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微课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5-02-28 07:44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笔译东湖工作坊

刘 红



大数据时代微课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刘 红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将是翻译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武汉东湖学院的实际条件,主要探索微课在翻译专业笔译工作坊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和效果,尝试构建大数据时代下创新性的笔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为微课在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翻译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微课;笔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大数据

近年来,关于微课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诸多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势必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将微课引入笔译工作坊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对笔译工作坊课程的热爱,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翻译专业知识结构,实现其笔译能力甚至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微课在笔译工作坊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笔译工作坊课程形式和教学灵活性、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翻译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大数据时代微课教学的特点

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和信息技术被运用在大学课堂,老师也愿意以创新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微课就是采用并融合了大数据时代的各种信息技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1]。微课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

微课的产生和推广,首先来自于形式上的变化,而“微”则是其形式变化的首要特征和主要特征。所谓“微”,指的是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好不超过10分钟。

“小”是微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减少;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2]。

由此可以看出,微课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微、小、精、悍”。

二、笔译工作坊教学

“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3]。笔译工作坊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笔译工作坊课堂上通常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翻译任务,老师可以总结各小组探讨的译文中所展现的较具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请学生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

笔译工作坊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翻译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对自身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围绕某些核心翻译理论挑选难易度适中、主题显著鲜明的翻译材料分专题进行教学。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较具科学性和新颖性的各种译文。同时,笔译工作坊教学是基于“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这一教学理念[4],所以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获。因此,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教师还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在竞争中寻求进步。

三、微课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

笔译工作坊课程是笔译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国内外的翻译系课程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前瞻性。传统的笔译实践课程是以讲授为主、练习为辅的知识传授性课程,这样的课程的开设对于翻译入门是必要的。但是针对实际的翻译工作而言,其复杂性是翻译教科书所讲不清楚的,未来的译员必须提前接触真实的翻译项目或接近真实的模拟翻译项目。笔译工作坊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创新课程。对笔译工作坊课程而言,翻译理论和技巧性的知识可以分专题以简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对微课视频和翻译实践材料展开讨论。笔译工作坊课程的这些特性,加上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的实际条件,正好能体现和应用微课的实质和核心理念。这也正是笔译工作坊课程和微课的契合点,从而为微课在笔译工作坊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4年,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新建了笔译工作坊,引进了传神翻译教学实训系统,为微课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译工作坊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以学生小组讨论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微课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微、小、精、悍”。笔者结合微课和笔译工作坊课程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微课的笔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1.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收集与制作(课前)

关于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收集,现阶段,微课主要运用在理科教学中,高校文科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研究和文献都相对较少,加上目前微课的发展现状以及武汉东湖学院的实际条件,教师自己制作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难度相当大,因此,收集与笔译相关的微视频并运用在笔译工作坊课堂中不失为解决目前问题的比较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条件下,获取教学资源非常便利。目前在国内比较权威的、较具影响力的微课视频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合办的“中国外语微课大赛”获奖微课视频。这些作品反映了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教学材料、教学对象、教学理念、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总结等。获奖作品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和公开投票,质量相对较高,因此较具借鉴性。笔者曾经尝试将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君子”的英译)引入笔译工作坊课堂,学生普遍反映很好。除了这些微课作品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收集到很多相关的微课资源。

关于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制作:对于制作这一部分,笔者曾经学习过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主讲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里面有系统讲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但是,目前武汉东湖学院相关录制设备和硬件条件还不够完善,没有像其他院校专门的微课录播室,所以只能自行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录制。笔者曾经结合Camtasia Studio录制软件和PPT美化大师等,尝试过录制笔译工作坊课程某些专题的微课视频,但声音和画面效果不够理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于微课制作,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现有视频,加强研究和探索。

2.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学习与探讨(课中)

小组讨论是笔译工作坊课程的鲜明特色之一。微视频收集或制作好后,我们可以在课前或者课中分享给学生。武汉东湖学院笔译工作坊教室教师机配备的凌波软件可以发布教学文件,课堂上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收到文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自行在电脑上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对于没有完全看懂或者吃透的教学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翻译材料反复研读。视频观看完之后,学生可以按照已定的小组分配形式在小组内对视频内容进行初步探讨,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可以加入到各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内容以了解他们对视频理解的程度,并和学生们交流、解答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完后,教师可以挑选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表各组对于视频内容的意见,以形成组与组的交流,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同学的想法。这样,笔译工作坊课堂上针对微课视频的探讨就包括小组内部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大范围课堂讨论。

3.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反思与总结(课后)

反思是促进专业发展和实现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充分消化课堂教师补充的资料和师生线上、线下交互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深刻的反思。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系统需要为师生提供讨论交流和自我反思的工具,实现同步与异步交流[5]。笔者在此提到的笔译工作坊微视频的反思包括学生学习反思和教师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后可以就自己对视频的理解继续与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进行更深入的互动。笔者在笔译工作坊课堂上曾经借鉴过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君子”的英译),有学生课后就反映这种微课教学形式比较“eyecatching”,并表示非常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却对这种形式表现出了适度的担忧,他们提出微视频时长在10分钟之内,有其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10分钟比较切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过长的视频容易让人疲倦;而劣势在于在有限的10分钟之内,教师不一定能把某个知识点完全讲解透彻。那么,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微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课后的师生互动来反思自己的微课设计和制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笔译工作坊微课视频的质量。

四、结束语

微课教学采用了掌握学习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等相关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条件下,将微课应用在笔译工作坊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能为进一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笔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3]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

[4]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6).

[5]侍松门.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系统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3).

(责任编辑 李俊芬)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 i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Workshop during Big Data Age

LIU Hong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 to teaching will be the main trend in translation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need of talent training and actual conditions of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applying micro-lesson to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workshop, trying to buil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translation workshop during the age of big data. In addition, it aims to provid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major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specially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micro-lesson; translation workshop; teaching model; big data

G642

A

1008—6129(2015)05—0015—03

2015—08—15

武汉东湖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微课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笔译工作坊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武汉东湖学院翻译专业为例”,项目编号:150006。

刘红(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笔译东湖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爱东湖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东湖古柳
东湖一角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