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5-02-28 14:11:17何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长方形三角形新课标

何霞

(山西省交口县城关第四小学 山西交口 032400)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何霞

(山西省交口县城关第四小学 山西交口 032400)

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探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重视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改 数学 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获得了高效教学的启发:教师教学生知识并不单是为他们应试而服务,也不应是“填鸭式”的知识输入,而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新课标要求。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有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再创造才是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是需要学生将自身需要学习的东西独立发现并创造出来的过程;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把理论告诉学生,让学生使用一个思维定式去解题,而是帮助学生去完成这项再创造的工作。从学生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他们就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更不用说灵活运用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人,自然也就担负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重任,我们应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相信学生潜能,在遇到难度较低的习题时大胆取舍,将铺垫和提示尽量删减,让学生像科研人员一样独立完成发现和探索的工作,在探索中思索,在思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系统。

例如,一年级数学中教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请几个学生在树上画出几朵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朵,之后请学生数数树上一共有几朵花,是怎样数出来的。随后,在各种声音里我听到了三种回答,即:(1)我数出了8朵,是把三种相同颜色的花按照顺序数出来的。(2)我也数出了8朵,我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数出来的。(3)的确是8朵,我是跟走迷宫一样从外往里数的。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和更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力,让学生无限制地探究而不是受到约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学生使用了分类的方法,第二个学生在无形中建立起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个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这些其实都是他们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自主探究性教学的成果。

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告诉我们教与学的核心环节――“做”。“教学合一”的观点早已被提出,它提倡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收获许多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比如,在教学生计算图形面积和体积时,我以长方形为例:有一张长15 cm,宽20 cm的长方形卡纸,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这道题让学生直接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动手去剪一剪、折一折,他们经过动手实践后就能更轻松地理解一张卡纸是怎么变成一个长方体的了。

或者我写出题设:现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各一个,请大家算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推测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学过前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没学过三角形面积如何计算)。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我听到有人知道解法了,据描述:将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折,它就成为一个小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边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小长方形面积的二倍,二倍与“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我们确信,在这种解题方法之下,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问题,并将该方法灵活地运用在该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们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和概括规律,提升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组织课堂互动交流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积极主动、自由表述的学习状态下,这样可以让他们收获曾经所没有过的经历和思维火花,使每个学生都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除法”知识点时,我设置问题情景:“猴子想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他的朋友们,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分,大家能帮帮他吗?”有几个聪明的学生将橡皮当作“桃子”在桌子上摆着,一会儿举手告诉了我正确答案。我在班里表扬了他,接着问学生:“怎么能一步算出结果呢?”学生思考之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除法”的大标题并展开新一轮提问:“大家以前学过加法、减法和乘法,它们都有着自己的表示符号,那除法有吗?知道的同学可以上讲台来写一写。”这时有几个学生举手,我请其中一个上来写,在他写对之后我又给学生出了另外一道题:“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飞飞的四个小伙伴,前边已经有人说对了,每人分3个,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除法的符号和相应的数量关系,那么,可以列出等式吗?请同学们在稿纸上写出来。”当我在学生之间巡回走动的时候,发现他们大都写得很准确。

由此可见,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问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比让学生直接解答一个问题或教师直接传授一种解题思路印象要深刻得多,在学生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并最终掌握数学。

四、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弱,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条件的创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并理解数学,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数学,从而看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元、角、分和小数”时,我利用学生“给贫困山区儿童捐款”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计算两个人之间捐款金额的差、几个人捐款的和等问题。像这种发生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是再适合小学生不过的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具体地比一比,将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从而更快地理解问题含义,掌握解题技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并不简单,它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和新课标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迎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数学,从数学的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

猜你喜欢
长方形三角形新课标
我爱长方形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长方形的困惑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