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意象的世界
——以中学语文所选古诗词为例

2015-02-28 08:45◎刘
现代语文 2015年23期
关键词:南浦春草长亭

◎刘 蓓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大花园中一株璀璨的奇葩,她以典雅、含蓄的姿态走进我们的视野,却凭借细腻、动人的情感进驻我们的内心。每当内心冲荡,情绪波折时,我们总是能够从古诗词中撷取那最契合心境的一句,温暖心田,共鸣心弦。古诗词之所以美,美在她的朦胧,美在她的意境,而这都要归功于意象。所谓意象,是诗人感情与外在物象的融合。也就是承载了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那么,对于古诗词中的意象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也就是如何理解这个物象所承载的情感呢?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形象表意——根据物象的外在形象

古诗词中,许多意象的选取都是借形表意,因客观事物本身独具的外形特征而暗合了作者内在的某种心绪,于是直接将自己的情感托付在该事物的形象上,达到意随象生的目的。比如明亮圆和而有团圆之意的明月,源源不断恰如无尽愁思的流水等等,于是借形表意就成为古典诗词中意象存在的常见形式。

先看明月这一意象。明月凭借其明亮、圆圆的特征,让人想到团圆、完美。但,当游子或离别之人看到这轮明亮的圆月时不免感伤:“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因此,在古诗词中,明月成了引发离愁别绪,思乡怀人的意象。如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的李后主,对这轮圆月有着更加别样的愁绪。李白《静夜思》则直抒胸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这清冷的白露时节,更加勾起诗人对故乡、对兄弟的思念。“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是李益在《从军北征》中写到的。对于抛妻别子渴望建功立业的守边将士而言,耳畔听到《行路难》的笛声,只能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寄托在头顶那轮明月里。同样思亲怀人的苏轼则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豁达情怀。

再看流水这一意象。流水则因其源远流长、源源不断的特征被赋予了绵绵愁思的象征意义。最典型的要数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这一经典的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来描述李后主的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亡国后的他,内心的愁苦就如同这一江春水一样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原本抽象的愁苦变得具体,连读者也仿佛被这汹涌的愁思所淹没。到了《相见欢》,李煜再次用水来喻人生之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将绵绵的愁恨倾泻出来。欧阳修在《踏莎行·候馆梅残》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远行的季节,看着有情人渐行渐远的背影,肝肠寸断,愁绪迢迢不断,犹如浩浩春水。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则表达了自己的落寞以及对赵明诚的思念:“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真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二、品质寓意——根据物象的内在品质

上面说到的是根据事物本身外在的形象特征作者赋予了类似的情感特征,但在古诗词中,更多的意象承载的意蕴,是由其内在的品质所赋予的,如孤直耐寒的松、虚心有节的竹、斗雪怒放的梅、居高饮露的蝉、岁岁枯荣的草、南北迁徙的雁等。下面略举一二。

在古典诗词中,借蝉品表心志的作品很多,原因就是由于蝉居高而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被赋予了高洁的品性。于是,诗人常借咏蝉表达清高。“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人借蝉的高洁,表达自己的清白,表述内心的沉冤。“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表达了像蝉一样,不需要借助外在凭借,自能生名远播;李商隐因为“本以高难饱”,所以“我亦举家清”(《蝉》),诗人以蝉自喻,因为居高清雅,却难求一饱。

说到草,一般都说的是春草。春早当然有春天的象征,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但在古诗词中,春草除了有春天的象征意外,作为意象所承载的含义更多的是离恨。“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送别行》)这勃勃的春草在诗人眼中却满是离愁别恨。“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是李煜在《清平乐》中写到的。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不想却被扣留汴京,李煜多次向宋朝请求,但从善都未能够回国。又是一年春满园,内心满是思念的李煜,触景生情,看到春日里这萋萋春草,滋长不已,“更行更远”,这不正是自己内心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吗?秦观的一句“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八六子》),表达了词人在科举不顺时对远方佳人的深深怀念。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除了写实外,也承载了忧时思家的感情吧。诗人之所以将春草赋予了离恨的情感,我想大概是由于其远接天涯,无处不生,同时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缘故吧!

大雁因其候鸟的缘故,往返于南北,因此赋予了它信使的身份,由此,也引申出思乡的情感。同样,还是在《一剪梅》中,思念丈夫的词人李清照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另一首《蝶恋花》中:“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表达了词人思念姐妹,聊以自慰,让大雁来传递音信吧,好在东莱不像蓬莱那么远。这两句诗都印证了大雁信使的身份。而晏殊的《诉衷情》说:“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重阳登高的人原本心情是愉悦安适的,但当举头看到大雁时,不免勾起思亲之情。因此,大雁因其信使的作用,很自然让诗人念起想要传递书信的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三、环境托情——根据物象所处的环境

还有一些意象的形成是由此物象所处的独特环境决定的,因其久处一种环境氛围,自然沾染上环境的色彩,而这种环境恰恰符合了写作者当时的心境,于是顺手取来,负载上自己的情思,成为鲜明的意象。如被雨点所打的梧叶、芭蕉、长处凄凉之地的乌鸦、春意融融的燕子等。

梧叶和芭蕉,作为物象本身是并没有什么情感的,但因其和雨联系在一起,便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即孤独、凄苦的离愁别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词人恰遇雨打芭蕉,原本思念故国、亲人的愁绪怎能禁得住这淅沥的声音呢?这哪是打在梧桐叶上,分明是敲在词人的心上。李清照还有一首著名的词《声声慢》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借梧桐细雨意象把一个“愁”字抒发到了极致。这雨打芭蕉的意象不仅在李词中,在唐宋许多词人的词作中都出现过,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而乌鸦,因为总是出现在坟头这样的地方,因此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在古诗词中,它也常常与衰败荒凉的境况联系在一起。马致远为了表现游子的凄苦,特意用“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思》)来渲染一个荒凉的背景,如果少了乌鸦,凄凉之感定会倍减。李商隐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借放萤和栽柳两个小典故讽刺杨广的荒淫误国,并通过乌鸦渲染其亡国后的凄凉之感。

相对于前面几个意象,燕子这一意象表现了较活泼的意思,但其美好与生机也是与其所处的季节——春季有关的。因其总是在春天见到,所以它象征着春,代表着喜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通过对早春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及赞美。如果说这首诗仅仅象征着春天,那么,杜甫这首《江村》则赋予了燕子更喜庆的色彩:“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四、事件载情——根据物象所承载的事件

另有一些物象因为印刻了曾经发生的事件,而这一事件又是作者难以忘怀的,因此,该物象就成了该事件的再现者和作者情感的代言者,二者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作品中的意象。如令人肝肠寸断的分离之地长亭、南浦等。

说到长亭,大家都会想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李叔同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标题“送别”已经昭示了答案。李叔同的“长亭”意象正是来自古诗词。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更是让大家知道了“长亭”作为送别的场所。如果说,陆地上,送别是长亭,那么水上送别的地点便是南浦。早在屈原的时候便有了南浦送别的说法,“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九歌·河伯》)。后来,又有江淹的《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这样,长亭和南浦便成了送别场所的代名词。

五、音声抒怀——根据物象所发出的声音

古诗词中,除了具体的物象可作为意象外,还有一些容易引起诗人情感共鸣的声音也进入了意象的行列,这类意象以断肠啼血的杜鹃、哀婉长鸣的猿啼和凄切悲凉的羌笛为代表。

杜鹃因为声音清脆短促,并且彻夜啼叫,故总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思。又因其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而有杜鹃啼血之说。因此,杜鹃总与悲苦联系在一起。李白笔下,“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写出了悲愁的心境。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不仅写到杜鹃,还一并写到猿啼,“杜鹃啼血猿哀鸣。”可见,猿的鸣声也是哀伤的,有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至于羌笛,因其声音凄切,在边塞诗中常用它来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曲》);“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也是如此。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耳熟能详的古诗词理解起来都很困难,在诸多原因中,意象的理解困难便是很重要的一个。因此,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是解读古诗词的一个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南浦春草长亭
南浦河守边记
望月
春 草
春日相思
踏莎行
王汇泉
木槿花西月锦绣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
长亭外,十里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