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对"意外" 生成"精彩"
——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意外的一些思考

2015-02-28 04:00吴小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意外谜语新课程

吴小明

(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3)

巧对"意外" 生成"精彩"
——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意外的一些思考

吴小明

(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3)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充满悬疑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学过程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而且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课堂"意外"犹如一把双刃剑,可能给教学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但也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及时捕捉,巧妙引导,灵活重构,让"意外"成为教学的亮点,让"意外"生成别样的"精彩"。

课堂教学 课堂意外 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度的历程、共创的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独家策划、预定的剧本,倒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变幻莫测而不断高潮迭起。因此,课堂里,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课堂活动中,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给教学带来不曾预约的精彩,但也可能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给教学带来许多的遗憾。面对如此之多的课堂“意外”,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内容、过程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让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变成一次次精彩。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给学生一场及时雨,让课堂“意外”在适时引导中精彩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已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动态的感悟、积累、实践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是极富生命活力又有不同个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化发展、五彩斑斓,而且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意外产生。面对这些意外,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保证生成的正确方向,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

如一位老师在上第七册的一篇课文《颐和园》时,刚开始上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带领孩子们畅游在“颐和园”清新、美丽的画卷中。当学生们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忽然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这句话里‘滑’字是个错别字。”“是吗?”老师循声走去,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是绝对不会有错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怎么办?我在下面为这位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授课教师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咱们来一场辩论赛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讨论一会儿后,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带领全体学生仔细地读了一次第四自然段中的这两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船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老师领读后,学生又立刻兴趣盎然地读开了。接着老师让学生讨论了这两个问题:第一,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第二,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讨论后,老师紧接着又问:“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现在觉得是用‘滑’还是‘划’呢?”全体学生沉默了一会儿,似有所悟。一个学生说:“这个‘滑’字用得准确、精妙,生动地描绘了昆明湖那平静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湖水的喜爱之情。”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用‘滑’好。因为昆明湖太美了,她那么绿,那么静,游船怎么舍得从她身上‘划’过去呢?”……学生们非常兴奋,意犹未尽。课堂效果非常好。

一个“滑”字引起了学生们一系列的思考、讨论、争辩、反省,可谓“滑”字激起千层浪。在这堂课上,如果这位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思维差异,没有抓住辨析“滑”字的瞬间,学生那一个个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就不会迸发,那流淌着的一个个创新的音符就会被休止,那充满生机的辩论场面就不会出现。正因为教师的灵活引导,将课堂“意外”演绎成了精彩,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学生一场无声雨,让课堂“意外”在无声无息中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是动态生成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应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融合起来,自然、积极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将在不断的求知中提高。

如教学《石榴》一课,学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时漏读了“黄”字,教师以“黄”字为契机,当堂生成了一个教学新环节。

师:“石榴娃娃”真是太急了,漏读了一个“黄”字呢!

生:我看,这个字就是漏了,关系也不大,它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

生:石榴娃娃还一样向外张望,一样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有一小部分学生同意这种观点)

师:这个“黄”字真的可以漏吗?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生:不能,“黄”字可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了。

生:用“绿黄色叶子”来描写秋天的石榴树是最准确的。

生:我们要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再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第五自然段(讲海底声音)时,发现有两位学生在低头轻声谈话。我走过去,正想提醒或批评,突然想到“窃窃私语”一词,忙说:“你们是不是在模仿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能否来示范一下?”两位学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分别学生“小鸟”和“蜜蜂”来示范发出声音,别的同学听了,也纷纷模仿别的动物的声音,顿时,课堂上到处是窃窃私语的声音,俨然一个海底世界。

这两堂课,教师正是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急中生智,又无声无息、巧妙地将课堂“意外”化解,从而捕捉到了预约之外的精彩。这种巧妙,让平常的课堂情节变得迭宕起伏,使课堂教学多了一些真实的美丽,多了一些有效的精彩,真正实现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给学生一场痛快雨,让课堂“意外”在满足中精彩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意外的行为”,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大大方方地给予学生满足?这确实是对教师的理念与智慧的挑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原本预设的目标;压制学生,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挫伤自尊心,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这将得不偿失。如果教师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需求,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意外”,让异样的声音有机会多一点闪现在我们课堂上的,“异样的声音”可能会如珠玑落盘,悦耳动听。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识字五》时,我原先的设计是先让小朋友猜猜书本上的谜语,再进入课文朗读,最后一起做一做猜谜游戏。走进课堂,我刚说了一句:“今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教材上的谜语)……”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大喊:“老师,我知道,它们是众、秋、青。”“老师,我还有好多谜语。”“老师,我也有!”……望着学生参差不齐的小手,听着学生此起彼伏的喊声,我知道小家伙们急于把自己知道的谜语告诉大家。我索性抛开了教案,随着学生的思路,一起猜起了谜语。我发现,学生的谜语都很精彩,不亚于书本上的水平。于是,我顺势问:“小朋友真聪明,真会猜谜语,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小朋友究竟是怎么猜出来的呢?”随即,就有学生举手说明猜谜的根据。我又因势利导:“那书本上的谜语,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把学生散乱的思维拉回了课本。由于先解决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就愿意回到与文本的对话当中,在师生共同研讨文本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啄木鸟与大树》一文,有学生提出:“大树拒绝啄木鸟治病,把啄木鸟赶跑了,但啄木鸟怎能直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看望大树呢?啄木鸟也太没有爱心了?”有一部分学生也应和着。这完全在教师的意料之外,怎么办?对于学生的这样质疑置之不理吗?这样肯定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脱离文本呢?执教的老师痛快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啄木鸟再次上门劝说”的情节续写。结果学生的语言很精彩,很有童趣,成为了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对于学生的突发的意外行为,教师要合理对待,灵活地调整教案,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为学习内容,迎合学生的口味,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关心的,也是他们更感兴趣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带给课堂灵动的精彩。

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给学生一场滋润雨,让课堂“意外”在错误中精彩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会出错。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很正常的。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是的,课堂上学生有了“意外”的错误,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然后进行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这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识字二》时,课始,教师依次出示了几个生字:口、耳、目、羊、鸟……

师:其中有没有小朋友不用老师教就已经认识的字?

生:(老师的话音还未落,一位男孩立刻站起来)老师,第五个字我认识,是“一匹马”的“马”。

(听课席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刚才回答问题的小男孩似乎有所察觉,红着脸低下了头)

师:(在“鸟”字的下面写了个“马”字,并朝小男孩微笑着)你真棒!起码“鸟”与“马”这两个字你都有点认识!

(小男孩抬起头,奇怪地望着老师)

师:老师猜想你把“鸟”认成“马”字,肯定有原因,你愿意告诉大家吗?

生:(小男孩轻声轻气,吞吞吐吐)这两个字长得太像了,它们都有“竖折折钩”和“一横”。

师:你说得多好啊!把“鸟”和“马”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告诉了我们大家。现在,请你再仔细看看这两个字,你一定会发现她们还有不同之处呢!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这两个字,好吗?

(小男孩高兴地走上了讲台……)

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指“鸟”为“马”的意外事件,一般老师或许以批评斥责待之,或许以告知结果了之,而这位老师却及时地捕捉到了这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化“错”为“对”,激活教学,真可谓“点石成金”。

投身于新课程语文课堂上的我们,时时都会遭遇“意外”,或者来自互动的碰撞,或者来自孩子们的童真率性,或者来自个别学生的别出心裁。它是挑战,也是教育智慧迸发和提升的机遇;它是障碍,也是教学中独特的资源;它需要教师长期蕴积的教育艺术,也需要教师充满创造的教育机智;它呼唤教师要冷静思考,更呼唤教师用心去感应,去把握。用童心去观照,用爱心去理解,用热心去呼应,用巧心去运思。这样,意外,将成为课堂里的一道彩虹;意外,将引发我们心灵的异样光芒;意外,将变成一次次的精彩。

[1]松前秋《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2]薛冬凤《谈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月刊》200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意外谜语新课程
谜语三则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