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陈颖华
对学生的“切菠萝”式心理疏导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陈颖华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被定性为“第一名”、“一等奖”、100分等。加之老师们对学生的期望值与日俱增,这一系列因素都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于是任性、叛逆、厌学成了一部分孩子的共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以说教、批评的方式介入,但是这种效果往往是临时性的,起不到长久的效用。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新的心理疏导方式,希望能对自己的教学及学生的发展有用。
当我们从水果市场买回一个酸甜可口的菠萝时,相信最令我们手足无措的就是该怎么去剔除这菠萝身上的硬刺。如果不剔除它们,菠萝就无法展示自己的特点,我们也无从品尝它的美味。这些硬刺阻碍着我们去欣赏它里面的精彩,于是剔除菠萝硬刺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回头一想,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就像硬刺一样,使得他们变得令人难以接近。我们一个劲儿地想看到学生的成功,却忽略了帮他们剔除身上的硬刺,这是不可取的。意识到这一点,接下来我们就该探索如何帮学生剔除“菠萝硬刺”。
低段的学生还保留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心对方所讲的内容。大约二年级时起,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刚入学的儿童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变,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学龄初的孩子们通常会有一段“橡皮时代”。而这一时期通常是孩子们最易“暴露特点”的时间,如吵架、打架、哭闹、打小报告、没有纪律性等。在疏导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批评为主导方式,毕竟这时候的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对于你的说教其实他们似懂非懂,其实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改正这些缺点。因为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续发展着。低段的学生经常会拌嘴、打架,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事故场景、看类似的动画视频等方式,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只有自我发现的缺点才令他们更深刻。
中段的学生开始脱离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集体活动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们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于是有些孩子开始拉帮结派,有些学习懒散的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开始不写回家作业,对于父母的苦口婆心开始进行回击,对于老师的耐心教导变得心不在焉。长此以往,他们的任性会往不正确的方向膨胀开去。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班队课等群体性活动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
高段的学生有了更高层次学习的认识基础,有些孩子生理发育开始趋于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异。其实在中段期间我们就经常看到男生会时常对女生恶作剧,女生则喜欢频频告状,而高段学生对于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开始强化,于是有些学生则萌生了早恋的芽,加上现在网络的复杂,他们对于学习的心思渐渐少之,其实这是很不利的。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懂他们的人与之交心。我们老师则可以做这个同龄人,亲切交谈之余,让他们的心境开阔起来、明朗起来。
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方式,快而准地把不同阶段孩子们身上的缺点改正,及时帮他们剔除这些“菠萝硬刺”,相信孩子们的成长会更精彩。
剔除了主要的“菠萝硬刺”,我们才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对其进行慢慢地雕琢,划出一条条纹路,将其另外的缺点一并扫除。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独特旅程。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去摸索一下如何在他们的发展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呢?
有些学生思维很散,回答问题常常是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相关的话,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他们也会做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如他们经常喜欢收集一些“无聊”的东西(如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橡皮),用零花钱买一些小卡片或图片,而这些东西并无任何用处,常常只是好玩,其实这正是他们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偏好的表现。相信大多数老师看到这些东西,马上会铁腕式没收,不由分说地批评一顿,然后留下学生待在原地黯然神伤,于是接下来一天的课,他一门心思地想着他的那些“宝贝们”。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呢?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儿童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和“徒劳”了。我觉得在这类事件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强硬打压,而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我会将他的卡片先没收,然后让他告知卡片的玩法,事后我会买一些他们缺乏的卡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之约定,如果他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我就会返还其一张卡片,附带一张他没有的卡片。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当他一步步取得成绩时,我也会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他,让他的自信心增强。久而久之,我相信这种学习的热情便不再被动,而自发地变成主动。所以,在雕琢这些孩子的同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铺就一条具有“兴趣魔力”的学习之路。
我们都知道行为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石,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恰恰在人生的童年时期,我们必须把行为规范的养成看作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方面来抓。我觉得低段的老师需要成为“破案高手”;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遇见喜欢的东西则希望拥有,对于事物的真正归属感并不清晰,于是经常会拿别人的东西。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品质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培养出来的。我们应该从这一系列的小细节中去关注学生,让他们的“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段的老师需要成为“调节高手”。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呈现叛逆的趋势,这种意识有时存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有时存在同学之间,甚至有时存在师生之间。我们在工作中应明了。这种趋势是正常的,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则是他们的品行是否有悖常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好调解这个衔接口。高段的老师需要成为“心理高手”。现今,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日益频繁,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复杂,有时候一些谩骂的网络口语呼之欲出,可谓出口成“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去洞悉孩子的心理,观察其最近的反常表现,常常与之谈谈心,帮助其铺就一条“精彩纷呈”的品行之路。
阳光大课间、各类综合课等都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美感体验创造了条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佼佼者,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及家庭等因素,学习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我们要加以鼓励。在其他综合课上,有他们心仪的东西,这也为他们在学校找到了另一条新的兴趣之路。德、智、体、美、劳,我们希望帮助孩子们朝着这条全面发展之路奋力前进。
剔除“菠萝硬刺”、刻画“菠萝纹路”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金黄诱人的菠萝,有酸有甜,有大有小,就像学生一样。当我们将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菠萝切好装盘,看着他们渐渐成长,最后出人头地,这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不禁回想:原来“切菠萝”也是一门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