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蓝色文化下的杰作
——《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

2015-02-28 12:55林春洋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渔夫大鱼

林春洋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西方蓝色文化下的杰作
——《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

林春洋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揭示了人类想通过征服自然来体现自身伟力必将遭受惩罚的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角度,以《老人与海》为例,分析人类生态危机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其中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思想因素等,提出只有当人们明确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的观点。

生态批评;人与自然;《老人与海》

1952年海明威发表其最具代表意义的巨作《老人与海》,书中对人们绝不低头的的精神极为赞颂,但是另一方面,却说出了人和自然间的复杂关系。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渔夫圣地亚哥与大自然间有三个层次关系:第一,圣地亚哥被迫于生活负担,找大自然去要经济的来源,下海捉鱼。这个时侯,老人对待大自然充满了希望,从征服者的角度进发大自然。第二,老人在海中捉到了马林鱼,并且和鲨鱼搏斗,和风浪争锋,这个时侯他不再把索取看作为容易的事,更把自然当成他的真挚良友。第三,那个老人带着剩余鱼骨,沿着沙滩走到海岸。此时通过行为,他可以完全证明自己与大自然的和谐性,这种结果对于他而言,毕竟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他意识到自己不去海的深处属于比较好的结果。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分析,同时从生态主义角度对人类因自身的贪婪所引发的生态危机进行批判。

一、生态自然的概括批评

在生态自然批判学说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方法就是要能够理清自然物质与文学之间的重要关系,就比如女性自我主义通过性别的区别来进行批判,同时总结语言和文学间关系,与马克思批判主义将生产方法与阶级矛盾进行结合,进而对文本产生解读的态度。进行生态批判的行为,其实质就是以地球为所有一切的中心点而对文学产生研究。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其所引发的生态范畴的批评和思考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展,成为文学批评界中一股有力的“绿色”批评的浪潮,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于本身的未来所进行的生存方面的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批判,亦可看出人类对美好自然所怀有的憧憬和渴望。从以上生态自然条件与自然观的批评观点可看出,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统一和平的追求,人与自然是不可区分的一个整体;而生态自然条件的批评是将地球当做中心来强调,强化保护自然环境,呼吁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由此可知,对生态自然的批评是文学领域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以文学作为主要阵营,对于目前的生态环境进行批判,其所表现出来的表征是非常彻底的,这也是我们对于《老人与海》在自然观的角度实施生态环境批评解读的理由。《老人与海》通过具体而又抽象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了其中的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生态自然批判的基础和催化剂,其内容相当深奥博学,其价值较高,意境深远,需要不断解读。

二、解读《老人与海》中生态自然批评的思想

《老人与海》其中所讲述的是农夫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断变化之中,通过不断演变,将人与自然既和谐又对立的关系表现出来。这和辩证的唯物主义中的自然主义所注重的自然与人类统一和谐的思想相同,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态度与生态批判的态度相同。

(一)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

1.经济源流。在一些影响自然生态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基础、放在首位的。由于人类需要生存下去,就一定有物质形成,同时对于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利用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可再生的速度太慢,且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的废弃物容易引起生态问题。针对老渔夫而言他的经济生产就是捕鱼,从大海索要自然资源。老渔夫不在例外,且是否能捕到鱼对于他来讲更为重要,他已有84天都没有钓到鱼,没有钱去买鱼饵和实物。虽然小男孩与老人在每一天都会有对话进行,老人指出,可以用鱼来煮饭,然而孩子非常聪明地知道这两种东西都没有,继而表现出两者相互安慰的精神。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霉运一直围绕着老人,男孩帮助老人,为其提供鱼饵和食物。他的家当其实相当简陋,一个窝棚,简单的桌椅,睡觉的床铺和取暖用的木炭都简陋至极。棕榈叶所做成的铺盖,褐棕色墙壁上,挂着彩色的耶稣圣心图与科夫莱圣母图。床铺上用旧报纸铺垫,盖着旧军毯;层层覆盖的补丁是其穿着特征,没有鞋子穿。老人对棒球很是喜爱,总与男孩互相聊着他最看好的球星,当渔船在海上孤独的航行时,希望听到有关棒球的消息,他明白收音机只有在富家船上有。但他只有通过捕鱼来获得其希望得到的一切,并且将希望放在85天之后。离开之前,他问男孩,“你是否想看我捉到一条重一千多磅且无下脚的鱼?”他刚下船,就在心里默默的念道,“我今天必须找到金枪鱼与鲣鱼的藏身之所,也许有大鱼在它们附近。”在钓到大鱼且被拖着在海面上漂流的时侯,心里却想着:“它仅仅是一条大鱼,假如鱼肉较好的话,在市场上面能够卖出很大的一笔钱。在经历3日后艰难的把大鱼杀死之后,他的心中仍然想着:“它起码有一千五百磅甚至还会重。若去掉大鱼的头和尾巴,肉的重量还剩三分之二,按三角一磅计算,会有多少钱?我要用铅笔来算……”在这些话中可以清楚认识到,老渔夫捕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生存。

老人希望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的想法本来不会注定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出海过远”,这意味着,人类行为已超出自然承受的能力。但是“出海太远”却不是他主观的想法但是近处的已经很少,80多天都没收获了,只有去更远的海域寻找鱼才能维持他的生存,越走得远就意味着他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但是经济利益让他去冒险,可是结果却证明他没能成功。实际上老人是被迫出海的,其受“外部经济”因素影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缪逊尔曾对外部经济进行定义:在发生所有生产与消费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因素导致了额外的收益与成本的产生,而这种强制性的存在,并没有经过当事人通过货币形式获得补偿时,即产生了外在性或溢出反应。更确切来说,其外在性即为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对他人福利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并没能经过货币的形式或者市场的机制表现出来。并不是所有的渔夫都会倒霉。该文章在开始的部分就讲到,由于连续40天没有捕获到任何鱼,所以男孩离开了老人,在另外渔船上第一礼拜就捕捉了三条好鱼。文中给凯旋而来的渔夫说过一句话,“当天,渔夫全部回家之后,将大马林鱼剖开,将其整片摆在木板上,两人一同抬着一块木板的一端,摇摇晃晃地向收鱼站送去,在收鱼站等着能冷藏的收鱼车来将这些鱼运往哈瓦那市场中。捕捉到鲨鱼的人也将其送到相关的鲨鱼类工厂去,将其吊在复合铰链滑车中,去掉其肝脏和鱼鳍,剥掉他的外皮,再将鱼肉一条条切开,便于下一步腌制。这段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渔夫捕鱼主要是为了能够维持生计,继而能够发家致富,主要是想通过将鱼售卖出去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其他人的利益有了一定的损害,即外部经济反应中有关经济当事人所作所为对他人福利的影响。

除此之外,这也像极了哈丁提的佳作中的“公海悲剧”,海洋对所有人都开放,不过渔者从中捕到的鱼是他自己所有的,假如公共资源是无偿的时候,谁都想较多地取得一些利润。可不曾明白,海洋里的鱼群也是有限的,假如捕鱼的速度快于鱼类繁殖速度,就会产生“公海”效应。这里每个人都想要获取最大的好处,以为公海是共有的,可以自由利用,但到了最终就发生了和老人相似的悲剧,以致所有人都失去所得。

2.文化的最终根源。文化是生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西方文明重要的思想基础,《圣经》一样有关于人类文明和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表述。在《圣经》里明确地记录这句话:“神说:‘我们要以自身的形象和样式创造出相同的人类,确保其能够管理海中的鱼、天上的鸟、地面上的走兽、牲畜和所有爬行的昆虫。’”据此,我们依据《圣经》中的说法得出,人是万物之主,人类的地位获得了上帝的认同。自然和人的关系就是主人与奴人、统治者同被统治者间的关系。在基督教之中,虽然其宣扬人类之间相互关爱,但是关爱的基础在于首先信奉上帝,而人类之间平等的爱却是其次,而自然万物始终未能成为被爱之物。正是由于这样的以人类为中心征服大自然的想法的存在,从而为大自然与人类相互对立的局面埋下了伏笔。美历史研究者家林恩·怀特在《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中讲到,“犹太—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在对我们的生态危机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态与环境研究者末儿特莫也相信,《圣经》一直是造成生态危险的根源。

海明威出生在奥克帕克,那里宗教氛围相当浓厚,有很多的教堂。海明威的父母都是信教者,相当重视宗教礼节,坚持做礼拜。他的姐妹同样是宗教徒,海明威也严格遵循戒律和信条。从这里可以窥见,宗教思想对海影响极大。《老人与海》里也有体现宗教思想的东西,这也对其创作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老人杀死马林鱼这种性格产生影响。

老人把大鱼杀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目的,还是想通过征服大鱼体现出自身的力量。就像他把大马林鱼杀死的时侯心中想的那样,把大马林鱼杀死,不仅是为了让自己生存和出售鱼肉,也是因为荣誉才把大鱼杀死。这样的想法超过了他同大鱼间的感情,老人在杀死大鱼前想到的是:“我对你很尊敬,然而我必然会杀掉你。”“他心里想着,我也希望能够喂食给大马林鱼,然而,他虽然与我是兄弟,然而,为了保持自己的精力,必然会杀掉他。”虽然最终大马林鱼被杀了,但是,圣地亚哥并没有获胜,鲨鱼最终想对他进行报复,而鲨鱼就是自然报复者的代表,以至于最终他仅剩鱼骨架,这就是对圣地亚哥对抗自然失败的讽刺。文中直接指出,《圣经》已经深深地影响着老人,比如窝棚墙上,有着科夫莱圣母图和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在和大马林鱼的搏斗时老人说:“我愿读十遍《圣母经》与十遍《天主经》,让我把这条大鱼给逮到,我也许下一个心愿,假如让我把它逮到,我一定朝拜圣母,而这就是我所有的愿望。”

3.思想之中的内在根源。对自然进行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控制人自身。威廉·赖斯的《自然的控制》中有这样一段话:“现代世界的文明或现代世界中的西方是不断地征服自然,不过这只是表面,更深层的是,征服自然是为了征服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思想里有着致命的动力:将人与自然同样控制,无法分开,其真实意图是为了控制人本身。与《精神现象学》中讲得极相似,控制他物与他人最基本的特点是为权威作争斗,被控制的往往是顺从的意识。同时,在控制人的过程中,其均以自认的方式进行控制。之后通过对控制力进行提高,才能够确保权威性的存在,才能使被控制者的意志所屈服。老人没有了以前的权威,尽管老人常常梦到狮子这种等同勇气与力量的动物,想到自己在年青时与强悍的黑人比手劲时的场景,这仅是由于他自己为倒霉而渴望强大内心想法。同时,老人也是寂寞与孤独的,只有小男孩同他在一起,但最后也离开了他。小说开头写到:他一个人在海湾中的小船上面钓鱼的老人,到了今天已过去了八十四天,他一条鱼也没有逮到。在前四十多天中,还有小男孩同他一起。不过,在过了四十天后,孩子的爸爸妈妈认为圣地亚哥一定倒了霉,就让孩子去了另外一艘船,第一周就逮住了三条好鱼。其他的渔夫也轻视老人,特别是青年的渔夫。“有很多的渔夫取笑老人,不过老人并不生气。有些年岁更大的渔者看到这样的场景,为他的处境感到难受。”从老人后来的态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老人也很长时间没能捉到鱼,他没钱去买一些鱼饵与食物。尽管男孩与餐厅老板都帮助了老人,老人也能够明白自己的情况。所以,老人想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现状,他只有通过钓到鱼,才能证明自己作为渔夫的实力。因此在和大鱼之间搏斗的时侯,他认定自己只有把大鱼杀死才可以让自己渔夫的威信重新树立,在后来,历尽艰险和鲨鱼进行抗争的目的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重新塑造自身在渔夫们面前的威信,尽管他没能得偿所愿,然而从鱼的骨头中和餐馆的老板同渔夫两人的惊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人得到了想要的尊严:“‘大马林鱼自鼻子到它的尾巴竟然有十八多英尺’,进行测量的渔夫惊叹到。”“‘竟然有这么大的鱼。’餐馆的老板讲。‘这样的鱼我从未见过。’”同时,离开的男孩又希望能够与老人一同出海,向老人学习。

(二)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首先,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在和谐的自然观念中,“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这两个系统同为统一的一个整体。人类对自然界的实践与认识,都不会脱出此整体。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与和探索,同样不能超出这一个整体。所有的活动都一定在这一个系统能够支撑的范围之中。老人因为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得已出海打渔,在捕鱼中他必须同大自然斗争;到捕鱼结束的时侯,他也要回到岸边,回到自己的家里,回到自然之中。最后,大自然又给人类一种美的感觉:汹涌的海面,莽苍的森林,暖翠的山川,川流的江河,不但是作者创作的灵感,更是自然给人类的礼品。因此,在风平浪静后,老渔夫对着海鸟,对着星空,他内心中是多么的快乐。他眼中看不到海岸上面的绿色,仅仅看到一些青山,像有着白雪的峰峦,和山峰上方高耸的雪山样的云,阳光在海里形成彩虹的七色彩和那无数斑点的浮游。

思想与经济同为自然与人类对立与统一之根本,依靠与敬畏自然是人与其和谐之前提。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的一切都与自然界难以分开。人类只有保护,爱护大自然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人们逐渐地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要点时,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是存在整体之中的基本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中,对大自然的改造让人类更为自由和便捷;与此同时,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其自身也同时受到了威胁。因此,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呼唤人类能够合理保护大自然,要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塑造出人类诗性的灵魂,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杨美俊.解读老人与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陈靖怡.《老人与海》的生态观矛盾及其根源——以生态批评为视角[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58.

[3]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53.

[4]李建.生态批评的反思——从海明威小说的生态主题谈起[J].2014(5):155-157.

[5]林池容.自然观视角下《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7-28.

AMasterpiece of the Western Ocean Culture-ecological:Interpretation onThe Old Man and the Sea

LIN Chun-y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Jiangsu 223000)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the author reveals the ecological thought that the human wants to conquer the nature to show their strength will surely suffer the punishment of na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riticism,The Old Man and the Seai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human ecological crisis is attributed to a variety of factors,including economic factors,cultural factors and ideological factors.Only when people have made clear the origin of the ecological problems,can we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solution.

ecological criticism;human and nature;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712.074

A

1673-1883(2015)04-0085-04

(责任编辑:董应龙)

2015-10-09

林春洋(1980-),男,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渔夫大鱼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渔夫和小猫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渔夫之利
一条大鱼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