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琳
新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难点与突破
王慧琳
(邢台学院工商管理系,河北邢台 054001)
自从1999年实施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许多地方原有的高职高专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而我国经济社会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基本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监管等方面来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新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
自从1999年实施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高层次需求,许多地方原有的高职高专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12月底,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达650所(含民办),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1169所的55.6%。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如此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各高校寻求发展道路的必解难题。
作为地方院校应定位于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从长远发展来看,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要想更好满足社会、企业、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学校就要不断改革创新。怎么改?如何改?改革中学校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因此,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基本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监管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作为地方高校,其培养的学生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但事实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初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都是按照传统本科办学思路向校园面积要大、学生数量要多、学科门类要齐全,建综合大学、追赶一流大学方向发展。因此很多学校都将“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同质化”倾向,在表述中过于笼统,趋同性较强,缺乏自身特色,往往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
2.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
目前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来设定的,因此出现了很多相同专业在各学校都有设置,区分度不高,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自主权,使得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但是各高校在增设新专业时的依据、初衷是什么?跟风上专业、追求大而全?还是真正能满足地方所需,是否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这是需要各高校认真考虑的问题。
3.教学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
依据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技术类高质量人才,应用技术如何培养?实践出真知,所以就要求学生去大量的实践,这就包括实习、实验、社会实践、课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学生可以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等各种形式。那就需要学校提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基地、试验场所等硬件设施以及相关的软件设施,但是往往这些实验设备的投入都比较高,少则十几万,动辄上百万甚至更多。加之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学校自身吸收企事业单位资金的能力弱,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事业的经费仅占其科研经费总额的29.87%,校均获得企事业经费的总额不到300万元,导致地方高校的教学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
4.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不健全
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中,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学历是第一门槛,近几年硕士研究生进高校已经成为奢求,动辄就是博士。高校本身就是一所学术殿堂,面对越来越多的硕士毕业生,门槛提高无可厚非。但这也存在问题,所谓的高材生许多是出校门进校门,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变化的只是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由坐在教室听课变为站在教室讲台给学生讲课,能做到的是将知识从书本搬到课堂、从网站复制到课件等等。然而新建地方高校现在面临的是向应用技术类转型,那就需要大量的技术类人才,如何实现?人才从哪里来?现有人才又该如何培养?人才引进机制应作何改变?这是摆在高校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5.学生实习监管不到位
目前多数学校都在教学安排中列出了学生实习、实训部分,并且要求学生在返校的时候提交加盖实习单位公章的实习证明,但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网局限性太大,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单靠个人能力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另外,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参加实习,天气炎热、考研、考驾照,怎么办?实习经历造假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托关系、找同学帮忙开实习证明,于是就出现了同班几名或十几名同学的实习证明出自一名同学的自家企业,也有的会私自买个假公章盖在实习证明上,现在还有商家在互联网上提供“实习盖章”服务,有的毕业生甚至干脆到网上去购买实习证明。而学校则不管证明是怎么来的,只是统计数据,到底学生通过实习能学到什么无人问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3年6月,在教育部推动下,国内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从此,敲开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大门,为什么会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呢?
目前因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情况,以2013年为例,当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而各地的调查显示,众多用工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出现用工荒,因此,有了“最难就业季”和“更难就业季”的调侃。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如何更好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就业平台向各高校又一次提出新的挑战。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必须要克服上述问题,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利用当地现有资源,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意识,才能凸显地方高校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办学优势。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高校定位要准确,立足地方经济,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次还要凸显当前大学生主体“90后”的个性特征,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等等,作为新生代,他们更容易尝试体会新鲜事物。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由企业行家、校内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方案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学科专业特点、体现学生个性特点,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2.课程设置凸显应用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之前基本上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模式来设置,但是现在高校要转成应用技术型大学,因此就要对课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中要特别考虑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要打破现有的前七个学期学习,第八学期实习的现状,尽可能将实习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不至于学练分离。
另外要重点建设校内实验室,例如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可以建设生产流程实验室,通过设置生产一种技术含量很低的商品,学生可以练习从采购、生产、再进行对外销售的整个管理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从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3.多方筹措资金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条件得不到满足主要在于资金不到位,为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新设地方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学杂费等外,应努力争取社会捐赠和校友筹资,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会并取得配比资金,还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承接科研课题吸引企事业单位的投资,或者借用企事业单位的仪器设备来满足教学要求。另外也可以自建校办企业,或者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集团,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4.完善教师队伍体系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
教师开展的教学和科研活动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因此,为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力度,可以建立学术沙龙,定期开展当下热点话题的讨论研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现有教师可以选派到企业进行定期培训,由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对于人才引进方面,可以适当改变现有招聘条件和标准,多引进一些有行业背景的人才进校,也可以适时引进一些高技术人才作为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
另外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中可以增加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或研究所的高技术人才,实行“双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成为毕业生的论文指导教师。每一名毕业生必须先要经过企业实践调查、结合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写作方向,并且在进行论文从选题、开题、搜集资料、设计到写作时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指导,这样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5.加大学生实习监管力度
若想彻底解决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将实习时间做变更,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习时间都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时也正是考研成绩发布、准备复试的时间,还是毕业生撰写和答辩毕业论文的时间,同时也是各单位集中招聘的时间,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安排在这个时间会与其他事情相冲突,所以时间问题成为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其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单凭学生个人能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口岗位进行实习,这就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帮扶措施来应对。
在实习监管方面,从学校角度来讲要加大实习证明的抽查力度,对虚假证明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这样使学生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实习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或者修得几个学分,而应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重要的一次演练。学校也可以将指导教师、企业、个人、朋辈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加入到学生实习的评价体系中,这样可以避免单一评价因素——实习证明所带来的弊端,可以更全面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实习的意识。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还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各高校都还在探索阶段,但无论怎样,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3-9.
[2]孟庆国,曹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路径选择与内涵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8-71.
[3]石海信.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钦州学院石化专业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3,(8):54-58.
[4]阙明坤,张韦韦.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高校“升级版”?[J].教育与职业,2014,(07):22-27.
2014-11-14
王慧琳(1982-),女,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河北大学,硕士,讲师,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
G640
A
1672-4658(2015)01-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