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音乐教育》期刊对我国音乐教育的贡献
高阳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音乐教育》作为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期刊之一,从其诞生之初就以传播音乐知识、讨论热点问题、着眼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为其己任。从其办刊宗旨和办刊特点出发,针对所刊载论文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当时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展开分析和研究。
《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音乐期刊;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新音乐的起步时期,学堂乐歌作为其主要形式逐渐被国人所认可和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在革新旧有模式、积极吸纳新思想方面加快了步伐。西方音乐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以前所未有之势传播到了中国,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期刊在这时不断涌现,特别是1920—1937年这17年间我国的音乐期刊已达到20余种。而一些学贯中西的音乐家和广大音乐工作者们在传播西方音乐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展开研究,找寻出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音乐发展之路。
《音乐教育》是最早以“音乐教育”一词出现于刊名的音乐期刊,创刊于1933年4月,到1937年12月停刊。共出版5卷57期,第46~55期为合刊;第1卷第1~5期由萧而化担任主要的编辑工作,此后由缪天瑞担任该期刊的主编。
与其他同时期音乐刊物不同,《音乐教育》是由江西省教育厅出资创办的音乐杂志,这种由政府出资创办杂志的情况在当时是少有的。该刊在近五年时间里登载了300余首歌曲和300余篇文论,共设置乐谱、文论、问答、读者之页、通讯、本委员会工作报告、传记·音乐家故事和讲座8个栏目。乐谱栏和文论栏是该刊的固定栏目。乐谱栏刊载的多是作曲家原创的声乐和器乐作品,文论栏中的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有介绍西方音乐理论知识的,有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还有一些是译介国外的音乐理论著作。《音乐教育》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文论大都是为了夯实中小学音乐教师理论基础、服务音乐教学而创作和撰写的。在音乐书籍匮乏的年代里,《音乐教育》不仅开阔了广大音乐教师们的视野,对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中国音乐理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该期刊,相关学者也做了初步的研究,[1-2]本文将运用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对该期刊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音乐教育》在创刊初期一直坚持以“普及音乐知识、提高欣赏程度、纠正错误观念、供给适用作品”[3]四句作为其办刊宗旨。该刊早期刊载的文章大多是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成果服务于教学,提高大众音乐素养。从第三卷开始,由于受到新进加入的音乐学家李元庆的影响,主编缪天瑞在办刊宗旨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将原有的后两句“纠正错误观念,供给适用作品”改为“刊登译著论文,介绍创作歌曲”。[4]在这一办刊宗旨的指引下,《音乐教育》的刊载内容、范围和容量都扩大了许多,增加了国外的译著。杂志撰稿人的组成更为多样化,来源更为广泛,既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家如青主、陈洪、程懋筠、缪天瑞、李元庆等人,还有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另外,在稿件方面,该期刊的稿件十分充足,基于优中选优的原则,稿件质量非常高。
20世纪20—30年代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正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十分落后,以培养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还非常缺乏,音乐教师良莠不齐,再加上信息获取困难,各方面重视不够。因此,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音乐课一直处于“随意课”地位。有感于此,作为音乐教育家的程懋筠、缪天瑞等人创办了以主要面向广大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杂志,通过其传播音乐教育理论及方法,启迪人们的音乐思想。在这些文章中有译介欧美日等国最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内容的文章,如:史密特的《钢琴视奏的学习》、拂尔斯泰恩的《怎样促进钢琴演奏的才能》等;有我国音乐家的论文,如:青主的《小学唱歌问题》、萧而化的《记谱法评述》等,还有普通音乐教师的文章,虽然受后来办刊宗旨更改的影响,音乐教育教学类的文章数目有所减少,但仍是这一刊物重点关注的内容。另外,该杂志还专门在1934年第1期和1937年第11~12期上分别辟出了《小学音乐教育专号》和《音乐教学情况专号》。这两个专号立足于普通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解读当时全国各个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有关音乐教育的问题。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广大音乐工作者们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关心和对《音乐教育》杂志的关注。
2.1 指导教材选择,提供教学内容
“教材的良与不良,或适当与不适当的影响,实比教授法的巧与拙影响更大,假如教材不得当,则教师的技术和教法无论怎样优良,绝不能收到预期成果”。[5]20世纪30年代我国中小学还没有教育部下发的通用的音乐教材,各学校的音乐教材是由学校的音乐教师根据已经出版的90余种教材中任意选取的,但由于教材的编订缺少科学规范的标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如何挑选适合的教材作为音乐教科书就成为音乐教师的难题。《音乐教育》杂志的编辑们选取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从而指导和帮助教师进行教材的选择,例如译介日本教育家青柳善吾撰写的《唱歌教材的选择标准》一文提出了要能陶冶儿童的情操,使儿童人格人生获得良好的影响,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助长儿童爱好艺术之心和铸成儿童文化生活的基础这五个歌曲教材的选择标准。浙江省立嘉兴中学附小的音乐教师倪筱遂在1937年音乐教学情况专号上发表的《四年来小学音乐教育》一文中也谈到了有关教材选择标准的内容。这些标准的提出为那些面对纷繁多样的教科书而不知所措的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意见。此外,《音乐教育》还在每期专门刊载了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的歌曲,这些歌曲有我国作曲家自创的歌曲,有将国外音乐曲调填上中国歌词的换词歌曲,还有一些英美儿童歌曲等。刊载的歌曲内容健康、情趣高雅,既有催人奋进的军歌,有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的艺术歌曲,还有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等。另外,为了能让教师较快领悟歌曲内容,便于教唱,在每首歌曲的后面还加上了作者简介、曲调风格介绍及教唱方法等内容。这些歌曲的刊出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2 介绍教学方法,开阔教学思路
《音乐教育》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刊载有关音乐教学法的文章共26篇。其中唱歌法6篇、乐器演奏法5篇、音乐欣赏法3篇、视唱听音法9篇、作曲法1篇以及其他音乐教学法的文章2篇。如此大量刊载音乐教学类文章的现象在同时期音乐期刊中还是未曾有的,而在这些文章中尤以唱歌法最为重要、最受重视,就像音乐家青主说的“唱歌是整个音乐艺术的根源,整个音乐艺术都是在歌乐的基础上面建筑起来的……我们认识歌乐在整个的音乐艺术当中是有这样一个最重要的意义,那么,不论关于音乐艺术的哪一个方面的学习,不是很应该先从唱歌上把音乐艺术的基础弄好吗?”[6]因此,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唱歌课几乎成为了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的代名词,歌曲教唱被作为最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存在于当时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之中。由于受黎锦晖歌曲唱法的影响,当时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常会采用捏起喉咙、扁着嘴唇的歌唱方法。这种不规范的歌唱方式不仅使得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唱歌的兴趣。为了帮助教师扭转错误的歌唱方法,树立和掌握正确的教唱方法,一些通晓演唱之道的音乐家们通过《音乐教育》杂志介绍了西洋唱法。比如,郭鸣皋的系列文章《歌声训练法》就从呼吸及练声的训练、人声的区分、完美的歌声、英文音韵等九个方面详细谈到了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演唱问题。他在谈到歌声训练时就说道:“练习完美的歌声,速度不要太快,要唱成细润如流的样子才好……起头和结尾的音要轻而柔,升音节唱成渐强,降音节唱成渐弱。”[7]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将抽象难懂的歌唱感觉变得明晰,易被人们理解和体会。除了唱法的内容外,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歌唱教学法中的重要方面。例如,赵鸿章的《半年来矫正儿童错误的经过》中谈到了用齐唱、独唱、分组唱、轻唱、表情唱等不同演唱形式来组织教学的内容。王抒情《六年来教学印象》则强调了唱歌前倾听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听可以提升学生辨别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对歌曲感知的能力。因此他要求学生在唱歌前必须先把歌曲多听几遍,然后再学唱。
在视唱和听记音方面,《音乐教育》杂志也刊载了多篇文章,如陈子鹤、马应人的《听音写谱练习法》中阐述了采用默谱的方式进行听音训练的过程及方法,“教师将所默的谱从头至尾弹奏一遍时每次在钢琴上弹两小节,共弹四次,每次弹完后,让学生们对所听到的旋律分别记录出它的调性、节拍、音高和时值长短”。[8]而《儿童的生活内容及其指导——乐谱生活的指导》则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谈到如何学好乐谱的问题,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乐谱学习生活化的想法,他说“乐谱生活化不单是诉于记忆的学习,也不是断片零碎地学习各种音程拍子……是除开记忆这活动外,推理、判断、反省、试行、想象、感情等一切精神活动,也有以学习音的高低与长短是怎样进行的。……乐谱生活不单是断片的学习音程与拍子,而是自觉地体会到乐谱的性能,从这样得来的乐谱力,是儿童自己内心的发展,用这种方法学习乐谱是有趣味的”。[9]该文未直接描述乐谱的具体学习过程,而是根据儿童自身心理特点提出了独特的乐谱学习思路,为当时我国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音乐欣赏法的文章在《音乐教育》中共刊载三篇,有《小学校的音乐欣赏》、《学校音乐教育的欣赏指导》和《关于音乐的欣赏》。虽文章数量不多,但质量称得上上乘。如在《关于音乐的欣赏》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知觉欣赏中的音色、节奏、曲调、和声以及情感欣赏中的表现法、作曲家生平、乐曲来历、发挥想象来揣摩曲作者用意。从理智欣赏中的曲体结构、辨别主题、音乐派别谈了欣赏的方法。在情感表现的方法上,作者分别谈到了调性表现情感、句法表现情感、和声表现情感、转调表现情感、音的强弱表现情感和音色表现情感这六种不同的表现手段,并附以具体实例来说明,整篇文章层次清晰,对在中国刚刚开始的欣赏教学来说很是重要。另外,《音乐教育》还刊载了五篇乐器教学法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钢琴教学的,也有风琴教学的等等。虽然依据部颁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应初步掌握一门乐器的奏法,但由于受师资及设备不足等条件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还未能开展器乐教学,但这些文章的刊载对于未来开展器乐教学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些教学法方面的文章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和环节中面对困扰所给予的指导,这些文章不仅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3 展开问题讨论,探寻解决方法
在《音乐教育》杂志中,曾对当时教育中出现的音乐教学问题展开了讨论,首先是关于简谱、五线谱教学问题的讨论。虽然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民国十八年(1929)《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部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规定“曲谱用五线谱,非万不得已,不用简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绝对不得并用简谱”。[10]然而就此问题在音乐界却有着不同的认识,音乐家陈洪在他的《浅易五线谱读谱法》中肯定了五线谱的优越性,否定了简谱的价值。他认为“简谱是音乐简陋的象征,五线谱是音乐的精确的具形化”。[11]然而一些音乐教师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认为推广五线谱是困难的。江苏海门民新小学教师沈友石在《正谱教学应从开始着手》中就说到“同事之中,只有半数是认识正谱的,因此看来有一半教员,根本只能教简谱的”。[12]在作者看来由于音乐教师自身都未能学会和掌握五线谱,强制推行五线谱教学是不现实的,而简谱掌握起来相对较容易,应该在教学中使用和推广,但他进一步认为学生学会简谱不是最终目的,在简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五线谱的能力才是最终目的。除了简谱五线谱的问题外,有关音乐欣赏的问题,大家也展开了热情的讨论。钱光毅在《部颁小学课程标准内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他的看法,“中国的普通乐器音不准确、音色不美,会把儿童的耳朵弄坏。因此不应该将民乐独奏与合奏纳入到欣赏内容中来”。[13]健人的文章《关于音乐欣赏》中也有着类似的观点:“中国音乐,大约中国人都已经知道的吧,除了光光的一个曲调之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存在;所以西洋人听中国音乐,总感到单调和散漫,没有西洋音乐似的有别的声音陪衬,而造出不同的音的和谐,给予我们一个更透彻的表情。”[14]两位作者从他们自己角度都否定了国乐的价值,提倡在教学中完全使用西洋音乐。这反映了当时很多音乐工作者们对国乐排斥的态度。
作为一种诞生在烽火硝烟年代里的专业音乐期刊,《音乐教育》所刊载的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也形成自己的一些特点,一是以教育为中心,全面而丰富地介绍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所刊载的教育文章中有来自欧美日音乐家的理论著作,也有我国专业音乐家和普通音乐教师的文章。从内容种类上来看有歌唱、视唱、器乐、欣赏等方面的教学文章,还有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性的著作和音乐教学座谈等谈话性质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二是论文内容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音乐教育》的编撰者们结合当时中国实际,选取了东部浙江省,中部安徽省和西部四川、重庆等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是撰稿人也同时是该杂志的读者,他们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揭示中国音乐教育的现实状况的同时,结合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音乐教育》与同行们切磋、共享。这些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许多大胆的想法例如支持简谱的使用,通过简谱向五线谱过渡就是依据中国音乐教育的实情而提出的。总之,《音乐教育》的出现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传播了音乐知识,提升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广大音乐工作者们探讨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为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林媛.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1999.
[2]郭懿.音乐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6.
[3]程时煃.音乐教育发刊词[J].音乐教育,1933(1):1-2.
[4]缪天瑞.音乐教育发刊词[J].音乐教育,1935(1):1-2.
[5]青柳善吾.唱歌教材的选择标准[J].音乐教育,1936(2):18-20.
[6]青主.小学唱歌问题[J].音乐教育,1935(3):17-19.
[7]郭鸣皋.歌唱训练法[J].音乐教育,1935(3):37-38.
[8]陈子鹤,马应人.听音写谱练习法[J].音乐教育,1935(3):23-25.
[9]蔡敏然.儿童的生活内容及其指导——乐谱生活的指导[J].音乐教育,1934(2):31-32.
[10]教育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初中音乐课程标准[J].音乐教育,1935(2):15-17.
[11]陈洪.浅易五线谱读谱法[J].音乐教育,1937(5):26-29.
[12]沈友石.正谱教学应从开始着手[J].音乐教育,1937(5):38-39.
[13]钱光毅.部颁小学课程标准内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J].音乐教育,1936(4):47-49.
[14]健人.关于音乐的欣赏[J].音乐教育,1935(3):49-51.
Music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Music Education’s Contribu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GAO Yang
(School of Music,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Music Educationmagazine as one with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and of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it has tak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spreading music knowledge,discussing the hot issues,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n music education field as its own du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urnal running aim and characteristic,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influence and roles of music education in terms of releva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etc.in the magazine.
Music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music journal;influence
G237.5
A
1672-2914(2015)02-0110-04
2014-12-15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SGH13319);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6XSYK246)。
高阳(1974-),男,陕西咸阳市人,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史、音乐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