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亮 聂智昊 索 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中医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引导
张君亮 聂智昊 索 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基层人才严重缺乏与中医学本科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对中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目的:了解中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医学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专业认同感不高,择业期望较高,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结论:加强专业优势认同教育;多管齐下,使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降低就业期望,理性选择就业;拓宽渠道,加深对基层发展的认识;加强"群体"特征分析,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中医专业毕业生 基层就业 观念引导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毕业生逐年递增,导致部分医学毕业生就业择业困难以及医疗单位人才流失等现状。而基层地区医疗人才缺口扩大化趋势显著,甚至出现基层医院招不到人才的现象。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政府及中医院校大力倡导并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并因此提出了多项施政方针和措施办法。然而中医院校作为单科性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其特殊性,范围窄、选择性少,以及毕业生对基层就业政策不了解等突出问题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难题。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问卷调查,得出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并对基层医院的优惠政策、福利待遇进行量化评分后综合二者数据结果分析,利用正确的基层就业观念引导中医院校毕业生走向基层,以改善基层医疗人才缺口、缓解当地医疗压力,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并提高就业率。
通过对部分到基层就业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资料及基层就业意识进行分析,求学动机、择业价值取向、保障机制、地区经济状况、生源背景等是影响学生择业基层的关键因素。关于中医专业的就业有其特殊性如临床时间长、需花费时间累积经验、就业岗位较医疗行业整体基数占比小等,也成为限制毕业生就业择业的主要因素。促进学生基层就业,要靠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现阶段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了解学生需求与期望,提升学生基层就业意识;其次,改善基层医疗现状,提升岗位吸引力;再次,定向订单式(学生落叶归根式培养)培养乡镇临床医生,确保基层卫生人才的输出;最后,激励政策规范化,创造学生岗位成长可能性。经过对资料的阅览及整理,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及就业问题可归为以下几点:①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招人难、留人难、用人难于培养模式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需求不匹配③对基层医疗单位了解甚浅④高校就业指导不到位,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整理数据表明社会现状及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体现调查的针对性,于2014年六月特为我校中医学面临就业的毕业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得到如下数据:84.1%的被调查者对基层相关就业政策"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16.3%的被调查者毕业后会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其中61.9%的出发点是"先就业,再择业";发现70.3%的被调查者认为"提高福利待遇"是吸引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毕业生去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最有力措施。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未对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与方向有清楚的认知,为解决这一问题,故于2014年7、8月带学生进行学生需求下基层考察研究走访,进行归回式思想引导教育。
本次考察形式为随机抽访6个地区(发达、中等、落后各两个)走访与考察。考察内容还包括基层卫生工作环境、当地对中医类人才的需求度与安顿等问题、当地政府对毕业生扎根基层工作待遇情况、将学生常见关心问题带给当地政府,并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涉,能解决哪些问题,做出回执。调查结果显示,发达与中等城市人才资源较多,发现有就业拥挤的趋势,且大多数基层医疗工作单位环境较好、待遇较高、要求的毕业生文凭与专业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对毕业生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而医疗工作单位环境较差的落后城市出现了与中高档城市相反的结果:人才资源紧缺,工作待遇一般,发展前景较差。对于落后城市的医疗工作单位,面临就业的毕业生往往在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放弃较高的就业机会而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中高档城市的职位空缺。该调查结果体现了毕业生对未来发展的渴望,更提醒有关工作单位应尽快提高落后城市医疗水平、定期进行交流活动、发布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选择到落后城市就业,让毕业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
综合以上两次调查,于9月制定《“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念”引导方案》,将带回的回执资料与第一次学生调查问卷的情况、当地对中医类人才需求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临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重点为指导临毕业生明确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舒缓就业压力,争取让每个临毕业生选择最适合个人情况的工作岗位,理性就业。
为检验思想教育成果,10月调查第二次开展,调查对象不变。制定缜密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14.1%的被调查者对基层相关就业政策"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较第一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改善;66.3%的被调查者毕业后会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在调查整体中所占比率明显增多,其中79.3%的被调查者选择就近按照个人状况选择医疗单位就业,不排斥到落后地区基层单位就业;11.9%的被调查者则表明完全愿意到较落后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就业。
在对临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后,调查结果的改善程度高于10%,超过预期效果。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多数学生意识到了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对到基层就业的看法有所改观。这对促进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课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拥挤、难就业的问题。
[1]黄进,王海清,董欣欣,陈斌,万学红.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28-30.
[2]陈迎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53-54.
[3]王云鹏,靳媛,时建伟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7):35-36.
[4]马婷.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45-48.
[5]赵兰芳.本科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