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洛川方言蕴含的婚姻文化

2015-02-28 05:29王亚融李延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洛川婚俗男方

王亚融,李延梅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论洛川方言蕴含的婚姻文化

王亚融,李延梅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它不仅是符号系统,更是深厚文化历史的积淀,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婚俗礼仪自古有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会用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来记录。本文通过对洛川婚俗方言词的研究,以了解当地婚俗方言词语所蕴含的婚姻文化及其特点。

洛川方言;婚俗文化;民俗特点

洛川位于陕西延安南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其南接关中北部,是陕北与关中的过度地带,其方言受关中方言影响较大。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不仅是符号系统,是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的载体,更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温端政先生曾说:“民俗是第一性的,先有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民俗的形成与推广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1]23民俗词正是民俗事象在方言词汇中的积淀。而婚俗是一种地域现象,是多种文化的彰显。婚俗文化的研究、婚俗方言词的传承,对于了解各地的婚俗,乃至不同地域的文化及各地民众的社会心理都很有意义。

洛川的传统婚礼习俗遵从中国传统的六礼古俗,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姜献琛《洛川乡土志》记载:“允亲有似乎‘纳彩’;换帖则等于‘问名’;款媒行聘即‘纳吉’‘纳征’也。若送奁卜帖,岂非‘请期’乎?至新郎迎亲至岳家,只俟于巷口,向彩轿长揖而返;男家备舆马请少妇二人接新妇,名曰迎姑,女家亦然,号为送姑,则‘亲迎’之礼略异于古矣。新妇下轿,则用枣枝上栽核桃、大枣、面兔,扫帚上栽纸花,名为‘拉花头’;然后扶新妇,手携面斗以入,即于庭前拜天地,则遵雁礼也。入洞房,用酒饭,则合卺礼也。次早拜祖,庙见礼也;乃拜见舅姑暨家人宾客,入厨造膳,皆古制也。”发展到现代,很多婚俗还是继承下来了,而且,充分地体现在方言之中。

1 洛川方言与相亲订婚文化

现代的洛川方言中,把订婚这一过程称为“问媳子”,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婚姻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现在大多是自由恋爱,主要的方言词汇如下:

提亲[thi24tɕhi³¹][2]61等同于传统婚俗中的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如果家长同意,就安排两人见面,洛川方言叫做“会面”。

合相[xuo24ɕiaŋ44]相当于传统婚俗中的“问名”,即男方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用以占卜两人是否合适,也称为“合八字”,洛川方言称为“合相”。

看家[kh44tɕiA³¹]洛川有看家的风俗,一般是男女会面后同意继续交往且双方经占卜适合在一起,就由媒人领着女家到男家来做客,谓之“看家”。一来让彼此更加熟悉,二来可以看看男家的实际经济状况,比如住宅、田产等。男方需要设宴款待。

送彩礼[suŋ44tshai52li52]彩礼又称财力、聘礼,这一过程相当于传统婚俗中的“纳吉”“纳征”。纳吉是男方卜问吉凶后,若得吉兆,复遣媒人致赠薄礼,婚姻之事于是定。纳征即下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春秋》则谓之纳币。”

在洛川,男女双方看家后,彼此愿意,那么就会订婚。在订婚前男方要给女方送彩礼。传统的彩礼包括两瓶酒、20个花馍(礼馍的一种),两斤肉,钱若干。具体说来,两瓶酒女家要留一瓶,另一瓶喝完后,把红枣装进酒瓶让男方带回,“枣”谐音“早”,寓意好事早成;花馍则是馍上用面花加以修饰的礼馍;钱需要用红纸包裹住。

随着经济的发展,彩礼的内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改为给女方买衣服。最一开始是买布给女方,女方自己缝制,故而方言称为“扯布”,后来给女方直接买成品的衣服,所以洛川方言也称之为“扯衣裳”。这里所买衣服具体包括两套衣服、两双鞋袜、两个头巾等,凡物皆需成双成对。后来经济状况好的也给女方家主要亲戚买衣服,比如舅家、姑家、姨家,现在依然保留了此风俗,但不给亲戚买衣服,直接给钱了。

2 洛川方言与结婚文化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受到重视,因而讲究、礼数也就更多。方言是婚俗得以传承的载体,婚俗是方言记载和表现的内容。这一点从记录结婚文化的方言词语就可窥一斑。

2.1洛川方言与婚前准备文化

在订婚后结婚前,男的一般不允许去女方家,一年只可以去两次。一次是过年的时候,携酒、茶、过年准备的吃的等东西去女方家看望;另一次是收麦后,带油包包(一种礼馍的名称,洛川种植小麦,人们对馒头有种特殊情结,在婚丧嫁娶中,礼馍是必不可少的。礼馍是一种面食艺术,是由面食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看望老人,女方家若有小孩还需带兔馍(一种形似兔子的馍,寓意小孩活泼健康如兔子)。在以前,由于人们普遍定亲较早,有的是娃娃亲,在订婚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年纪或者其他的问题都不能很快地完婚。如果男方家觉得合适了,可以结婚了,男方需要找媒人去女方家商量话。

商量话[ʂɑŋ31liɑŋ³¹xuA44]又简称商话,由男方委托媒人及男方父亲去女方家里商量话,目的是要结婚,来商量一下。传统风俗中,男方到女方家来时,一定要提一只红公鸡,鸡头上绑红头绳,以前是放在牛笼嘴(牛笼嘴是用来套在牛嘴上的网状装置,防止牛在耕地等劳作中吃东西,似框子,故而可以用来装鸡。也有安全可靠的寓意)里提着,洛川方言称为“逮鸡”;另外带一块布,洛川方言称之为“裹生布”,至少一丈长,可以用来做衣服,也可以用于将来女方生小孩后裹小孩,故谓之“裹生布”。而女方家看到男方家是拿着鸡来就知道是来商话的。如果女家同意,就接受东西,且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由男方负责找阴阳先生选定吉日;如果不同意,就不能接受东西,男方只能过段时间再试。

合日子[xuo24ər³¹.tsɿ]这相当于传统六礼的“请期”。男方找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来选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另外,阴阳先生也会给出婚礼当日一些禁忌,比如说新娘下轿时的朝向,下轿时妨的属相等。并把这些东西都写在一张纸上,洛川方言叫做“课状单”,日后用于告知女家具体的结婚事宜。

送课状单儿[suŋ44khuo44tshuɑŋ44tr³¹]男方请阴阳先生选定的日期等,由女婿亲自上门去告知并送上课状单儿。等到结婚时女方家再把课状单交回给来娶亲的人。这一般在婚前十天左右,去的时候,男方家需杀猪,且要给女方家带一角肉(没有规定数量,富裕人家一般是给猪的四分之一)。意在通知女方家准备婚事,肉用于女家招待客人。

下书[ɕiA44su³¹]婚期诸事定好以后,男女双方就要通知自己的主要亲戚,在洛川称为“下书”,传统上一般是由新郎亲自去舅家、姑家、姨家等重要亲戚家,带着礼品(过去是一个油包包和两个小馍)告知婚期等事项。现在很多由父母代办,且所带礼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不再是馍了,其他的副食也可以。

2.2洛川方言和迎亲文化

迎亲是整个结婚习俗的高潮环节,相当于传统六礼中的“亲迎”。在洛川的婚俗中,迎娶新娘子俗称“娶媳子”,这其中的讲究也是纷繁复杂,是人们对于婚姻大事的重视,寄予了人们对于新人的美好祝福,以期结婚后能幸福美满。传统的迎亲中,女婿不去,只是迎亲前先坐上花轿到村口然后下轿返回,等待女方的迎回,现在是男方跟着一起去迎亲。

去迎亲的时候,洛川讲究去迎的人数须是单数五或七人,这样以来加上新娘子就是双数,寓意美好。如果是五人包括男女各一位的“硬媳子的”(一定把媳妇娶回来之意)、两位轿夫、一位启亲的(男方家管事的);如果是七人,则加两位牵头牯(牲畜,以前都是用牲畜拉车去迎娶新娘的)的。

女方家送女的人数也是单数,加上回门的女婿就为双数了。送女的一般是两男两女,一位压席的(女方家来的管事的)、两个小孩(一个压轿一个压箱子)。

在迎亲去的时候男方须带一些东西给女方家,具体东西如下:

离娘肉[li24niaŋ24ʐou44]迎亲时男方送给女家一方猪肉,用红纸包着。离娘肉意为“女儿是娘的心头肉”,表示了母亲的难过与不舍,也寄予了母亲对女儿美好的祝福。

硬盘麦[niŋ44ph24mei³¹]男方带一斗麦子,称为硬盘麦,是让女家给“引人的”准备的吃的。“硬盘”即用面蒸的花馍。[3]

一对儿鸡[i31tur52tɕi³¹]须带公鸡母鸡各一只,走的时候又带走。这一对鸡就代表一对新人。“鸡”谐音“吉”,寓意大吉大利。

提厨礼[t'i24ts'u24li52]这是男方来谢女方家婚宴厨师的礼物,一般为一快红布,大小应不小于三尺。

以上这是传统婚礼中所带的东西,现代婚礼基本保留,另外现代人去娶亲讲究的人家还会带“混沌礼馍”。

拉枣枝[lA³¹tsao52tsɿ³¹]又称为拉花头,这一风俗比较有地方特色。姜献琛《洛川乡土志》记载:“新妇下轿,即用枣枝上栽核桃大枣面兔,扫帚上栽纸花,名为拉花头,然后扶新妇,手携面斗以入,即于庭前拜天地,则奠雁礼也。”拉枣枝的人多由新郎的姐夫或姑夫口齿伶俐之人担任,枣枝上栽的面兔核桃大枣各有象征意义:面兔象征小两口聪明伶俐如同活泼的小兔;核桃是洛川方言咕叨(吵架)的谐音,《拉枣枝歌》有“枣子头上栽核桃,小两口见面不咕叨”之说,意喻夫妻和睦相处,少生矛盾;大栆,“枣”与“早”同音,有公婆期盼早生贵子之意,而扫帚则有驱恶避邪之说。

拉枣枝是一种民间口头文艺活动,随着岁月的积累,在洛川塬上,形成了独特的《拉枣枝歌》。[3]95其具体内容包括了婚礼的大概过程,故而随着婚礼的变化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祖辈留下的《拉枣枝歌》开头是这样的:桌子翻过腿朝天,红布蓝布围一圈。红顶子,绿绰檐,轿穗子,裤腿翻。桌子圪崂入麦秸,麦秸上头铺棉毡。竹子竿,绑两边,四个轿夫抬得欢。走一岭,转一弯,苏玲响,马叫唤,不知不觉到门前……

现代婚礼仍然保持这一习俗,只是拉枣枝歌的具体内容就发生了变化,例如:从西安,到洛川,如今乡俗不一般。花轿接亲走得慢,开上汽车跑得欢。大红喜字贴前边,嫁妆陪下一大滩。组合柜,榆林毯,沙发冰箱和彩电。还有古规没有变,公鸡母鸡车里边!……

揭盖头[tɕiɛ³¹kai44thou]在进洞房之前,新郎把新娘的盖头揭下来,挂于门上。现在都还保留这一仪式,但具体的涵义已经无从考证。

上炕裤儿[ʂaŋ44khaŋ44khur³¹]媳妇进洞房后上到炕上(或者床上),阿家(婆婆)隔门给媳妇扔一条事先给媳妇准备的裤子于炕上,叫做上炕裤,表示婆家对于新媳妇的接纳。现在很多地方没有炕了,就坐于床上,但这一习俗保留了下来了。

下汤[xA44thaŋ³¹]这是在新娘进入洞房后,正席开始前,男方招待女方家的送女人员也称之为皇亲。由男方家引人的人员陪同,吃的是“单叶主角”(一种面食),以示重视。

2.3洛川方言和婚后文化

记晬[tɕi44tsuei44]女儿婚后的第一个生日,娘家须准备礼品探望女儿,称为记晬。县北的地方,娘家给女儿记晬还须带一只红公鸡,否则,据说女儿的灵魂会一辈子在娘家。

3 洛川方言与婚宴文化

婚宴是结婚时招待亲朋好友的,没有固定的标准,根据自家经济条件决定,菜品数量的多少彰显了家庭富裕的程度,再加上洛川人普遍热情好客且爱面子,一般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把亲朋好友招待好。根据菜品数量,由少到多,分别有不同的名称,依次是:五箩席、四碟子八碗、十二观灯、十三花、二十四香。前面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是几种菜,具体菜内容则不固定,此处不做详细解释。

婚宴坐席,根据到访宾客的数量安排桌子数量,每张桌子安排八个座位。桌子依次编上号码:首席、第二席、第三席、第四席、第五席……以此类推。首席上安排上座的客人最为尊贵,其上席坐的是男女双方的舅舅;第二席的上席坐的是媒人与女方家的压席的(女方家的管事的);第三席上座安排的是干亲;第四席上座安排的是姑家和姨家。剩余座位及剩下的席位不做专门安排,宾客自行找位入座,有长者在的长者坐上座。

4 洛川方言与婚俗禁忌

4.1订婚禁忌

4.2结婚禁忌

凡新娘下轿、拜堂、入洞房,有以下禁忌:(1)妨属相(如子相妨巳、酉、丑);(2)妊娠之妇;(3)有孝服之人;(4)犬吠鸡鸣;(5)说不祥的话语等。俗称“婚结百年禧”。

在婚俗中,禁忌比较多,大多都是“趋利避害”,主要的有以上禁忌,还有一些禁忌在此处也不做详细解释。

婚俗礼仪自古有之。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一般都会由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来记录表现。通过这些婚俗方言词,我们既可以简单勾勒出当地或周边婚俗的特点,也能了解当地婚俗的演变与文化。洛川由于其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其婚俗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陕北和关中的部分婚俗它兼而有之。除了传统的婚俗六礼大同小异外,“看家”“离娘肉(离母肉[4])”“喝儿女拌汤”“躲灯”等习俗在陕北地区较为普遍;而“商量话(商话)”“硬盘麦”“混沌礼馍”“揭言发(揭碗[5])”“追节”等习俗在关中地区较为常见。洛川在南北两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其颇具特色的过渡性婚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洛川的婚俗已不同于过去,它对于传统的风俗既有呈越演越烈趋势的继承,也有删繁就简的淡化,所谓时移世易,也正体现出了语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而方言的形成是与当地人们特殊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民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它虽然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但却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部分。”[6]方言中承载的婚姻习俗也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它和其他精神文化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1]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3]宜君县志编纂委员会.宜君县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

[4]白振有,石婷婷.论陕北方言蕴含的婚姻文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59-61.

[5]赵宇共.关中农村婚俗中的母系情结[J].浙江学刊,1999(4):75-81.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5):1-5.

The Matrimonial Culture Connoted in Luochuan Dialect

WANG Yarong,LI Yanmei
(School of Literature,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China)

Dialect,as a variation of a regional language,it is not only a symbol system,but also has deep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and it can be seen as the carrier of folk culture.About marriage customs and etiquette,different ages and regions have a lot of dialect words to recor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words of the Luochuan marriage customs,and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n understand of the features and culture from its marriage customs and words.

Luochuan dialect;marriage culture;custom

H172.2

A

1672-2914(2015)01-0064-05

2014-10-19

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项目(13BWXC33)。

王亚融(1988-),女,陕西洛川县人,延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洛川婚俗男方
唱洛川苹果基地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自制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