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探析*

2015-02-28 12:55汪大喹张翠平陈小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汪大喹,张翠平,陈小玲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探析*

汪大喹,张翠平,陈小玲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发展的历史积淀与命脉所系。分析了大学文化建设存在在教育竞争中特色缺失、在文化冲突中独立性缺失、在网络文化中方向性迷失的问题,确定了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提出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大学特色文化

大学特色文化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另一所大学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它以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大学精神为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以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对师生员工产生影响,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神支柱。大学特色文化也是大学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和动力。

一、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大学特色文化是大学办学特色的象征

文化是大学最鲜明的标签。大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将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形成体现大学内涵和大学精神的文化,进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特色文化,使一所大学区别于另一所大学。大学特色文化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具有自身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从大学发展历史上来看,所有取得辉煌成绩的大学都在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使自己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从大学文化发展规律来看,越是有影响力的大学,文化的个性色彩就越鲜明,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是一切有特色的大学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它通过其文化的内涵,对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比社会政治和经济所赋予的影响更持久、更深刻。大学通过特色文化的影响,把学校、教师、学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给学校的学生打下具有该校特点的文化烙印,传承着该校的文化精神,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这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专业知识所赋予的影响更具有持久性、深远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因此,大学特色文化往往代表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从而体现其办学特色。

(二)大学特色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长期形成的内在优势和获取外部资源渠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其获得较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与同层次竞争对手相区别的能力或能力体系。它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校园文化等诸要素的有机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大学文化——即大学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作为大学独具个性魅力的隐性资源,它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办学传统等各个系统都融入其中,植根于鲜明独特的大学文化中,形成不同于竞争对手,且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文化氛围和环境,形成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作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内心深处激励着师生员工不断为之进取和努力,促进学校发展,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学特色文化建设是特色兴校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兴旺发达,除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外,师生的共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学的特色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继承和发展,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关键在于处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感知到学校独特的文化,并且还能把这种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净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使之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同时,大学特色文化可以凝聚师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对学校的认识和理解,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去,形成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使学校全体成员自觉地投身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兴旺发达。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的特色文化越兴旺,大学就越具特色,也就越吸引莘莘学子。

二、大学特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大学文化在高校竞争中缺失特色性

客观上讲,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历史、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生源质量、学科设置、培养目标不同等原因,各高校发展在事实上是不平衡的,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也应该存在差异。但在高等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方面各高校为了在竞争中能够胜出,都在不断地加大特色文化建设的力量,形成了多样化的大学文化;但另一方面,一些层次相对较低的院校为了在同类院校竞争中胜出,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层次较高的院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并逐渐向层次较高院校的标准发展,从而形成了大学文化建设趋同或同质化倾向,这种在竞争中趋同使大学文化建设千校一面,特色缺失,特色不“特”。

(二)大学文化在文化冲突中缺失独立性

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大学文化在与社会文化冲突过程中,传统的大学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承担的社会职能不断增多,责任不断加大,与社会的联系也就越来越紧密,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影响。社会文化特别是消极的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社会文化对大学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大学传统文化地位受到质疑而又没有形成能够引领大学发展的新的强势文化的情况下,校园已难再是一片净土。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不断加快,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相对滞后,当人们对转型期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和评价方式发生改变以后,高校对此还没有作出相应的转变,造成社会对大学的诉求与大学现有的制度和体制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又往往表现为文化冲突。正是在文化的冲突中,大学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被“弱化”、物质文化被“俗化”、制度文化被“官化”、行为文化被“丑化”,共同理念和价值追求因缺乏自觉的外力而被逐步分化,致使大学文化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被削弱,大学特色文化的独立性逐渐缺失。

(三)大学文化在网络中迷失方向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平台。但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其内容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各种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其中不乏庸俗性、低级性甚至下流性的内容,有些信息内容相互矛盾,真假难辨。而青年学生作为大学文化接受者和传承者的主体,其思想的活跃性、接受新事物的快捷性和思想的不成熟性并存,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从而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三、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坚持特色为先的原则

大学特色文化建设重在“特”上,因此,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应在“特”上下工夫,坚持特色为先的原则。“特”既表现在办学思想的先进性,也表现在办学理念的独到性上;既表现在大学精神的引领上,也表现在大学文化的丰富性上;既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上,也表现在学科专业建设的前瞻性上;既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上,也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性上。高校应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在保证办学思想具有先进性的基础上强调办学理念的个性化、独到性和先进性,进而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防止出现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

(二)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既是文化的施教者,又是文化的受教者。因此,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必须把人作为主体,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学特色文化教育和熏陶,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突出文化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实现人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大学文化的实践者,大学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大学文化的主体。

(三)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重的原则

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通过附着在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来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和引领人,进而凸显其文化对人的教育功能。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应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而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将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和价值取向——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并结合高校自身发展情况、科学研究、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地理环境、人文氛围等因素,在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突出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使之体现在校园建设中,固化在师生员工的观念中,表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落实在师生员工的行为中。

(四)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坚持创新为责的原则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使命之一,大学应把文化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大学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代又一代大学人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财富,是大学精神在办学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汲取时代文化营养,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赋予文化新的内涵。要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凝聚力,兼容时代文化,保持先进性的同时,加强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的底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去积累、去融合、去深入、去提炼。通过从校情出发,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进行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文化整合与创新,形成引领社会的、内涵博大的大学特色文化,为学校的全面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把握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古代在《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现代大学中,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肩负着继承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方向,并以此来教化生命的使命,这就要求大学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按社会对人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在任何一个社会,为维护其稳定、有序和发展,都会有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大学文化建设要把握大学特色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这个根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发挥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为主要任务,引导大学生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凝练体现特色文化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大学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选择、提炼、发展而形成的心理定势和状态。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它就成为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由此可见,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认同和创新的过程,在大学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大学文化是其重要和必要的前提,没有深厚的大学文化的积淀,大学精神也无从谈起,更不可能有大学精神的形成。大学特色文化的建设,就是在遵循大学共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一所高校的分类定位、学科专业、历史传统、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等因素,遵循大学办学特色的核心要素及其特点,从众多的文化现象中凝练出代表某一所大学所特有的精神内容,形成先进而独到的办学理念和科学而准确的办学定位。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集中和综合体现,它集中反映了大学品质的特性,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尽管每一所大学所追求的能够反映大学功能的特点不同,其办学理念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彰显其独特性,但它却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和对学校内涵特质的一种精炼表达。

(三)建设大学特色文化的有效载体

文化是观念形态,它不能以单独的形式完全表现出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使观念形态的文化获得外部的表现。因此,建设大学特色文化,必须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载体。大学特色文化载体建设不但包括学校进行教学、科研、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物质设施、设备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规章制度以及同此而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构成的观念文化建设,还包括一所大学所处的地域特色、校情校史,校训、校歌、校徽、学科专业、著名学者、优秀校友等等形象建设。通过加强物质载体、文化(如语言、文字材料、书籍等)载体、网络传媒载体、活动载体、组织设施载体等方面的建设,将大学特色文化的内涵科学、完整、准确、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使之固化到师生员工的观念中,落实到师生员工的行为中,传承到一批一批的学生中。

(四)推进大学特色文化的发展创新

优秀文化既具有稳定的继承性,又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建设的最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化要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又离不开创新,因为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文化活力之源。大学特色文化形成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大学特色文化建设要求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认真总结、辩证分析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经验,为大学特色文化丰富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开拓性和前瞻性,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大学文化上的自主创新,形成具有大学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注重大学特色文化的全面发展

大学文化包括了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和大学行为文化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和强化大学特色文化,为大学特色文化建设、传播、发展服务,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薄弱都会造成大学文化的瘪足,从而影响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大学特色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上述不同方面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建设,并形成合力,促进大学文化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谢维和.大学的文化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39-40.

[2]张地珂,等.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6-63.

[3]孟凡华.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构建[J].文史博览(理论),2010(2):50-51.

[4]蒋晓虹.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170-172.

[5]刘柏清.大学文化建设策略要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92-93.

[6]王维杰,张晓光.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理性思考[J].经济师,2012(5):85-86.

[7]周凯兴.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策略性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5):103-105.

On the Strategies of Colleg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onstruction

WANG Da-kui,ZHANG Cui-ping,CHEN Xiao-l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Sichuan 617000)

Th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college and the essence of the college history.This paper analyzes such problems as characteristics lost in education competition,independence lost in culture conflict and the right directions lost in internet culture,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imary strategies of colleg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onstruction.

college characteristics;culture construction;colleg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G640;G40-055

A

1673-1883(2015)04-0128-04

(责任编辑:孟丽涛)

2015-09-19

攀枝花学院重大课题“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研究”(项目编号:GJ2014-01)阶段成果。

汪大喹(1972-),男,四川南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