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婧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湖州 313200)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
蔡丽婧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湖州 313200)
当前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抓紧中职教育改革和实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中职服装教育每年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服装专业人才。
中职教育 实践教育 实践教学
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同步是当前我国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好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解决好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同时也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再次能够做到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对于我国中职教育改革而言,加强学生在实践方面培养更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才更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1]。
1.设施设备陈旧
在现实中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着实践教学设备老化,无法和当前的社会需求、企业要求相对应。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经费有限,无法更新符合当前企业需求的设备。也就造成了,学生无法接触到与企业相似专业设备,就更不用谈与市场接轨。当下各做电动设备更新速度快,各类新设备层出不穷,而我们的中职院校无法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就使得学员不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设备。
2.专业教材滞后
在我们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统一的制定符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教材,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造成了广大学员不能够在夯实基础上去进一步学习本专业,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
在一些院校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的内容过于老套与时下的市场需求不符,这种情况在工艺教材上尤为突出。受到时代特性、地区特性的限制,当前许多院校的工艺教材还是采用上世纪所用的款式裁剪及制图,这类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的需要。但考虑到其代表性与地域性,这类教材可以作为学生入门辅助教材使用[2]。
当前,我国中职服装专业普遍存在着理论课课时量过大、过深,需要进一步动手的实践课程却安排的较少,而且使用的设备陈旧、教学方法较为简单,不能够与当前的市场、新工艺、新技术相接轨。同时在实践课的安排上也不够科学,造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轨,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的时候不能够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理论又被忘光了尴尬境地,这样的不合理教学管理使得中职院校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方面大打折扣[3]。
3.工艺落后
在一些中职院校中还存在着老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教授方法,这样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学到的较为落后的制作工艺,无法跟上当今服装发展浪潮,同时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4.供需矛盾
当前在我国存在着服装企业急切需要人才与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要求的矛盾。一方面是大量服装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的缝纫工,以及具有服装设计等方面专业技能人才。而另一方面是我国大量的中职技校的服装专业的停办、停开,不能够向广大服装企业提供更多技术人才,同时由于服装业技术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工资普遍偏低、企业的知名度较低等原因,致使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广大服装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用工不足等情况。近几年广东、以及东南沿海等地的用工荒就已经说明了,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与服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4]。
在我国多年来,中职教育一直延续着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模式,在对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品种始终如一。这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5]。
5.教学改革措施
在对中职服装专业教材改革:教学的改革应当把本专业的教材改革放在第一位,改变中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落后的环节。在我国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包含着:工艺加工、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服装专业特征是实践部分占的比重较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提高实践在教学环节的比例,重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服装工艺》课要依据不同款式服装分类,实现对制作程序有理有据,图文并茂,图示要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对课程有兴趣,工艺要保持传统的优势工艺,再吸收国内外较新的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使《服装工艺》教材能推陈出新,有新鲜的营养。教材改革应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革教材中陈旧的款式及工艺方法,采用较新较前沿的工艺制作手段。
在实践教材的修改方面,应当保存合理的、基础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内容,对于那些老化的、结构不合理的实践知识应当适时删除。同时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部分,使其具有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全面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广大的教职人员需要进一步分析,适时调整教学课程和研究的方向,以当前市场发展潮流为基准,主动调研市场信息,紧跟市场出现新技术、设备、新材料、新的工艺方法、新的样式,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理论课、实践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未来服装业发展的影响[7]。力争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师中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服装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提倡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当中开设的专业理论课,是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的,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教学优化的原则,非常切合我国加快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所以然,更快、更扎实地学会技能[8]。例如毕业设计用一个教师一手完成,从设计、制图、裁剪到制作等全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通过同一教师的传授及指导将所教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践得以实现,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与制衣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实习是检验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学到理论知识在实习得到进一步验证,在校外实习可以完成对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的认知,进一步了解到市场的需求,亲身经历生产设计环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最后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9]。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在现代服装实践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上可以寻找大量相关素材,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获取超出过去许多倍的信息采集量,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了解更多市场预测及动态,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可学习制作课件,可在网上互动,将有用信息制成光碟或上传到网络,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东西更感兴趣,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对学习也有了主动性。
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重视职业观念的转变。能够为我国服装企业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只有在观念上转变,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方式,摆脱纸上谈兵的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现状[10]。同时,明确未来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向,重视实践,提高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只有在观念上改变并加以重视之后,实践教学才能很好地开展,效果才会凸显出来。
做到合理安排,更新方法。安排好课程设置,树立目标学习制度,科学的安排好学生实践环节,保障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课时量。科学合理的安排好理论与实践课时量。同时,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在学习完理论课之后,尽量安排相关的实践课来验证前阶段的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广大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4、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的中职服装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实践学习,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在师资力量方面要做到培养更多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加强一体化化教学模式,强调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应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致力于培养出符合当前需要的服装专业综合性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职服装专业的发展,力争做到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服装专业技能人才。
[1]戴教林等.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9.
[2]周萍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范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转1.
[3]刘桂花.贴近市场需求的服装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文化市场,2007.6.
[4]赵雪峰;构建“一体四翼”式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康春梅;从市场需求看服装专业教学内容设置 [J];中国西部;2010年22期
[6]郭丽鹏;关于技工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华章;2011年15期
[7]宋金家;如何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方丽萍;服装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4期
[9]胡宝钢;影响服装专业市场的关键词[N];中国纺织报;2011年
[10]窦俊霞;浅谈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