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双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柳泉中心学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最突出的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2500字没有重复,如此凝练,是现行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遗产。虽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人类自称是高级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人懂礼,动物不懂礼。孔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人”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侧面行礼的人形。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经典”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文化经典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家长谈到:通过熟读古诗文,我的孩子在关心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在父母生病不舒服的时候也懂得递茶送水、问寒问暖,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孝经》中要我们孝敬父母,同时背了几句这方面的名句。还有我校的许多学生在汽车上主动让座,让一位离休老人感动不已,特意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自豪地说:我们学习的古文《弟子规》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的警句使我明白了尊敬老人的道理。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从而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为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语文教学中开展一次“传统节日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在竞赛内容中,主要针对常见的传统节日,有的以故事形式出现,有的以诗歌出现,有的以辨析题出现,形式多样,这不仅让学生对节日的时间有了清楚的了解,更进一步对节日的来历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在课堂导入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节日哪些是外国的节日,还有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传统节日。通过我的讲解,学生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都说要好好地过这些节日,记住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当课快结束的时候,我还提出了韩国申请端午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的事,同学们愤愤不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不只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方法来教会学生感知感悟,从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