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途径
李海涛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8000)
工学结合是当下各个高职院校乃至一些二本院校改革传统教育方法和提升培养学生竞争力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计算机类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契机下要求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扩张工学结合的内涵,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设置企业需要的课程为核心课程,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手段,培养全方位适合企业的计算机人才,有效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计算机教学
现在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是指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工”和“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习将来工作的所用到的必要理论,同时将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引入到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定岗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增加技能,以适应企业对人才技能不断提升的要求。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造就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作为高职类院校由于生源的问题,不可能效仿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高职对根据自身的生源特点定位明确,培养一线技术工人。高职的学生更看重的是学到那些技能,不是学到多少理论,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利用社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考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理论不足之处,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中的“工”其实不仅指实际工作,应该包括一切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包括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和通过实验室模拟或仿真出来的工作环境,既有实际操作性的工作,也有决策性的工作。从计算机专业角度出发,在入学时让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方向,毕业后适合在那些行业做些什么事情,学校建立对应的仿真实验室,例如在实验室中模拟将来工作环境,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尽量做到和将来工作环境一样。
(2)工学结合不应只是原来教学的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通过充分的调研制定出人才培养方向。众所周知,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工具,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对应用领域做一个大的分类,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很多企业用到计算机人才其实只是在学校学习到的一部分知识,在分类时需要注意覆盖范围。
(3)工学结合不在是通过学习和到企业定岗实习来完成,应做到全方位的结合。也就是说只是单一的在学校建立模拟和仿真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到和企业的有效结合,课程与具体岗位结合,内容和现实任务结合。做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到,将来要去开发代码的同学,可以在学习好某种语言后指派到相应的软件公司真正的参加到具体的系统开发中去。对于网络管理维护的学生可以到公司去管理网络……以上只是理想状态,大部分企业会认为这样会影响企业的进度或质量,为了打消企业顾虑可以由学校出面签订一些协议或将现在在实行的外聘企业专家到学校任课制度变成在其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给一定报酬。
2.课程模式
(1)用工作的内容做为教学的主体
高职院校都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在设置课程时需要通过职业的工作任务做为教学内容,将不同职业或专业具有共性的工作内容进行一定的整理、提炼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例,在学习语言时,不应按照传统的教学,从常量、变量、程序结构学起,将软件公司开发软件的过程引入课程中来,先了解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和数据工厂的概念,成立软件开发小组,设定工作中的不同角色,项目经理,程序员……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设定软件开发的最后期限,人为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使命感,紧迫感。
(2)利用工作过程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教师设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个例子中提到设置不同的工作角色,在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来体会不同角色所要掌握的不同技能和不同角色怎样和其他角色进行配合才是最合理的,认识到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外,在团队合作时,怎样做才是最合理的,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课程上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增加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景教学、食物引导、案例教学……等。如在讲授VB专门课的时钟控件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动画的制作,比如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程序和时钟控件共同完成的动画。在讲授其他控件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网游入手,讲授些外挂的制作。
现在很多院校在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效果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水平高的企业人员不愿意来学校兼职,水平低的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保证,而企业人员有些只是实践经验丰富,对于课程教学并不在行,通过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有些兼职企业人员,对于教学内容只是精通某些知识点,不能做到很全面的讲解。所以学校培养自己的教师提高其企业工作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尽快适应全面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到企业后能立刻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企业节省培训时间,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了做到教学全面工学结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适合企业的实训基地,结合工作岗位调整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的讲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刘晓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内涵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12,(14)
[2]朱双华,陈慧芝.浅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中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成人教育,2011,(5).
[3]何杨勇.高职工学结合的制度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