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心理控制的运用

2015-02-28 04:4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谈话调控对象

郑 威

(盘山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盘锦 124000)

采访对象心理控制的运用

郑 威

(盘山县广播电视台,辽宁 盘锦 124000)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首要环节。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采访方法和采访途径,及时控制和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有助于记者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本文在论述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控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记者在面对不同采访对象时所使用的多种心理调控策略,论述心理分析在各个环节的运用。

采访对象;采访心理;心理控制

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控制的运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是主体。采访对象,指的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要采访的新闻人物,事件的当事人、知情人、旁观者及有关人物等;采访心理,是采访过程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特征。采访对象心理则专指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特征,包括其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抱的态度(积极的或消极的)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一、心理调控的意义

(一)有利于谈话主客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曾说过,“记者不仅是访谈的控制者,同样是一个冷静地观察者。记者的眼光是职业的眼光,他用职业的眼光去捕捉交谈中的细节,揭示对方企图掩盖的内幕,去发现观众感兴趣的东西”。

采访的立意就在于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内心感受的分享。作为采访对象,既然同意接受采访,就说明有交流、倾诉的欲望,希望别人倾听、认同、理解。这就需要记者学会倾听,而且在采访过程中细心观察,对采访对象的讲述及时给以赞赏、安慰、激励甚至是质疑的反应,形成你来我往的交流场,制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这样才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在记者采访中,两者之间能否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实现鲜活、深入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调控。

(二)有利于话题的深入

记者在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一般要对采访对象的性格、专业领域和人生经历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在谈话中才能获得对方心理上的认同,采访对象才愿意让记者走进其内心世界,把心灵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与之分享。

(三)有利于内容主旨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现

每一次的采访都有一定的主旨,主旨的实现依赖于采访的成功。为更好地实现采访的主旨,记者应调整与采访对象谈话的态度和方式,或正面鼓励,或反面激将,引导采访对象完成受众对信息的期待,从而使新闻的主旨得到更鲜明地呈现。

二、心理分析在各个采访环节的运用

在整个采访活动中,记者的本领集中到一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最有价值的情况了解透、把握准。记者只有正确分析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才能确保新闻采访的有效进行。

(一)采访开始之前的心理分析

记者在采访前的准备阶段,就要研究被采访对象心理并进行具体分析。对方是什么职业?干什么工作?年龄多大?个人性格如何?兴趣爱好怎样?对记者采访是否欢迎?这些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得越准确,采访工作就越能够顺利进行。

(二)初见时的心理分析

记者与采访对象见面的瞬间至关重要。与采访对象初次见面的最初几分钟内,能否顺利打破坚冰,尽快与采访对象熟识起来,将决定整个采访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采访前的简短谈话是至关重要的,应尽可能地富有人情味,给采访对象以信任感。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采访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在见面时,记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对采访对象做出一系列的判断。瞬间的相见,记者要从对方的仪表、神情、谈吐等方面,迅速琢磨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制定采访策略,为采访的顺利进行赢取先机。

(三)交谈时的心理分析

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时,相互间的心理交流应是真诚的沟通。在相互交流中,记者始终应是主导方,这不仅因为记者有采访任务在身,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所需材料采到手,还因为记者的感情和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是否愿意把心里话掏出来。在交谈时,记者是否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认真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只有掌握了对方的心理,才能恰当而又不失时机地开展采访活动。

(四)结束时的心理分析

就一次采访活动而言,双方交谈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整个采访活动心理的分析终止。采访结束后,记者还要对采访对象所讲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探究其真实可靠程度,并衡量其新闻价值的高低,以便做出正确的取舍,最终完成新闻报道的采访、制作。

三、心理调控的途径和手段

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要做到合理有效,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在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对方,对方才能在心理上接受你、信任你,才能获得与之平等对话的资格,采访对象才愿意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后,采访进行过程中如何见机行事,适时调控对方的心理,也是需要用心研究和揣摩的。一般而言,其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氛围,唤起采访对象最佳心理状态

采访情境是指记者与采访对象相联系的一种客观环境,包括能够影响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社会环境、采访场合、他人关系等。采访情境是认识主体眼里的世界,它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是采访环境和认识主体内在因素的统一。这种统一往往以某种气氛、氛围的形式体现出来。高明记者的采访艺术就在于他善于按照采访的目的去利用或营造某种气氛,诱发采访对象“愿说”、“想说”。

(二)把握缓和的谈话节奏,构建有利的采访情绪

采访对象的情绪往往影响采访谈话的效果,为此,作为主导方面的记者首先就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情境,驱散采访对象的陌生感、紧张感。要想构建十分有利的采访情绪,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把握好谈话的节奏,在和缓的气氛中冷不丁抛出一两个尖锐敏感的问题,使对方情绪饱满起来;再适度地宽慰几句,谈些轻松的话题,让谈话继续下去。这样,整个采访过程就显得波澜起伏,张弛有度。一般情况下,记者提问往往先提出容易回答的问题,尖锐的问题往往在后边提出来。除了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特别形式,先易后难是记者在大多数场合提问所遵循的规律之一。

(三)提问方法的灵活调用,提问技巧的恰当使用

对于记者来说,会不会提问,在什么时候提问,是篇大文章。在采访中,记者不断对提问方法进行调整,也是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记者来说,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如果采访对象性格开朗且善于表达,记者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如果采访对象比较腼腆不善言谈,记者应循循善诱,用细节提问帮助其讲述;如果采访对象对采访存有戒心,记者就要采用激将法、质疑法,迫使对方说真话。总的来说,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即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当然提问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推理式、对比式、追问、设问等等,都需要记者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现场的状况随机应变地使用。总之,记者要充分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

(四)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信息

记者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还可以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信息来对采访对象的心理产生作用和影响。眼神、表情、手势等被称作肢体语言,它有时能传达出比有声语言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认真倾听的姿势,关注的神情,善意的微笑等,传达给对方的是肯定性的信息,对方得到这种反馈就会更有兴致往下说、往深谈。而微皱的眉头,怀疑的目光,意义双关的微笑,则会让对方不安起来,无意中说出关键性的东西来。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停顿,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起到微妙的作用。在实际采访活动中,记者对采访对象心理的分析与控制是多方面的。

四、总结

在采访活动中,成功地调用采访对象的心理,离不开对采访心理、采访对象心理的了解。在遇到特殊采访情况下对特殊采访对象时,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兼顾采访中提问对采访对象心理调控的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的采访情境对于采访对象的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小甚微之处都有记者与采访对象心理的相互感应,记者应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了解、认知、感应采访对象的真实心理,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帮助自己完成采访。记者不是心理学家,但却是心理学实践家。水无形,兵无式,方法无常。面对众多采访对象,对其心理的具体调控策略不一而足,利用规律性的方法,创造性地启发、引导采访对象,并始终站在一名记者的位置上,坚持忠于事实的原则,必将使采访获得成功。

G214.2

A

1674-8883(2015)14-0173-01

猜你喜欢
谈话调控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