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王丽娟
云南芒市街道名称调查研究
□李秋萍王丽娟
街道名称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被人们称为城市的“活化石”和“名片”。街道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具有指明方向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芒市地区的城市街道名称进行调查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阐释芒市街道名称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芒市街道名特征内涵
芒市这个地名,唐代记载为茫施,明代记载为芒市,民国二十三年改称潞西。2008年3月17日,潞西市人民政府向德宏州人民政府上报了《潞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历史地名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请示》。经过德宏州、云南省和国务院的层层审批,民政部于2010年7月12日给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你省《关于将德宏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市,傣语为“黎明之城”,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芒市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门户之一。
街道名称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专名定位,通名定类。专名的形成和人们对该地域的理解和认识相关,体现着一条街道的特征和“得名之由”;通名则标志着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类。街道名称的由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不是随意为之。街道名称除了承载人们深厚的情感之外,更为具体直接的作用是指明方向。一个城市中道路纵横交错,没有统一规范的街道名称,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
芒市的街道大体可以分为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在给街道命名时,南北走向的命名为“街”,东西走向的命名为“路”,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命名为“团结大街”的是东西走向。据统计,芒市城区通名为“街”的有11条,通名为“路”的有52条,通名为“大道”的有1条。2007年,为了创办国家级卫生城市,芒市的街道名称有一次大的变更,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节日命名了几条街道,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阔时路,体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特色。大部分街道的命名都有其历史缘由,不随意更名。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建,新街道不断涌现,对于新街道的命名应严格遵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行。
(一)语音形式分析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们在接触一种语言时最先感受到的语言的外在形式。从语音形式上分析芒市路名,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
1.多数街道名称来自少数民族语言音译
德宏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种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芒市作为德宏州州府所在地,城市路名也颇具民族特色。今天我们看到的路名,很大一部分是从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如:芒喊路、勇罕路、南蚌路、勐焕路、遮喊路、遮安路等是通过傣语音译过来的;目瑙纵歌路是从景颇语音译过来,用以纪念景颇族盛大的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路音译自阿昌语,用来纪念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阔时路音译自傈僳语,用来纪念傈僳族的阔时节。这样的命名既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也有利于记忆,因为人们接触一条路的名字往往先通过听觉和视觉,通过少数民族音译让人印象深刻。
2.平仄相间,韵律和谐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四声”之说,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现代汉语声调承袭了“四声”说,同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入声消失,语音学称之为“入派三声”,即分别派入当时的平声、上声、去声中。古代的平声演变为今天的阴平和阳平,语音学称之为“平分阴阳”。所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音节中加上声调,语音便会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这种声调的变化便组成了平仄。“平”即是平直,没有过多的变化,读起来可以拉长,音色响亮。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归为“平声”。仄声则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读起来较为短促,音色干脆。现代汉语中上声和去声归为“仄声”。正是因为这种平仄相间的组合变化,使汉语能够有抑扬顿挫之感,悦耳动听,琅琅上口。
城市路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既要反映历史文化,又要好听好记。一个在语音上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街道名称,会更容易让人们记住。方便大众记忆,是街道名称发挥作用的基础。考察芒市街道名可以发现,大部分街道名是平仄相间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平平仄:河东路、胞波路、仙池路、德安路、红旗路、芒翁路
(2)仄平仄:阔时路、泰安路、永安路、玉泉路、育才路、惠民路
(3)平仄仄:人保路、斑色路、芒喊路、清水巷、农垦路、南蚌路、营水路、三象路、德瑞路、遮喊路、人保路、宏武路、财校路、银器路
(4)仄平平:步行街
(5)平仄平:文蚌街、白象街
(6)平仄仄平:金塔大街、芒市大街
(7)平平仄平:团结大街
(8)平仄仄仄平:金孔雀大街
(9)仄仄仄平:广腊亮街
(10)仄仄仄平仄:目瑙纵歌路
以上几类又可以分为以平声收尾和以仄声收尾两大类,这主要由道路的通名来决定,一般称之为“街”的都是平声收尾,而称之为“路”和“巷”的则以仄声收尾。在芒市城区,大部分道路都是以“路”命名,所以仄声收尾的情况占大多数,以“街”命名的比较少,所以平声收尾的占少数。平仄相间的路名让人感觉既好记又好听。
当然,芒市街道名中也存在全平和全仄的情况,如:平平平:菩提街、风情街;仄仄仄:翡翠路、勐焕路、丙午路、罕相路。事实上,这些路每个字的声调并不是同一声调,都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一样具有抑扬顿挫之感。
3.以三音节为主
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的自然单位,是语音最基本的单位。音节之间的界限,从听觉上能自然感受到。在汉语普通话中,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对城市道路的命名,双音节容易造成表意不明,四音节以上则容易导致记忆困难,三音节比较符合量的原则,这样的路名重复率少,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且没有累赘,便于人们熟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被人们所接受,使用率也明显提高。
(1)三音节:阔时路、泰安路、永安路、五云路、玉泉路、育才路、惠民路、白象路、三象路、德瑞路、遮喊路、河东路、胞波路、仙池路、新兴路、德安路、红旗路、芒翁路、居安路、人保路、斑色路、芒喊路、清水巷、农垦路、南蚌路、营水路、菩提街、风情街、翡翠路、勐焕路、丙午路、勇罕路
(2)四音节:金塔大街、芒市大街、团结大街、广腊亮街
(3)五音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金孔雀大街
通过调查发现,芒市的街道名90%以上都是三音节,读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识记;双音节的几乎没有;四音节及以上的占极少数,主要是因为通名定为“大街”,如金塔大街、芒市大街、团结大街,另外还有因为音译自少数民族语言导致音节较多,如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
(二)构词方式分析
根据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中第三章《地名的标准化处理》第14条所规定:“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具体技术要求,以民政部制定的技术规范为准。”如果说专名是表示街道的特征,且类型多样,那么通名是表示街道的类别,形式相对较为固定。考察芒市街道名可以发现,通名有“大道、大街、街、路、巷”几个类别。“街”一般是南北走向,路面比较宽阔;“路”一般是东西走向,路面比街要窄;“巷”主要是一些短而窄的小路。专名的情况比通名复杂,根据语素的多少,可以把专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不能再切分,否则得到的只是毫无意义的形式单位音位或音节。单纯词可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双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三类。芒市街道名主要有双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
1.双音节单纯词
阔时路、胞波路、斑色路、勇罕街、菩提街、芒喊路、勐焕路、罕相路、胞波路
2.多音节单纯词
目瑙纵歌路、阿露窝罗路、广腊亮街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黏附在词根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根据词根和词根以及词根和词缀的结合情况不同,合成词构成的街道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偏正型:新村路、青树路、白象路、红旗路、总站路、玉泉路、清水巷、永安路、新兴路、总站路、新建路、泰安路、三象路
补充型:河东路、江东路
支配型:惠民路、育才路
并列型:德瑞路、德安路、德福路、翡翠路、泰安路、建设路、丰华路
(一)体现少数民族特色
芒市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称呼、贯彻国家关于民族团结的大政方针,很多街道的名称均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关,并由少数民族语音译成汉语。与傣族有关的街道名有:白象街,“白象”是傣族群众最为崇拜的神灵动物,义为“吉祥如意”,祈福平安;南蚌路,“南蚌”为傣语,南蚌路义为“通往有温泉的道路”;勇罕街,“勇罕”为傣语,义为“金孔雀生长的地方”,有“孔雀之乡——德宏”指向的创意;菩提街,该路有芒市著名的傣族佛寺菩提寺,菩提街起到指示该景点的作用;罕相路,“罕相”为傣语,义为“金银珠宝”,象征富足美满;勐焕路,“勐焕”为傣语,义为“黎明之城”,欢聚、快乐的地方,象征着万物复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与景颇族有关的街道名,如:“目瑙纵歌路”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命名;“文蚌街”译自景颇语,“文蚌”是景颇族五个支系的总称,义为“民族团结协作、拼搏奋进、共同繁荣”;“斑色路”中的“斑色”为景颇语,义为“花色斑斓、五彩缤纷的美景”。“阿露窝罗路”音译自阿昌语,用来纪念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阔时路”音译自傈僳语,用来纪念傈僳族的阔时节。
外地游客到了芒市,一看路名便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文化,这也是芒市政府为创办旅游城市和卫生城市所做的努力。
(二)反映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和信仰
图腾崇拜始于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的敬畏之心。作为德宏州主体少数民族之一,傣族的图腾有象和孔雀,傣族人民对这两种动物持有高度的喜爱和敬畏。这种图腾崇拜在路名中得以体现,用象命名的街道有:白象街、三象路、金象路、银象路,用孔雀命名的街道有金孔雀大街、勇罕街。除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德宏少数民族还有多种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存在,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汉传佛教两大部派,与佛教信仰有关的街道名称有“金塔大街、菩提街”。“金塔”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供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菩提”则是佛教文化中的关键意象。
(三)反映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无论哪个时期,人们对生活总是充满幸福、安宁的渴望,这种心理在给街道命名时也体现出来。在芒市的街道名称中,这种心理在少数民族语街道名和汉语街道名中都有体现。少数民族语街道名前文已有叙述,以汉语命名的街道:团结大街,象征各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汇聚力量建设边疆,共同繁荣进步;德瑞路、丰华路、泰安路、正义路、惠民路、永安路、德福路、居安路、德兴路、文兴路,从这些道路的构词语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芒市人民对于安居乐业、道德文化的向往之情。
通过对芒市街道名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芒市街道名称语音上以三音节为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词汇上根据构词方式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主要是因为来自少数民族音译,合成词中以偏正型为主;同时从街道名称上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和信仰,以及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普遍向往。
[1]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C].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3,8.
[2]郭锦抨.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宝贵.街名的构成方式及其拼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6]牛汝臣.论城市街道命名[J].中国地名,2000,(4).
(李秋萍王丽娟云南德宏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67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