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潮"起来,课堂"动"起来

2015-02-28 14:11:17漆疆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文章

漆疆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 404100)

文言"潮"起来,课堂"动"起来

漆疆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重庆 404100)

回顾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不难发现国学在一度经历了建国初期"花叶渐凋"、文化大革命时期"花果飘零"的"冷落"之后,终于出现了近年"灵根再植"的喜人局面。放眼西方,孔子学院的成立,推动了汉语热;环顾国内,在央视推出的一系列讲坛节目影响下,国学更是日益走进国人的精神世界,走进孩子们的课堂。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优秀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许多初中语文老师都将文言文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简言之就是读懂文意,读透内涵。

互动 点燃激情 巧设疑问

笔者总结自己教学文言文的经验,归纳了以下几种“新潮”方法。

一、百花齐放才是春——巧设互动,点燃激情

孔子早在几千年以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同学们认为比较枯燥的文言文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在教学中形成群芳争妍之繁荣局面,我在教学中作如下尝试:

1.“最美合声”擂台赛

教学新课文时,我往往不急于示范朗读,而是让同学们提前预习,然后在组内讨论,对多音字字或通假字的朗读搭成共识,再跟班上其它小组交流意见,读法相同的形成“同盟组”或“合约组”,并自行设计朗读分工方案,以便同盟小组在课堂展示,争夺“最美合声”奖。授课一开始,两组便展开“最美合声”奖的角逐。

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激发孩子们为了小组尤其是同盟小组的共同荣誉而作充分朗读准备,而且在争论多音字,通假字读音时也能促进对文意的理解,为理解文意及背诵课文理奠定好的基础。

2.“最强阵容”表演秀

有些文言文有人物对话,不妨采用小组推荐的方式。先小组内部组织分角色朗读,再推荐优胜者由小组成员共同“打造”朗读技巧,再推举参加班级分角色朗读,再由没派选手参加的小组作专家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看似个别同学在展示,实际上在对每个小组在组长培养时就说过:鼓励每一位进步的同学,因而往往被推选出来的是进步较大的同学,而不只是一枝独秀的展示,因此颇受同学们喜爱。

3.“最强大脑”大比拼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页下注释是重头戏,它是理解全文的难点,又常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激励同学们对注释的记忆,我常常组织大家以比拼的方式进行语文活动。先预留几分钟准备(或早读课准备),然后派出本组组长作为下一组考官,依次提问下一组每位成员。遇到一个人不会,就问下一位,如果连问三位同学都答不上,再由组长给出答案。老师则在讲台上统计最先完成所有解释的三个小组评选为“最强大脑”。这个环节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同学加深记忆,让学习不够积极的同学集中精力读注释,从而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夯实文言基础。

4.“最佳搭档”勇闯关

如果说读课文和页下注释的识记需要营造紧张氛围来刺激大家的学习激情,那么在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环节就需要在相对冷静的深思中完成了。先回顾释词的方法:①瞻前顾后(即联系上下文)于温故知新(看这个词是否出现于以往的文章之中,想想它的用法是否适合本文)③连蒙带猜(根据汉字大量形声字的特点,依据生字的偏旁部首大胆猜它的意思,用增、删、补、换、留、调的方法)然后再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难点词,再小组内每两个人形成“中国合伙人”相互讨论(通常文言基础好的同学搭配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后将不确定的生词提交小组内完成,如果答案不一,则全班质疑,请求友情解答。

二、有心栽花花自开——巧设疑问

如果说经过上述环节的种种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们完成文言字面意思的解释和翻译,那么接下来怎么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进而触摸先贤名家们的思想之花呢?我想除了依赖于老师平常的古文文化积累,其余就得老师煞费苦心巧设疑问从而让学生“动起来”了。怎样设疑才能“巧”到学生心坎里,我想首先就得消除“代沟”形成的隔阂。

1.经典语录精选

先秦诸子散文中有许多经典语言,这些语言要么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诸如奉孝、守信、勤学、释怨……要么告诉我们做事求学的方法,如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时常反思……,这些经典语言既能指正确地生学生,又可引导学生正确做人,于是在教学《论语》时可以巧设以下问题:“痤右铭是人成才的动力,曾激励了许多伟人走向成才之路,如果请你选文中语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什么词、句呢,为什么?”;“如果你是孔子的弟子,决定编写《孔子经典语录集》,你打算选择文中哪些句子,说说选编理由”;“初中学习转瞬即逝,在临别之际你将选择文中哪句话送给你的老师、同学呢,说说选择的理由。”

这一环节的活动,能很好的调查动学生完成“对句子的理解(或谈看法)”的教学内容,也能自然对语录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做人修身的归类,而这些正好是本文理解上的重点,考场上易见题型。

2.特色景点推介

在人教版初中文言文中,游记散文比较多,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三峡》《醉翁亭记》等,这些文章中有恍若仙境的桃花源,有小道蜿蜒的桃源洞,还有屋舍俨然的桃花村;有碧浪涌动的篁竹林,更有鱼戏清涟的小石潭;有夏季江水的奔涌,也有春冬青山的叠翠;有醉翁亭四季明丽的水彩画,还有小道上黄昏醉归的水墨画……可谓集中了风光美,人情美,情怀美。

3.经典文章扩写

在人教版文言中,还有一类文章比较多,那就是记人叙事的或谏言的文章,如《咏雪》、《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这些文章大多有故事情节,孩子们往往比较感兴趣,故在字面意思理解上问题不大,于是课文的理解、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文言文学习关键在于“熟读之,善解之、记忆之、活用之。”这里我不想否定期先贤名家强调的多读是学习文言的方向性指引,然而时代发现到今天,我们对“读”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大声吟诵,毕竟“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发展至今只能作为一种精神和态度,无法成为大家都效仿的一种做法。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的世界在改变,社会发展至今,我们不妨将先哲们推崇的读理解为:在合作中熟读之,在讨论中善解之,在竞争中记忆之,在活动中活用之。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文章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法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