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邢心怡
(1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2建国大学,韩国 首尔 143-70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探析
王芳1,邢心怡2
(1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2建国大学,韩国 首尔 143-70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是指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教育过程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原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是使各构成要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运行、科学运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内化机制,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成要素及运行原理
内化,一般指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习得,使某种思想或行为成为人们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内化与外化是一对重要范畴,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2]。机制,原指机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或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机制后来被引申为系统理论在各类工作系统中的具体运用。系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构成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各构成要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有机整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机制这一概念逐渐被演化为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和运行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研究的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功能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以系统理论审视内化教育过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一般由内化教育内容、教育主导、教育主体、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有机系统。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教育的内容,高校教师是内化教育的主导,大学生是内化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是内化教育的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启发式教学是内化教育的方法,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内化教育效果的基本环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构成要素在不同时段、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内化教育合力和科学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教育的内容和内化机制的核心要素,要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理论上认同、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内化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坚持艺术性和示范性二者兼备,以教育教学的系统科学、人格魅力的正面影响保证内化教育的方向。大学生是内化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教育的共鸣强度和需求程度不可或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践行力度是内化教育卓有成效和内化机制有效运行的体现。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是内化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基本途径,为此应做到常态化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桥”,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启发式教学,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方法论要求。教育环境也是一项综合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环境生态系统,坚持整体优化原则,建设三位一体的内化教育环境生态系统,是巩固和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运行流程主要包括接触认知、共鸣认同、需求践行三个环节。首先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大学生全面接触、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内化教育的前提;其次要通过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教育对象的选择消化,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内心思想产生共鸣,进而认同内化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要以利益驱动和自身需求为动力,促使大学生在现实学习、具体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路径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主导、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就是使各构成要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运行、科学运行。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设教育有办法、人格有魅力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专业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理论需要经过科学的阐释,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专业人员,与其他专业教师和社会人员相比,更要具有扎实、雄厚的理论功底和雄辩能力。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一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培训,使他们明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部署、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和基本方法;二是要鼓励引导广大理论教师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与实践要求,推出接地气、有效果、份量重、价值大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的科学化。
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3]。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教师既是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至关重要。高校应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宣传教育、示范带动和机制推动相结合,促进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邀请高水平的专家作专题讲座,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宣传,注意发现、整理、宣传教师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典型应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分寸,使先进典型可亲、可爱、可信、可学;三是坚持制度支撑和文化支持,形成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坚持政策保障、制度规范与法律约束相衔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环节管理过程,作为人才引进、评奖评优、晋职晋升等的重要指标,形成崇德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充分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根本。在哲学上,主体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地位一般指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根本。而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主要取决于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大学生自身需求的满足度和选择权力的充分尊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当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遵循,对于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于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巨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教育者的拥戴、方式方法的认可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任何对大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他们自身的选择、确认与内化才能卓有成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自身需求、尊重选择权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上。摆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首先要满足其自身需求。大学生有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诉求,有塑造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愿望,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天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不同层次,以满足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从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全面领会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其次,应尊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选择权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中,大学生自身是内因,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授课教师的安排上、方式方法的使用上,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求、兴趣、适合度和针对性,使内外因形成合力,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同频共振、琴瑟和鸣。再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进行自主内化、达到自觉践行。
(三)构建有效的教育载体,打造以课堂教学为主、多渠道并举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5]。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根据教育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总体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中。二是全面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文化产品等,要坚持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三是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
(四)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启发式引导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科学的本质是规律,科学研究就是发现规律。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发现教育规律,而教育规律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诸要素之间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是具有情感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艺术魅力对教育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而教育艺术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遵照教学规律和审美尺度的要求,综合运用丰富语言、复杂表情、形体动作、辅助设备等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教育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
启发式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启发式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运用,就是在遵照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思想教育规律、灌输引导规律、认同内化规律等基础上的风格鲜明、创造性强、艺术力足的教育活动,构建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启发式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遵从规律、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课堂讲授中实行启发式教学,让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式引导运用到大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就是采取指导而不是干预、帮助而不是包办的方式,让大学生自主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打造优良的教育环境,构建巩固和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良好教育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教育的巩固深化。为此,应多方配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和永久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家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以身作则,在日常言行中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典范,形成民主家风,树立文明新风,建设和谐家庭。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法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应把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培育法治公民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公众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使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并经内心认同而升华为法律信仰,成为现代法治公民。坚持依法治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司法和行政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建设法治社会,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5]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5-23(07).
(责任编辑:向欣)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Wang Fang1,Xing Xinyi2
(1Yantaivocationalcollege,Yantai264025,China;
2Thefoundingoftheuniversity,Seoul143-701,Korea)
Abstract: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only internalized in heart, it can be externalized
in line at last and become an organic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refer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The influences which can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lization factors are following: the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subject and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carrier, education methods and education environment, etc. Build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o make its each element can run harmoniously 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5-0030-04
[作者简介]王芳(1965-),女,烟台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德育研究与教学。邢心怡(1991-),女,韩国建国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