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立意与设计
——以人教版《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为例

2015-02-27 17:59:21董志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明史四大发明高中历史

董志伟

(河北正定中学 河内正定 050800)

浅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立意与设计
——以人教版《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为例

董志伟

(河北正定中学 河内正定 050800)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一,而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在课堂上明确教学立意。教学立意系指预设的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获得的主题思想或总体感觉、体验和感悟。过去,教学立意侧重于“一堂课一个中心”或“一条主线”之说,现在,也有人侧重于一堂课的“意境”、“神韵”、“灵魂”或“脉象”,但两者都是从历史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灵性来比喻的,其实质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统摄、贯通该课的核心概念及通感。笔者认为,教学立意应指一节课的主旨及其系统组织。一节好的历史课,教学立意应该深刻,即主旨明确,围绕主旨的材料恰当、得体,但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学习,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惟其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然而,当下高中历史课堂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的情况仍不少见,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疲于应付。此种现实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课程标准和教学立意有机统一。下面以人教版《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为例来说明。

首先,分析课程标准。本节课程标准在内容上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以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第三,注重教材内容选取。本节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三个版本三个内容选取,人民版只有“四大发明”,岳麓和人教版选择了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和四大发明,并且岳麓版将此内容放在了主流思想单元。基于此,我认为,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是中华文明一个独立分支,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取得主体广泛,涵盖门类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农业、医学、物理、化学、机械、航海、纺织、建筑等。如此庞杂的内容难以对应到某一个特定明确的历史时期,所以本节课内容选取宜粗不宜细,可以考虑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条件,但要放到历史大背景下思考,还要关注前后史实间纵向联系。所以,本节内容我选取了“四大发明”和“四大领域”(即天文、农学、数学、医学四大领域),如果只选取“四大发明”则有点单薄。)

第四,在分析研读课标、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取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立意。本节课的教学立意为: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通过中韩“活字印刷术”之争引出本课主题,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世界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内容组织上以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的贡献为基本线索,以小见大(由“四大发明”到“四大领域”。)

最后,在课堂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上力图体现教学立意与新课程标准。

本节课开始以“中韩活字印刷”之争导入(2014年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播放了下届东道主韩国平昌宣传片,由于其中出现疑似“活字印刷”的镜头,在中国国内引起了网友热议。个别媒体称韩国剽窃了中国的古代伟大发明——活字印刷术。)通过设问(“四大发明”是不是中国的?)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本节课第一个内容是“四大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高中不能简单重复,应该增加新的有说服力的内容。我以江晓原《四大发明引发的争议:中国人的发明权受到挑战》(解放日报)为开头和主线索,“四大发明最早出现在培根的《新工具》里,只有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没有造纸。从三大发明变成四大发明,最初是来华的耶稣会士艾约瑟,他把造纸放了进去。”造纸术到底算不算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不是中国的?以此自然引入主题。接下来以“推动文明发展的造纸术”、“推动文明传播的印刷术”、“推动文明进程的火药”、“改变文明面貌的指南针”四个主题串联式结构组织教学,以体现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文明史教学立意的内涵。最后,引入几组材料,从可从实物遗存、科学试验、文献记载角度驳斥“韩国是活字印刷起源国”,最后再结合四大文明外传的地图强调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四大发明”仅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一个缩影,由此引入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领域。此块内容可以以“古代中国科学微论坛”的形式展开,把学生分为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四大领域(小组),就古代中国本领域内的突出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小组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不超过2分钟),要言简意赅,其它小组成员可随后提问。此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和通过文明史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立意。

最后,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提供“李约瑟难题”供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和启示。启示应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角度作答,让学生在看到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灿烂的同时不能忽略在自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现实。

课堂小结后以余秋雨对“四大发明”的质疑作为课外探究,呼应文明史教学立意,引导学生课外探究。

结合以上示例,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教学立意和新课程标准的结合的“度”还应注意:

一、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切忌把内容标准理解为新课程标准,这样在教学立意时很容易知识本位化,忽视教学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把知识、方法、情感三者融为一体,以教学立意体现出来。

二、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站位一定要高,切忌简单化、随意化,也不要把教学目标当做教学立意,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立意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标准。

三、课程标准和教学立意是有机结合的、相互渗透的,不能单独存在,在教学设计时不要“两张皮”。

四、教学立意不要拔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否则就会脱离课程标准,影响教学效果。

结语

历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把课程标准与教学立意相结合,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文明史四大发明高中历史
超级工程和四大发明
原来我们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发明”
中学生博览(2021年7期)2021-04-16 20:54:24
“新四大发明”进我家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杭州(2019年12期)2019-04-13 03:29:58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武术研究(2017年9期)2017-11-06 19:08:09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新四大发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最好见证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26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