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七大特点

2015-02-28 14:28李永胜
关键词:特点

李永胜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七大特点

李永胜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其精神,不难发现,它有七大特点: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主体性价值观;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顺时达变,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务实求真的实践品格与思想作风;生动鲜活、底蕴深厚的民族话语体系与通俗典雅幽默的语言艺术;闪耀着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智慧光芒。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讲话;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紧密结合我们所作的中心工作,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宣示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内政外交战略与施政纲领,成为指导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认真学习领会并系统梳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其立场、取向、旨趣、外交理念、实践品格、语言艺术及蕴涵的哲学智慧,笔者体会它有如下七大特点。

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主体论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以朴实、生动、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们党坚持和巩固人民主体地位,亲民爱民,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民的鲜明价值立场。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摘报,2012年11月17日。,“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1],“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4],并指出:“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取得成功。”[4]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5]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终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这就阐明了中国道路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社会主义道路,揭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中国道路的利益主体、支持主体,又是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评价主体的深刻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又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习近平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摘报,2012年11月17日。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根本价值立场,揭示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的深刻道理,阐明了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根据,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同时也说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以人民为主体、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伟大事业。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人民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我们党是来自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价值取向。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6]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强调 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21日。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习近平指出:“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4]“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4]这些思想,深刻地说明了我们党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为工作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根本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真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怀。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5]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尺度,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并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价值追求,突出了人民利益的至上性和神圣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重要阐述,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三个自信。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光明日报,2013年1月6日。这就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想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性与现实正当性(合法性)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性与创新发展性,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了精准的历史定位。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就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历史观与价值观、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高度统一的角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原则、独特优势,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这就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现实实践的深刻反思中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5],这就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深刻道理与发展趋势,阐明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三个自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旨趣,为我们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

顺时达变,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当今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国家的交往与联系更加紧密而频繁,两次世界金融危机使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世界连带效应更加凸显,人类日益成为地球村中唇齿相依的村民。把握大势,洞察规律,顺应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外交场合强调“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世界宣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并积极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到别国合理关切”[7]。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中央政治局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这里的“大势”即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潮流与必然性,彰显出我们党顺时达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战略大智慧。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5]“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自己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5]这些思想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底线思维与鲜明的国家立场,那就是不损害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发展是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和平发展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是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发展,是共存共赢的共同发展。习近平在德国发表重要演讲时,再次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并指出中国决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要“以邻为伴,以邻为善”,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8],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美好愿景与基本外交准则。这些思想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道路就是符合时代潮流,充分体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精神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式新型现代化道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务实求真的实践品格与思想作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出务实求真的实践品格与接中国地气的扎实作风。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我们都要牢记在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信必果。”[10]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指出:“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命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11]在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抓落实,言必行,行必果。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就必须做到,把文件上写的内容一一落实到实处。”*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的专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为、决策等符合客观实际。”[5]“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5]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4]这些都体现出接地气、讲实话、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鲜明务实特点与工作作风。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更是深刻地体现了他亲民务实的思想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还深刻地阐明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折射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高度务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他说:“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习近平说:“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12]习近平在坦桑尼亚霍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以“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中非关系、中非合作与中非交往[13],生动形象地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务实求真的思想作风与实践品格。

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人民日报,2013年3月6日。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习近平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与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光明日报,2013年1月6日。这些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劳动、严谨求实、高度务实的思想作风与实践品格。

生动鲜活、底蕴深厚的民族话语体系及通俗典雅幽默的语言艺术。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语言平和质朴、典雅通俗、简洁明了、生动鲜活,富有幽默感,包含着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文化元素,善于将深刻的治国理政道理以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用平实、真诚和近乎直白的大众话语表达出来,呈现出民族话语体系的独特个性与语言艺术魅力,显示出高超的语言驾驭智慧。在谈到大国治理时,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阐述人民主体地位时,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1]强调独立自主,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显示出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在阐述反腐问题时,习近平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苍蝇一起打”,“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23日出版,第1-8页。。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我党反腐倡廉的鲜明态度与决心。在与劳模代表座谈时,他指出“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一勤天下无难事”[2]。在谈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习近平强调“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永远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勇于开拓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说:“中国有句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7]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4],以极富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朴实话语,顷刻间拉近了国家交流与平等合作的心理距离,以朴实、热忱、饱含感情的民族话语,搭起了中外友谊的桥梁,抒发出真诚、坚定而执着的和平信念,颇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习近平还多次引用孙中山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阐明了洞察世界大势,把握主动权,尊重客观规律,顺时达变,赢得发展的深刻道理。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中,习近平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方法阐明了“和平”的意义与价值:“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14]在阐述文明的包容性时,习近平引用中国一句俗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以近乎直白的方式阐明了包容精神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揭示了包容精神对破解“文明冲突”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这些平实、简洁、通俗的语言极具思想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生动、形象、贴切地阐明了历史与未来、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主席时说:“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两岸同胞始终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实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15],这些通俗话语充分体现出真诚、务实、平和、善良、理性而温情的乡土气息与民族特色。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1]以充满诗情画意的民族传统诗句及俄罗斯人民所熟悉的民间谚语交相辉映,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意境,共同隐喻中俄关系的美好前景,抒发令人振奋的美好未来。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运用了一系列成语、谚语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对历史发展曲折性与借鉴性的深刻看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在谈到未来时,他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5]以风趣幽默的通俗话语表达了对未来沉着冷静与博取之积极态度。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分别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2年11月30日。,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实和未来、历史、现状和愿景有了形象、直观、生动的认识与把握。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习近平运用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与民间智慧的民族话语,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许多深奥的生活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2]“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谈到学习时,习近平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12]“好学才能上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3月2日。在谈到理想信念时,习近平又指出:“功崇惟志,业广为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就会使人得软骨病。”[12]“‘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这些朴实无华、散发出浓郁生活气息与实践智慧的民族话语,透射出激情荡漾、饱含生活哲理、富有辩证思维的人生智慧与励志箴言,令人回味无穷,启迪深远。

话语体系表面上呈现的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语言表述问题,但实质上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思想认同、价值立场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习近平的话语体系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人民主体论的价值取向,并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尊重文化多元化与文明多样性,主张并倡导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价值愿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体系,以中国话语、中国声音、中国气派塑造了中国形象,展示了中国道路,传播了中国经验,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

此外,习近平还善于引经据典,借用西方人与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人物、形象表达一定的人文思想。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说:“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了希望之火。”[16]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在西方文学中,他是“伟大的受难者”的同义词。习近平又说:“荷兰哲人伊拉斯谟说过,‘预防胜于治疗。’”[16]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文章时指出:“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成铁匠’,都强调把思想转化为行动。”[12]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频繁引用了中国的传统经典,如《论语•为政》的“五十而知天命”,《孟子•尽心章句》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2],《礼记•中庸》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12]。在德国科尔波基金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引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的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和中国古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等[16],用以形象的表达铭记历史的重要性。借用这些中外人民所熟知的名人、名言与人物、形象,准确而贴切地传递深刻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

在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讲话艺术颇具代表性。他们的共同点是都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善于发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语言要素,加以弘扬光大和创新发展,从而使他们的语言极具中国特色,接中国地气,具有浓郁的民族化特点和个性魅力。例如,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矛盾观点的经典发挥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习近平不仅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智慧与营养,善于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和语言讲清道理、化解疑虑,对外展示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善于运用外国文化的智慧与语言诙谐幽默地表达真理、传递信息,从而使他的讲话艺术又融入了世界元素,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性,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交流融合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讲话艺术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高度统一,展示了“海纳百川、大气睿智”的大国胸襟与气派,颇具亲和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闪耀着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智慧光芒。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中,“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光明日报,2013年1月6日。,“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14],“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等观点*,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原理与发展变化思想,是从中国视域、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出发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还多次强调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这是从回应世界挑战、破解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难题出发,立足于中国道路的创新探索实践,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体来说,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弘扬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贯穿并渗透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灵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是牢牢地把握住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的规律出发,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说明问题,由此探寻解决当前中国一切复杂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他多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和自觉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体现出他自觉运用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的精神智慧。不仅如此,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还站在历史时代高度,对实事求是的内容、特点、现实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全面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分清主流和支流,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具有具体历史性,并强调“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牢记于心,付诸于行”[5]。这就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在创造性运用中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2.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它对改革开放重要问题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分析,体现和贯穿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它对改革主体、总目标、方向、立场、宗旨、出发点与落脚点的论述贯穿着群众观点,它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的把握与分析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与方法,立足于我国的社会存在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思想,它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的、动态的方法,强调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社会历史运动及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指导实践,更加能动地自觉推进各项工作,如此等等,把握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思想精髓,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神智慧光芒。习近平关于三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的论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人民日报,2013年9月5日。,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从而以中国经验的鲜活素材丰富和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3.阐明了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并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反思中国道路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凝练出蕴涵于中国经验之中的改革创新理论智慧——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它包括,第一,坚持正确方向与道路的方法,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我们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日。。第二,全面系统改革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9]。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统筹兼顾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第三,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第四,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第五,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统一的原则,“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六,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观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第七,改革开放过程论的原则,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些方法论原则,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经过中国道路实践验证的科学方法论,它从中国视域出发,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语境”、“中国道路”、“中国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穿透了纷繁复杂现象的迷雾,直指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实质,在中国故事背后挖掘和提炼出深刻的理论道理和逻辑规律,给人以颇多思想启迪,并以极富民族性、时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破解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遇到的中国难题,以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突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4.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次提出了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实践操作指南,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又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在“四个全面 ”部署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路径是——“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日报评论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布局,党建,2015年第3期,第10-11页。,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者协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的实现。这既为每一个全面的系统发展作出了准确的实践定位与目标功能路径要求,又阐明了“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得益彰的有机统一关系,深刻地体现了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整合性的系统思想。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整体来看,“四个全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事关中国的全局和未来发展,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从根本上决定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可见,“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面向未来,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实施路径、程序、行动计划等的观念模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有了具体可操作的行动纲领与实施框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这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操作指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型更加清晰、细致、周全和现实可行。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旗帜鲜明,视野开阔,自信务实,体现了大国领袖勇于担当、敢于开拓的责任意识与驾驭全局的睿智魄力,既为我们党治国理政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开辟了路径,也为我们破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创新智慧与思想指导。当前,深入学习和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应当着重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深刻领会和把握蕴涵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要注重养成全球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顺应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事业顺利发展。这些都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远见卓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对于我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拓宽视野,以科学思维武装头脑,抢占时代制高点,自觉推动各项具体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善于分析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思想深层积淀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地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重大复杂问题的思想智慧,例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蕴涵的群众史观与人民主体论原则、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分析方法、与时俱进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方法、群众路线方法、重视调查研究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通过学习、研究和领会,掌握其思想精髓,学会像习近平那样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3.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思维。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7]203透过问题我们可以捕捉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折射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强调,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8]72,“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放”[18]21。所以,“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8]74。他始终强调,要勇于倾听实践呼声,立足于现实实践,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体现了改变世界的鲜明立场,是我们直面现实问题,回应时代挑战,把握时代脉搏,破解时代难题,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导。

4.深刻认识和掌握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法论,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自觉。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利益格局不断变化,使改革开放异常艰难,社会风险加大。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党的领导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民主体立场、全面系统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辩证统一、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5.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尊重规律,顺应潮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驾驭规律推动工作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智慧与工作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强调规律的客观性、历史制约性,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规律、正确认识规律,揭示本质,把握主流,但同时又强调正确把握客观规律与科学驾驭规律的自觉能动性,强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并提出用实践的、矛盾的、发展的、系统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变化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解放思想,注重研究改革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顺应潮流、积极作为、勇于开拓创新的思想智慧与工作艺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2]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5]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6]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7]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7.

[8]习近平.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25.

[9]习近平.改革开放是我党最鲜明的旗帜[N].文摘报,2013-11-16.

[10]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16.

[1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01.

[1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3]习近平.中国梦非洲梦世界梦[N].人民日报,2013-03-26.

[14]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04-08.

[15]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4-02-19.

[16]石磊.习近平访欧一路文化一路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4-08.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自强)

On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ies of the Important

Speeches Delivered by Party Chief Xi Jin-ping

LI Yong-she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nx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ch contents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e series of the important speeches delivered by Party Chief Xi Jin-ping are worth learning and thinking deeply to explore the seven characteristics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her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political stands which highlight the values of the public subjectiveness to mainta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upholding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plomatic strategies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holding firmly to the truth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delivering speeches in clear and direct but vivid and humorous languages which demonstrate the wisdom of creat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stands,idea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Xi Jin-ping; important speeches;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5)06-0001-10

作者简介:李永胜(1963- ),男,陕西华县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哲学与价值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方法论研究”(1191320014)

收稿日期:2015-08-20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