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02-27 17:59:21李见春石庆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药师

李见春 张 劲 王 秀 石庆平

(蚌埠医学院药学系 蚌埠 233030)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李见春 张 劲 王 秀 石庆平

(蚌埠医学院药学系 蚌埠 233030)

针对《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课堂以"案例教学为轴"、注重实践教学、邀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学生自主选题、制作课件进行演讲汇报及师生互动的考核等,不断推动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药事管理 教学探讨 教学实践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策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学实践各领域中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合理性等问题有直接关系的管理事项或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内容及其基本规律,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熟悉药事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药事管理学》对于大学生的今后从业,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及和生活、工作中药品违法的行为相斗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作为药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后1年可报考药师,3年可报考执业药师这两类职称和执业考试,《药事管理学》是非常重要、独立的必考内容。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药事管理学》课程具有社会科学性质、涉及许多政策法规,内容较抽象、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知识点分散、细,这导致目前普通高校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觉得这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加上大学生大都缺乏相关社会经验,如果“照本宣科”,不仅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更累。如何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组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药事管理学》教学以往存在的问题

1.传统“填鸭”式、条例式教学,师生累,效果差

《药事管理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主体,由众多的药品管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药品标准、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国际药品条约组成的多层次、多门类、有内在联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往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理论内容大班授课,教师上课时主要以讲解为主,针对重要法规法条进行逐条讲解,幻灯文字较多,色彩呆板,课堂无法和学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教师也普遍感觉上课累,教学效果差。

2.教师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力

《药事管理学》课程组教师虽然PPT制作、基本办公软件及从网络上搜索课程教学资源等操作都比较熟练,但网页制作、音频视频编辑和图像处理等技能不是很娴熟,也不能灵活地将信息化资源和技术运用于学生课堂和课后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均有限。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上课内容更新不及时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现在每版教材使用期约为5年,里面的内容往往过一段时间,就有更新。由于该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被动的课程讲授为主,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法规法条的跟进、关注度不够,导致学生普遍缺少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应有的药事管理学的实践经验,也造成有些教师“得过且过”,对授课内容的更新不及时、炒“冷饭”,更缺少了对学生研究药事管理的思路引导。

4.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全面评价学生的客观指标

以往考试实行一卷式考试,更多的是考察对法规法条的死记硬背,缺少资料查找、发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培养及主动站出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缺少全面评价学生的客观指标。

5.授课内容及考试形式和“药师”、“执业药师”考试相差较远

许多学生毕业以后参加“药师”、“执业药师”考试,感叹原来上课时学的及当时考到的内容和现在考的相差“十万八千里”,原来学的多数都是用不上的东西,对考试的方式及题型也极不适应。

二、《药事管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1.课堂“案例教学为轴”

本课程组通过大量搜集和自编教学案例,已经整理出了关于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注册、知识产权等各类案例100余例[2],为本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章节均采用“案例教学为轴”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典型、时事案例引出本章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发散、联系、思索。如2015年2月上《药事管理法》绪论时,就把当时社会舆论都关注的“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案实时引入课堂,除了简单介绍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外,使学生了解了不同国家“格列卫”价格的差异、美国、中国、印度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如何解决重病患者“吃药难”、“保命难”、如何开展市民关心的与药物有关的社会调查、并思考为什么被起诉的一项罪名是“涉嫌销售假药罪”而不是“涉嫌销售劣药”及如何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后来免予起诉的“法外情”,并实时查新一些新的司法解释和宣判依据,如本例就查到:“2014年11月,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或者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而对药事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管理、药品知识产权等内容,采取传统讲授法结合流程图示,进行讲授。

2.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课程组分别组织学生参观药厂GMP车间、医院药剂科及药检所的药品检验和稽查,在每次实践前均要求学生对可能去的目的,通过网络查询先做基本了解,准备问题,参观结束以后写出自己的认知。如在药厂中学生了解了整个车间的环境要求,厂房设计要点、净化级别要求、隔离服的穿戴、输液的配制、灌装、压盖、贴标签,各项SOP的制定和执行及生产一线制剂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辛苦等;到医院药剂科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如到门诊和住院药房,如何对处方进行“四查十对”?哪些药品属于特殊管理的品种?如何为病人进行专业的药学服务?到了中药房,都对不同形状、颜色和、气味及疗效的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盯着老师傅问个没完,到了临床药学室,了解了如何进行药例分析、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的统计与分析及血药浓度的监测;到了静脉配置中心,首先感觉到工作人员的每天半夜就起去上班的辛苦,并了解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尤其某些药物静配的必要性;到药检所,见识了药品抽检、送检和稽查的程序,各种检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及现阶段药检所面临的任务和职责等。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学生感觉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扎实、不全面,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邀请专家或政府药事管理人员到课堂开展现身专题讲座

如讲到中药管理内容时,讲到“活熊取胆”的案例,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完全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并和专家进行了热烈动物伦理学方面的讨论;“西红花的种植和应用”,讲解了西红花的名称的来历,全世界西红花种植地分布,我国种植情况,西红花的化工、食品中的应用及如何正确利用该药进行医疗保健等。讲到药学服务时,邀请的专家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用药指导和取得的显著效果,认为药学人员只要静下心来想着如何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还是有许多有价值的事去做的。讲到药品注册时,邀请某著名厂家,曾亲自全程主持我国某一类新药注册的专家详细介绍新药注册的流程及其中的辛苦,听来令人感叹!

4.学生自主选题、查找资料、制作课件、专题汇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课程组共安排了上年我国重大药事回顾、药品营销模拟推广会和典型药例汇报等3个教学活动,教师先讲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后,将全班分几个小组,每组8~10人,每小组学生课余协同根据要巩固运用的知识点查阅资料、筛选案例、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命题进行分析处理[3],并制成PPT,学生小组内汇报修改后,交给代课老师进行指导,课堂上每组选派一个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各组同学进行提问,各组选出1个代表及代课老师进行打分,最后老师或外请专家进行总体点评。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互相协作、查找资料、制作幻灯、演讲技巧,更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该活动对他们以后工作和求学帮助很大。

5.建立试题库,随机抽题、组卷

为适应本科生毕业以后1年考药师、3年考执业药师的现实需求及各单位招聘人员的各种药事管理法规考试及高层次研究型药事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课程组根据药师考试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大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广泛收集历年考题和模拟试题,并根据现行课本及收集的典型案例,编辑简答题、是非题等,补充药事管理学试题库,做到试题的多样化,教师通过预先设置不同题型的数量和分值分布,从试题库中随机选题组卷并产生标准答案;学生进入试题库以后可以随机进行模拟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测试自己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6.师生考核

教学考核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考核,我校历来对教学均非常重视,学校和系部均设教学督导组,不定时对上课的老师进行课上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案、讲稿的书写和设计质量、多媒体的制作和操作、仪表仪容、上课和学生的互动、双语教学、课堂时间的安排、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清晰、有无相关知识的新进展等,作为教师晋升和年终考评时的依据,但学校和系部教学督导组听课的时间毕竟有限,为全面、客观反映代课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及教师间教学经验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研室经常组织相关教师互相听课,课后商讨课中讲授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以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考核,“分分学生的命根”,为杜绝一卷定输赢,我们把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30%)和期终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课及集体活动时的出勤情况、案例讨论时的参与情况及表现等;期终考试试卷分为闭卷和开卷两个部分,闭卷部分模拟执业药师(或药师)考试的出题形式,全部为选择题(单选、配伍和多选),限时交卷,开卷部分主要为案例分析题及学过《药事管理法》课程后对某个方面的自我认识和感想等,虽然这种考核模式增加了代课教师很多的工作量,但通过这种考试模式能够使学生毕业后较适应1年后的药师考试和3年后的执业药师考试,并增加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自己未来执业的指导和规划;第三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网络上不记名的互评,对教师上课的真实喜爱程度和教学能力往往从此数据上更能较好的体现出来。

虽然课程组对《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学生和教师的一定好评,但实际教学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课程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4-5],该项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不仅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还需要院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均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环节。2)《药事管理学》互联网+的建立,如何通过网络资源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库系统、不同形式的考试系统、与社会结合的用药指导和服务平台及适合教师的优秀课件制作资源和技术等。总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不断努力,《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将成为现代药学生喜欢去听,乐于去实践的一门专业课程。

[1].杨世民,冯变玲,方宇,等.我国药事管理学教材建设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2):12-16.

[2].张志涛,石庆平,李见春,等.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13,15.

[3].管晓东,赵熙子,信枭雄,等.国内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药事.2015,29(3):254-260.

[4].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学教育研究.2006(10):58-61.

[5].贺冬秀,喻翠云,唐国涛,等.《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83-84.

猜你喜欢
药事管理学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36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