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陪伴学生慢慢长大
——浅谈中职德育工作方式
钱敏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德育工作细琐又繁重,广大教师一直在实践中寻找一些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法。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借鉴有关教育专家的思想,探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在信任中开展德育工作,在等待中见证学生成长。
德育;等待;教师
有这么一个故事:农民发现冬小麦叶子泛黄了,说是缺少肥料营养,于是,就会在雨天时提上一袋磷肥,到田地洒一遍,可是第二天,小麦并没有返青,儿子就质疑这肥料失效了,没有发生作用,农民呵呵一笑说:“孩子,肥料刚施下去,还没有融化、分解,小麦还没有吸收到营养呢,怎么就能够立竿见影显效了呢?”果然,过了一周时间,小麦全部返青,碧绿的麦苗好像脱胎换骨一样。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三分教诲,七分等待”,说的就是教育过程和农民的种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孩子也是一棵庄稼,一棵小树,每一次教诲,就是一次施肥,他总要有一个分解、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们老师、家长和社会就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们吸收真、善、美的营养,然后进行分解、吸收,把身上的陋习一一改正,让智慧花一一盛开,走向完美和成功。
1.积极心理学流派理论
近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流派,带领人们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个体身上存在的问题,而要更重视他们的潜质,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发掘、成长。
2.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行为的获得或消退,都不是一次性形成的,“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都需要给予多次的正强化或负强化。直到新行为的形成,或旧行为的消失,这之间所需的时间是容不得我们心急的。
依据以上两种心理学理论,我认为,虽然中职学生总是被别人看作差学生,甚至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但他们身上依旧有很多优秀的潜质,只是没有被发现,还只是一颗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在苦苦等待阳光雨露。同样,在培育优秀品质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隔断时间施施肥、除除草之外,等待他们慢慢长大才是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中职学生告别了初中时代,却难以摆脱之前学业落后的阴影,撕不干净“落后”的标签,他们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都成为令教师头疼的事情。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就像在打地鼠一样,不断打压、修补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新生入学第一天,我就拿了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个明显的黑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黑点”!我接着问:“为什么这么大的一张白纸没看到,就看到了小小的黑点呢?”在入学第一课,我就试图让这些学生明白,他们以前在学业上的种种失败,其实都只是一张白纸上的小小黑点,更多优秀的东西没有被别人发现,也没有受到他们自己的重视。
面对中职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是一种唤醒教育、等待教育,唤醒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等待这些品质一步步从苏醒、萌芽到成长、开花。那么,这首先就需要德育工作者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身上存在着积极的品质、巨大的潜质,相信只要帮助他们找到沉睡的优良种子,就能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因此,相对于修补问题,我们更重要的是信任学生,唤醒学生的优秀品质,然后陪着他们慢慢成长,等待他们的长大。
中职学生的许多问题积习甚深,教师总会抱怨,为什么说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改不了?
和许多家长一样,教师也常常怀有一颗恨铁不成钢的心,总是希望说一遍学生就能铭记于心,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经接受了教师的教诲。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有的老师抱怨某些学生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责怪学生阳奉阴违,认为学生“教不好”了,甚至说“我管不了,不管了”。其实学生也很无奈,曾经有学生跟我讲:“老师,我也想好,但就是过几天就忘了,就又管不住自己了。”面对老师的责骂、放弃,很多学生也就放弃了。
其实,我们只是缺乏足够的耐性来等待他们做出改变。
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在某个个体身上,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做出改变也不能够一蹴而就。教师的一句提醒、一次批评,只可能引起学生一小段时间内的改变决心与行为坚持。要想令问题彻底改变,教师能做的只能是等待,在等待中细心观察、及时提醒、慢慢引导。任何一点不耐烦情绪的透露都会令学生愧疚,任何一点不合时宜的提醒都会让学生反感。只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才有机会去进行自我反省,才有可能做出逐渐的改变。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分教诲,七分等待,给学生一个接受、分解、吸收、成长的空间,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陪伴学生一起成长,等待学生慢慢长大。请记住:我们要做的只是等待成熟,而不是催熟!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0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