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媒体微创业的困境与对策*

2015-02-28 12:55田桂芬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田桂芬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校园新媒体微创业的困境与对策*

田桂芬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新媒体微创业,因其投入成本低、时间弹性大及收益回报高等特点,已成为适合校园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成功率不高。在分析了当前校园新媒体微创业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微创业政策环境,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分层次新媒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新媒体微创业服务平台等对策。

新媒体;微创业;大学生创业

自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论是针对创业人员,还是面向创业领域,利好政策涵盖得颇为全面。从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到鼓励公务员辞职创业;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到新媒体“互联网+”都受到国务院层面的高度关注。移动互联网因其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投入及运行成本、灵活的运作时间和方式、较小的风险和高额的利润回报率等显著特点[1],成为大学生追捧的一种校园创业形式,为创业市场注入了一股“微创业”风潮。

一、移动新媒体支撑下大学生微创业的途径

(一)技术创业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穷的发展潜力无疑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如果创业者找对切入点,克服技术难题,完全有机会成长为移动新媒体领域的巨头企业,比如腾讯、百度一般。此外,在日常生活娱乐中,也可以挖掘出许多“小而美”的APP,在市场竞争中也会取得不俗的成绩,如女性工具APP美柚。其次,新媒体创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项目时,要先对技术难度做出正确评估,避免选择超出自身技术资源解决范围的项目。同时,创业项目不能一味追求高技术含量,创意也同样重要。一般的技术问题在创业团队中均较容易解决,而真正使一个新媒体产品脱颖而出的正是其创意。这种灵感,有时不能刻意想出,而是在生活中发现值得改进的地方,并且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

(二)网络店铺

在目前网购用户数量和网购消费金额大幅增长的形势下,网上开店因具有投入低、回报快、易操作、风险小和时间地点灵活等优势,受到缺乏从商经验的大学生追捧[2]。目前,淘宝网、当当网和易趣网等成为大学生开设自己网络店铺的主要网站。但也存在很多盈利和发展的制约因素,比如发展壮大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客服售后等人手的不足以及网络金融安全等法律意识的欠缺。

(三)网上自由职业

大学生群体普遍知识素质较高、创造能较强、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为数不少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的方式进行创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网络撰稿人、网络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间和地点较为灵活,满足大学生既要工作又要自由的愿望。但其缺点是回报较低,无法作为谋生和聚财的主要途径,因此选择这种方式创业的大学生要具有平和的心态[3]。

二、新媒体微创业的困境

有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企业创业的成功率能达30%,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3%,不到一般企业创业成功率的十分之一,大学生网络创业也是如此。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低成功率有来自多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利好政策难以惠及新媒体微创业

首先,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应是社会创业潮流主体,但是目前的政策体系尚未关注到微创业群体,缺乏整体长效的扶持措施。各级政府出台的惠及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多为一次性扶持或短期扶持,与小微创业型企业的“创业—适应—成长”生存周期不相吻合。其次,大学生创业资金优惠政策门槛过高。微创业项目大多没有营业执照,启动资金多在数千元以下,且没有固定的经营时间和地点,因此无法享受现行的创业资金优惠条件。尤其是公司的注册资金成本已远超大学生的承受范围,目前成立最小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在3万元以上,即使个体户也在1万元以上[4]。而只有少量的微创业项目具有高新技术和概念创新,所以绝大部分项目很难吸引到天使投资的青睐。最后,新媒体就业创业人群尚未纳入国家就业体系,也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享受各项由自主创业带来的创业补助、失业保险金、社保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中存在障碍。

(二)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交易不同于传统交易,没有时空限制,存在隐蔽性、虚拟化和无边界的特征,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管辖权、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电子签名的真实性、消费者权益、网上支付的安全保障、物流配送中涉及的物权归属、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权益和网上犯罪等。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尽管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条文,但普遍存在立法分散、立法层次较低、立法内容不全等问题,使大学生网上创业的信心受到影响。

(三)新媒体微创业教育滞后

一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出色的企业家,往往会鼓励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就直接选择难度较高的机会型创业,很少重视大学生微创业活动。而学生一旦投身机会型创业,由于难度较高,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失败概率很高,极大地打击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连锁负面效应,使大学生创业陷于“曲高和寡”和“纸上谈兵”的困局。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创业指导多面向实体创业者,比如开设有创业讲座,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通过创业评审的项目能申请到小额贷款以及孵化区专家的专项指导等一系列帮扶措施。相比而言,目前选择网络创业这一虚体创业行为的学生,还很难得到高校具体和到位的指导[4]。而新媒体微创业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网络营销知识、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操作技能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应用较广的支付宝、百付宝、财付通等在线支付方式都是需要掌握的技能,同时网上银行也是进行新媒体创业所必须掌握的手段。

(四)社会资源缺乏

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网,54.69%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社会关系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因素。由于长期身处校园,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掌握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企业创建、市场开拓和产品推介等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的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困难。同时,大学生在组建创业团队时也显露出了单一性社会关系网所带来的弊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会选择合伙创业,但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选择身边的同学作为创业合伙人[5]。这样的团队无论从经验还是知识水平上都难以实现互补。

三、新媒体微创业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大学生的微创业政策环境

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微创业政策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微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首先,明确微创业的社会地位,出台微创业的鼓励政策,简化微创业企业的注册审批手续,引导大学生选择微创业活动。其次,重点从创业资金角度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资助,如减免前期税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提供资金、信贷支持政策;开辟微创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微天使”领域,对具有成长潜力的网络创业行为进行投资,对符合条件的网络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等,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权益。另外,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和创业者家庭参与大学生微创业扶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网络创业的认知程度,把协助大学生网络创业融入到企业网络品牌的创建、企业直销平台的建立、企业产业的升级等企业运作中去;同时,加强对创业者家庭的宣传和沟通,使学生家长正确认识网络创业,能以积极的心态支持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最后,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突出大学生微创业的地位和作用,创建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服务平台,甚至可以试行将微创业实践计入大学生素质拓展或选修课学分;高校应鼓励教师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微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用好专业,提高微创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微创业的存活率。

(二)营造安全有序的新媒体创业环境

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立法工作尚未完全跟上,缺乏能有效约束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的法律规范,使得新媒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存在困难,也妨碍了新媒体创业的顺利开展。大学生是新媒体创业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急需公正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国家应该及时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高效全面的法规体系。因此,政府相关机构应迅速重视和着手新媒体创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如建立和完善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电子商务法规,要加强网络监督,尽快引入网络注册与交易实名制,避免和监控网络交易过程中的欺诈等行为;要成立有效的网络投诉处理机构,对网络投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要完善电子商务法规,规范电子商贸行为,使网络纠纷有法可依;也可以在电子商务中引入保险制度,采取交易过程中自愿选择支付保险费,如出现投保人不执行裁决或者消失,保险公司可以先行赔付,以降低交易的风险。通过一系列全面具体、政策操作性强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交易环境,维护良好的网络经营秩序,为大学生新媒体创业提供安全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

(三)构建分层次新媒体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创业教育课程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共同组成,统一规划两大层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提高网络创业教育实效。第一课堂是组织理论教学的关键,可以由“大学生创业指导”、“网络创业案例分析”、“网络安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等理论课程。其中“大学生创业指导”和“网络创业案例分析”是常识性课程,向学生普及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创业政策,使其做好创业的基本准备。“网络安全”和“网络营销”能为学生提供网络创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支持,促使其实施网络创业计划。“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项目运作和管理”等课程能帮助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创业所必备的管理和经济知识,提升网络创业项目的存活率。第二课堂可由网络创业论坛、市场调研大赛、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网络创业实战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组成,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与第一课堂共同实施和完成网络创业人才培养。可以通过网络创业论坛邀请成功进行网络创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士分享网络创业经验,通过榜样力量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意愿,尤其需要请曾经失败的网络创业者将其经验和教训总结给准创业大学生,因为成功无法复制,但是失败的历程可以尽量避免。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大赛强化大学生的市场机会分析和识别能力,为网络创业奠定调研基础。而网络创业计划书大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网络创业实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则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四)提供新媒体微创业服务平台

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为微创业者提供新媒体网络平台服务。第一,提供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部分大学生因受限于不相匹配的资源和技术支撑,往往很难将自己新颖的创意付诸实行。比如大学生想采用微信营销,目前的政策是只能注册个人微信号,无法拥有用户更为广泛的微信公众平台,因此无法与大量用户进行信息互动及后台操作;或者大学生想通过建立富有个性的服务和创意的门户网站,用以寻找适合的客户资源,拓展盈利空间等,但学生个体往往无法获得服务器、移动客户端等硬件资源,高校如能以免费或租用的形式提相应服务,帮助微创业者孵化项目,整合能满足创业资源互补的网络开发团队,将在很大程度上破除微创业者的技术、硬件和人才方面的壁垒[6]。第二,建立新媒体学生社团。大学生应该树立团队意识,即便马云当初创业也是“十八罗汉”一起努力。在一个团队中,创意、技术和营销方面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寻找志同道合的朋辈群体组团创业,可以弥补无经验大学生的个人不足。同时,大学生身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校园销售,这样才更容易获得信任及认同。此外,好的产品能带来好的起步,处在创业初期的大学生可以选择稳定、有资质的产品,用代销或赊销的方式,以减少资金方面的风险。第三,引入社会资源。高校应建议和引导政府与企业加入到大学生新媒体创业的链条内,向下游学生介绍相关政策与利好信息,向上游资源提供者推荐项目,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为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创业创造可能。如某知名电商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启动“百万大学生手机创业风暴”系列活动,为大学生搭建个性化“闪老板”电商平台,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一对多”、“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并设立了“真品创业天使”大奖,奖励表现突出的创业者,帮助大学生通过手机实现自主创业。第四,依托图书馆、实验室等基地成立城市区域的“创客空间”,接纳社会有志创业人士加入大学生群体,通过定期开展创业角、创业午餐等,使得创业群体互换资源,碰撞火花。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佳杰.高校“微创业”教育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4(4).

[2]黄荡.当代大学生创业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3]苏益南,朱永跃,马志强.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4]田军鹏.微创业: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

[5]柯丽敏,吴吉义,石燕.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困境和胜任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3).

[6]杨铖,吴泽俊.微创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33).

The Difficulty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Micro-entrepreneurship by New Media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TIAN Gui-fe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Jiangsu 223003)

Because of its low cost,high flexibility and high return on investment,the micro-entrepreneurship by new medi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university campus entrepreneurship.But by many factors,the success rate is not hig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rom the micro-entrepreneurship by new media,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es,such as improving the micro-entrepreneurship policy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creating a safe and orderly network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curriculum system,providing the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micro-entrepreneurship by new media,and so on.

new media;micro-entrepreneur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G647.38;G206

A

1673-1883(2015)04-0140-03

(责任编辑:孟丽涛)

2015-09-10

淮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HAS2013050)。

田桂芬(1980-),女,江苏启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