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湖北保康 441600)
聚智慧于预设 展精彩于生成
李春玲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湖北保康 441600)
新课标倡导:"合理预设,动态生成。"什么是教学预设和生成呢?所谓教学预设就是为了完成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所做的一切预想和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打算怎样来上这节课。而所谓的生成就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出现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我们预想下产生的现象;而另一种则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现象。那么,究竟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预设 生成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无论是不经意间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是随手演示的一个小实验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些常规的教学预计,会促进更多的教学生成。课堂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衔接、过渡、总结,留多长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等,教师都要做周密的安排。当然不可能每个教学步骤都会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实现,但我们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等做精心的预设。比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教师课前设置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家里养的狗和猫等宠物,一生下来不用人教就会有吃东西,睡觉的行为,但是要让它们到规定的地方去方便却很难,这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类似用这样常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的做法,是教学中最普遍的预设促进生成的方法。但是,不能让教学预设过于死板、僵化,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性,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不会是天马行空,才会更加精彩和高效。
“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比如:在学习《输血和血型》时,先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几名车祸伤员,因失血过多,生命危在旦夕,需及时输血。自然引出输血要鉴定血型和掌握输血的原则,进而转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各种血型间的关系及输血的原则。但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生活,尽量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入手,精心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有实效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相关生物学知识,提取出生物学科的教学思想,构建出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走哪一个方案,通过教师课前“预设”,都能自然回到正常教学轨道中来。所以,课堂教学应有充分的“预设”,这里的“预设”并不是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预算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静态的方案,而是备好一个开放的容纳多种教学预案的“心案”,也就是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好学生这一关,要考虑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轻松驾驭课堂。力求在课堂上,无论学生出现哪种情况,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不会出现偏移主题的情况。我在听一位初带生物的老师,教授<<尿的形成与排出>>时问到:“如果尿中出现葡萄糖是肾脏的哪个部分发生了病变?”大多数学生都说是肾小管发生了病变,使其重吸收的功能丧失引起的糖尿。这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这是体内胰岛素太少引起的糖尿病。”师:……课堂一下子陷入尴尬境地。其实这时教师可机智地说:“这位同学的生物知识很丰富,还知道是胰岛素的原因引起了糖尿病,但是关于激素的知识,是下一章要学的内容,我们还是先学好本章的知识,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吧。”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回了正常的教学环节中。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是由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因素决定的。生成是动态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而做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亮点,不断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各种有效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努力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聚智慧于预设,展精彩于生成”。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