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是赶世界水平建百年名校的内核
——以西安外事学院鱼化龙精神研究为例

2015-02-28 22:07
关键词:大学精神建设

黄 藤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教育教学研究】

文化自觉是赶世界水平建百年名校的内核
——以西安外事学院鱼化龙精神研究为例

黄 藤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环境下高校文化自觉的有关问题,是当前高校发展探讨的热点问题,弘扬中华文化成为大学的重要历史使命。西安外事学院在此背景下,以鱼化龙精神研究为突破口,构建自己的特色大学文化体系。这种做法有利于确立大学文化自觉,实现特色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早日赶上世界水平,建成百年名校。

大学功能;鱼化龙精神;文化自觉;特色发展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环境下高校文化自觉的有关问题,是21世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多样化的大学理念的一个显著特征,必然是当前高校发展探讨的热点问题。处于西部地区的西安外事学院以鱼化龙精神研究为突破口,对大学文化和百年发展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把自身大学文化建设看成建设中华民族共用精神家园的基础,构建自己的特色大学文化体系。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确立大学文化自觉,强调坚守自家特点,实现特色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早日赶上世界水平建成百年名校,而且对于其他高校进一步培养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鱼化龙精神凸显大学的文化自立和高度自觉

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起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当时主要是作为加强德育,更多属于党的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拓展,一批教育界著名人士开始深入思考高等教育在变革时代面临的挑战,分析现代大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倡导实施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的本体与实质在许多方面应该说相同的,但受一定的地域性传统习惯势力和物质水平的影响,在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上却是千差万别、大不相同的,所以我国许多高校的文化建设以校史整理和文化研究为内容,对大学传统进行挖掘、保护和宣传,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文化整理、传承等建设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迅速成为传承和发展科技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推动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教育领域,许多高校领导以及一大批专家学者、媒体和社会人士,纷纷对大学精神衰微与重塑发表看法,“‘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这使得人们对高校文化的认识层次不断深入,之后‘大学文化’的话题讨论骤然升温”。[1]

众所周知,大学当然定位在文化领域之中,是文化组织,大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文化使命,而文化是反映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的精神成果,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核心价值观支配下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特色、制度、行为、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文化是包括了大学精神、大学环境、大学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个大学教育。而狭义上主要指大学精神,它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凝聚力的核心,是大学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大学影响力的关键,表征和引导着大学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相对于普遍文化而言,大学文化是一种只有“大学人”参与的区域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具有大学个性的文化结构,广泛渗透在办学的各个环节。它不等同于各高校普遍开展的校园文化,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它与校园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的校园文化常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常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西安外事学院历经2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1996年新校址奠基,1997年学院迁址鱼化寨,学院创办人将学院所在地“化鱼成龙”的传说和中华民族“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融入到自己的办学理想,提出了“处鱼化龙之地,为鱼化龙之事,寄鱼化龙之望”的办学诉求,第一次提出鱼化龙精神。2006年高职评估时,把“鱼化龙精神”第一次体系化,选编出版了《鱼化龙文化精要》,使师生员工有了关于化鱼成龙的校园文化读本。2013年学院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鱼化龙精神进一步得到了提炼。这一现实情况促使人们必须不断总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办学实践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处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何种价值导向等,更加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对提升人性、健全人格的意义。因此学院便把鱼化龙精神研究和实践提到了学院的发展战略层面,由校园文化提升为大学文化。

高校自身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只是理论知识层面的东西,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学文化建设、文化研究和文化创造的实践活动,上接传统,下接地气,这决定了高校始终的是文化领域和文化市场的重要主体。“鱼化龙精神”即西安外事学院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在近年来所形成的微观转变,已内化为特有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人格特征,是外事人书写的文化传奇,影响和支配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和发展特色。多年来外事秉承“汇南北之气,凝东西之髓,顺乾坤之理,立民校之魂”的文化研究理念,实现了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内生于高校自身的文化,才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永久的生命力。以外事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对“鱼化龙精神”这个自身文化属性的长期实践探索,是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文化素质教育狭隘化和文化使命淡化倾向的克服,他们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学校的整体发展。20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有助于把大学做大、做特、做强、做久,达到我们为之奋斗的是一项与人类共存亡的伟大事业的目标,有助于建构关于大学文化的理论,反映大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使该校对大学文化乃至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在全国具有样本作用。

二、以鱼化龙精神提升建设百年名校的文化力

大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历来许多教育家和理论家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认识,但对于“大学引领创新文化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则没有任何异义,并认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学形成的“大学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2]大学的本体活动就是“以文化人”,我们认识到,建设百年名校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的差距,而是如何创造一所大学的文化和精神。这要求每所大学都要自觉传承文化,铸造大学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一旦形成,就能够把全校师生员工都调动起来,形成统一意志,积极认真地把本职工作与大学的使命结合起来,能使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所以“与其每年花上千万元用于招生宣传,不如花百八万元作研究经费。这样一笔经费,足够资助若干研究课题,出版几本专著,其受益面不只是一所高校,而是惠及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3]

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不仅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更是大学生存发展、办出特色和获得赞扬的根本。2015年外事学院提出赶上世界水平建成百年名校的奋斗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有自身鲜明的文化诉求。大学精神在每个学校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本土性是高校大学文化特色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要建成百年名校的大学来说,必须要寻找自己办学的文化根基,培育自己的文化土壤,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以大学精神培育大学人,以此提升师生素质和大学形象,支撑学校建设的长远发展。

人类文明演进真正需要深化、推动的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大学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而是心灵教育。要超越功利主义,教育的目的不是以“知识教育”代替“文化素质教育”,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责任,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外事人认为,鱼化龙精神具有地域特色,是一种大学文化,是体现大学意志的客观精神。一是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之中,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大学文化教育就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外事的迅速发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鱼化龙精神,是在特定的地域人文环境和大学自身文化建设背景下的产物,但它与其他各种社会亚文化形态一样,是对大学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个性的一种反映,具有自身的特征;三是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它体现了大学强大的凝聚力。由此关注、研究鱼化龙精神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校园行为,高校被赋予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引领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任。正如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这表明,高校的文化功能定位被前所未有地提高,我们要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上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从外事学院对鱼化龙精神研究可以看出,大学功能拓展和文化强校目标的再造,表明许多高校从落实党和国家要求并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的自觉使命的高度,开始在文化自强上下功夫。主要表现在:第一,一大批高校和高校领导专题研究本校文化建设问题。许多高校领导在重要报刊纷纷发表文章,或出台规划文件,着手制定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意见。第二,有的大学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如有的大学提出,“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提升学院品位”的办学方略,培育和建设学院的大学文化。第三,有些大学积极探索学校转型发展的问题,普遍认为大学文化研究是确保特色的根本。有的高校从“文化引领战略”制定本校章程,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确定为学校的基本使命。第四,许多高校还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由于大学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以他们专门研究大学文化在继承和变化中贯穿的主线。

三、以鱼化龙精神研究为范式自觉弘扬大学文化

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文化代表着人对自然认识、改造的能力和水平,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更是这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但客观而言,由大学本身的职责和功能所决定的传承文化“只是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动性、自觉性、责任感还不强。当前中国大学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影响力明显不足”。[5]西安外事学院率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研究鱼化龙精神,采取多种措施自觉弘扬大学文化,在全国具有率先垂范作用。

1.鱼化龙精神的内涵和思想体系已经形成。高校历来是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之所。到目前为止,外事学院在董事长的主导下,具有外事特质的大学人文精神架构已经成型,文化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鱼化龙精神奠基大学文化核心理念,是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景;校训“多元集纳,自强创新”是鱼化龙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标尺;“爱岗敬业,感恩奉献”是全体师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创业精神是外事学子最闪亮的人文符号。因此,要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指导大学文化建设,用它主导大学文化发展的大方向、主旋律,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把普遍性的东西具体化,使之接地气,获得更多的本土元素。

2.优化研究团队和凝聚研究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文化从根本上表征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独有禀赋,是现代大学教育内在本质的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倡导自由探索、不断超越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关怀人文的价值理想。鱼化龙精神作为外事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心,要建设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懂得办学规律,具有团结合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精神的团队。目前学院上下正结合学院特点,找准基点,打牢支点,集中主要精力研究以鱼化龙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具有外事特色的大学文化,凝练和描述学校品格,诠释和解读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目标,体现出高校具体办学理念和学风教风校风传统。

3.拓宽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大学文化建设能够真正做到“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高等教育要顺应世界潮流,其大学文化建设也要跟踪世界一流大学,瞄准国家目标,集聚研究力量,要取得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一是鼓励源头创新,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工作,重点评述影响世界的著名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和办学思想,把其精华拿来为我所用。二是保持并发展外事学院在鱼化龙精神研究方面的特色,发挥“样本”的作用。三是重点和优先资助追踪大学人才培养、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前沿研究课题、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项目等。四是继续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把鱼化龙精神研究国际化,努力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4.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性作用。大学文化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体现的是大学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对大学的认同感。实践经验表明,从本校文化传统提炼和概括大学文化的精神符号,对本校现实大学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及宣传学校内部师生员工践行大学文化的典型事迹,是最具影响力和最容易被接受的。因此,大学文化建设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协调好文化建设与各个方面的关系,不仅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人文等发展的大文章,使高校自身的文化色彩充分展现,而且要从社会价值和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对特色问题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把大学建设成辐射社会的文化高地。

5.设计和落实大学文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让鱼化龙精神成为外事人的文化基因,植根在外事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外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是制定高校文化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大学文化建设,把它与党建工作、学生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建设、管理和发展的独特品格和风姿。二是培植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把它同本校的大学精神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本校转化深化,使之化成为师生的精神力量。三是要明确目标,构建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具有外事特色的德育体系,从而使外事的德育工作形成特点,成为全国高校、乃至百年名校的一大亮点。

总之,鱼化龙精神研究强调大学文化基础的内生性特质,注重对自身大学文化建设的历程与大学理念进行梳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只有着眼于高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自立,坚持育人为本,建设好自有精神家园,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才能早日建成百年名校。

[1] 张彦.新时期高校文化自觉问题的查考与思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6.

[2] 王冀生.大学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5-10.

[3] 黄腾.中国民办教育思考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

[4]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R].2011-4-25.

[5] 钱佩忠,宜勇.论大学的文化自觉[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93-98.

[责任编辑 石晓博]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a Core Issue for theConstruc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A Study on the Dragon Fish Spirit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UANG Teng

(Xi’anInternational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

Currently, cultural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 hot issue discussed in universities. A historical mission for universities is to develop and expand Chinese culture. Under this background, by studying the dragon fish spirit,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constructs college culture system with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This practice is construct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so as to achiev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with a connotation path, and catch up with the world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the dragon fish spiri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2015-09-28

西安社科规划办“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构建具有外事学院特色的德育体系研究”(14IN02)的阶段性成果。

黄 藤(195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民办教育研究。

G648.7

A

1008-777X(2015)06-0062-04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建设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