艺术想象时空。以基于感性主义的诗学特征以及诗学审美旨趣所支配下的文化诗学精神,为微电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统一·主客·中心的颠覆

(一)何妨诗意寓参差——向统一性开战

传统的统一性的机械决定论事实上与微电影所要求的自由理念是相悖离的,微电影的创作过程需要非统一性的星型创意思维,星型创意思维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建构范式,越是微小的,越应该对其加以锤炼与浓缩,并将具象添加到抽象中来,摒弃过度的简单与粗糙,即便是在微电影中进行商业化的植入也不应简单粗暴地赤裸裸地植入,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更参差的创意显然最能够为微电影注入新的活力,使得微电影在小众的基础之上更加清新,在草根的基础之上更加异彩纷呈,在接地气的基础之上更加有趣。以诗意化叙事为例,大可不必死板地遵循影视艺术的固定叙事范式,可以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范式进行错时叙事、详略节制叙事等诗意化的能够区分明显叙事节奏缓急的叙事手法,实现更加诗意化的叙事效果。[3]建构起诗意维度之上的微电影多维的诗意化的文化栖居才是微电影成功的标志。

(二)肯定否时诗意活——强调否定性

所谓“破肯定,忘物我,反主客,诗意活”,后现代主义强调否定性并非囿于传统的另类或者是叛逆,恰恰相反,既然影视艺术是基于人的情感欣赏的艺术,那么在一味的肯定性中偶尔出现的否定性正好能够为微电影增添一抹艳丽的亮色,微电影的后现代创作过程中依诗意化的“抑扬顿锉”来安排,扬的成分从来不缺,因此,可以适度增加“抑”“顿”“挫”的分量,来平衡微电影创作中的诗意化的缺乏。微电影的诗意化生存要求以后现代主义范式,通过强调否定性来达成,苦难背景下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可以帮助完成诗意化的精神家园基于诗意审美的建构。诗意化是现代人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强烈的渴求与寻觅,诗意化可以作为微电影表达的一种新鲜的尝试,以新的创意寄托生活、思绪与感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后现代主义审美支撑下的诗意叙事与诗意解构。

(三)创作远离中心化——非中心化

后现代主义的非中心化应用于影视创作非常适合,原因就在于影视创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偶然性以及破碎性等艺术化表现,如果失去这些属性,则影视作品可能就会变得淡而无味,对于微电影而言更是如此,在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许多创作者都会在创作的瓶颈期遭遇“自我中心困境”,这就是创作“中心化”的最大的弊端,只有诗意化才能够真正承载起灵魂避难所的重要职责,要将诗意化作为微电影的一种微力量,在微电影的创作领域无须凡事以一个人或一件事为中心亦无过于强调专家权威,专家权威无法面面俱到,并且,事实证明在许多问题上,专家权威往往是错的,创作应更重视团队的群策群力,与集体的共同参与。反对权威的中心化,对轻易就可以获得资源与话语权的权威而言是不幸的,而对于微电影而言是幸运的,抛弃了权威的束缚的微电影可以汇入更多的创意,以实现更加诗意化的生存。

三、二元·正统·连续的结缔

(一)多元探索萃中花——碎片化

后现代创作范式中的碎片化与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时间非常契合,具象化的碎片时间在微电影的创作中可以进行时空倒逆式的多维表意的灵活运用,以实现静态的、幻化的、异质的复现空间,同时,也可以透过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复现空间与数字化空间的合成,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中的碎片化为微电影等影视艺术的超时空范式的深度探索提供了最大化的可能。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阐释为微电影的诗意化表达提供了一种足以实现对传统的身心对立的二次元的超越,进而实现了微电影意象中的多元化表达,微电影中的诗意化正好可以透过基于碎片化的诗意化表象与诗意化的语言,传递诗意化的思绪,进而完成微电影中的诗意化的即视感与存在感。在视觉化生存时代,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创作范式为微电影的生存指明了诗意化的发展路径。

(二)中正之外天地宽——反正统性

正统性虽然是中规中矩,但不可否认的是,正统性从另一方面而言,束缚了创作思想更广博的思考空间,而且也严重约束了思想体系的开放式发展与发扬,后现代主义创作的反正统性就是要突破思想体系的籓篱,以期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对于既有思想空间与思想体系的一种超越性。微电影艺术创作中的超越不仅有疏离感,而且甚至还有弃绝感,这是一种后现代碎片化创作的基于潜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思想游离的“痛”,然而思想的开启如果能够揭示诗意化生存的真理,那么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呢。[4]无论是狭义上的微电影创作还是广义上的影视艺术创作,都应该更具开放性、复杂性与多路径性,以创作过程中的积极自由置换现实生活中的消极自由,在创作意识的框架中以更加感性的思想与具批判性的体悟对待正统性,为微电影预留诗意化的发展空间。

(三)微影扑朔何须连——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

量子理论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物体运动本质上的宏观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许多物理命题已经面临着被现代科技推翻的最终结局,同样,在现代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亦倡导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量子理论深刻揭示了原来世间罕有真正的次序井然的至高无上的理性,理性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只是人类认识的某一个阶段而已,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必然会接踵而至,在诸如微电影等影视艺术中的形象性、标记性等视觉结构中无须一贯式的模式,反而需要不确定性,叙事的不确定性可以创作出令观众无法“观头知尾”的更具诗意化的伟大作品,微电影中人物的使用独特方言的不确定性亦可为作品增色不少,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还可以为作品增加诗意化的意象无限延展,针对不确定性与非连续性以及审美的多元性应更多予以辩证地正确认识,而非简单的放弃,就像滚滚红尘中无法安放诗意的魂灵,人类的视觉生存更呼唤扑朔迷离。

结语

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在半个多世纪的影视实践过程中,已经构建起了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审美体系与美学范畴,其独特的美学建构摒弃了传统的主观性与内在性,以更开放、更多维、更多元化的视角为微电影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时空,从影视的视角来看,微电影是具体而微的,但是,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为微电影提供了可以诗意化生存的发展路径。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的引入显然是微电影的创作之幸,摒弃了禁锢的后现代主义微电影创作范式可以获得一种远离了刻板、僵化、死板的更加诗意化的生存。在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下,微电影不仅以更加诗意化的生存,而且更加直指人心,直通灵魂。

[1]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7-28.

[2]周强.人的生态美描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13.

[3]赵雪.诗意的栖居──从《竹林的故事》解析废名的精神家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4-5.

[4]吴忠诚.“诗意”安居与“在”的追寻——聆听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感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6-118.

10.16583/j.cnki.52-1014/j.2015.21.030

柳青青,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天一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文秘、汉字速记和速录研究。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范式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