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雷 陈悦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8)
解析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
冯雷 陈悦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微课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资源,尽管说目前对于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多,但是具体指导设计依然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将以影响学生在学习微课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对微课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内涵、模型以及策略分别加以阐述,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的明白微课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为今后更多的运用于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微课 情感化设计理念 内涵 模型 策略
通过调查显示,再谢谢年来我国国内的微课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开始积极踊跃的参加微课建设,网络上微课视频的数量与过去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虽然如此,微课视频的质量却有高有低。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是微课制作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大约有百分三十五的教师认为“之所以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因为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所致”。然而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阐释理念的和展望应用前景方面,具体如何指导微课设计却很少。
从哲学意义上讲,所谓的情感化设计是一种来自于产品设计领域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随着对此研究的不断深人,如今情感化设计已经被大量应用软件设计、于建筑及环境设计、服务设计、包装设计等诸多领域。通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情感化设计的理念能够很好地指导人们在设计商业产品的过程中融合自身丰富的情感因素。除此之外,微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看成一种教育产品。因为微课直接面向的往往是具有丰富情感并且非常希望收获情感的学习群体,如果我们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充分考虑他们的情感,那么微课便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1.微课情感化设计中的“积极情感”与“正向情感”并不能完全等同。
通常而言,人的情感如果按照其价值正负变化的不同方向来分,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其中正向情感指的是人增加正向价值的或减少负向价值所产生的情感,比方说愉快、感激、信任等。负向情感是人减少正向价值的或增加负向价值所产生的情感,比方说痛苦、仇恨、鄙视等。如果按照对学习的正反作用来分的话,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消极情感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习者的学习。但是这二者却又无法绝对地界定,而是需要取决于他们对具体学习场合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在绝大多数时候,当学习者处于正向情感状态下,大脑加工的范围会随之拓宽,这大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值得注意的是,正向情感在特定场合能够让学习者致力于正向情感的事情而引起注意力不是十分集中,在这个时候的正向情感属于消极情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教师在授课前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没有丝毫关系的笑话,这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感觉,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分散学习群体的注意力,此时“兴奋”就属于消极情感之列。当学习者处于负向情感状态下通常会表现为焦虑或悲伤,其注意力很多时候片面的集中在某个问题而并非整体上,这时极其不利于解决问题的。
2.微课情感化设计属于教学设计当中的一种。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将学习理论有机转换成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环节的具体计划方面,从而创设切实可行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者是‘程序’。由此可见,教学系统设计指的是为了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种特殊活动,不但具有设计学科的常规性质,同时还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微课情感化设计既要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加上它是以情感作为出发点,同时又让微课情感化设计独具特性。它坚定不移的遵循教学理论的指导,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环节的设计,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换句话说,如果将微课当作一种产品,那么微课情感化设计偏重于产品的用户体验,而教学设计则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
1.设计本能层
众所周知,大脑一旦接收到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会在第一时间判断出这种事物的好或坏、危险或安全等,与此同时向运动系统发出与之对应的控制信号,这便是人脑本能水平的反应。比方说当人面对危险的情况下肌肉会自然而然的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更好的准备进攻或逃跑;当人面对自己爱好的事物时,往往会处于放松状态并享受其中。总的来说,人在本能层的情感反应是取决于生物因素的,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会瞬间产生。然而大脑是不能够直接获取外界刺激的,一定要通过感觉器官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所以设计本能层就是想方设法给学习者赏心悦目的感官刺激,吸引学习者进入微课的过程。
2.设计行为层
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大脑在行为水平上会对外部刺激产生更高级的分析,同时作出适当的调整。比方说经验丰富的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不假思索的控制汽车绕过障碍物,这种情况属于大脑行为层的反应。行为层所带来的快感源自于某事做得很好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感受。学习作为大脑支配的一种具体行为,学习行为的发生也必然产生各种情感的体验。鉴于此,行为层的设计目标是促进学习者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本能层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策略
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侧重点应当放在学习者即刻的情感体验上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习者产生愉悦的感官刺激,从而树立微课给人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本能层应最大限度的做到语言清晰、规范和富有感染力。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之间都要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等。由此可见,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所以拍摄有关教育视频的规律同样适合于拍摄微课视频。
2.行为层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策略
行为层的情感化设计是为了让学习者在发生学习行为的时候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保证学习行为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教学流程过程中要能够预判学习者的情感反应,并通过设计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事件来有效引导他们的情感从某种预期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预期状态。
综上所述,随着微课应用在各大领域中不断的普及,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一定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而且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课的情感化设计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以人为本”的微课。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有个非常清楚的认识,以便将来更好的掌握。
[1]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
[2]赵玉璐.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4.
[3]冯灵.微课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研究--以某中学六年级为例[D].新课程导学,2013.
[4]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