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超 赵飞燕
(河南省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三门峡 472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作为小学语文“增量阅读”的发起人和研究者,我们用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构建起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无障碍阅读通道”(河南省教科所专家对课题的评价),随文增量、主题增量、自主增量、趣味增量,逐步开放的不同阅读课型的创设,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实现了我们预期的“快省多好四步跨,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实验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识力和自控力有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养成,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最需要有两个质的飞跃,一个是由教师鼓励下的“多读”到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的“好读”,再一个就是由教师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以解决其饥不择食的困境、满足其强烈的阅读愿望.我们的“增量阅读”实验的第一阶段,由快教快学课文入手,给学生创造出了阅读的时间,而进入第二阶段,为配合阅读,我们根据课题实验积累的经验,选编了与课型相配套的阅读材料——《增量阅读1+1》.有了固定的时间、适合的内容,再加上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以及教师的示范引领和适度指导,我们的学生才会在阅读的快车道上飞驰.
“课内增量1+1”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托的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教学参考的丛书.在选编时,我们以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主旨,以大量阅读为切入点,按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主线,选定了116个主题单元,与六个年级对应,分为12册.其中一年级为28个单元,二年级为24个单元,其余年级均为16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了四篇角度不同、文体多样的文章,分为“课文再现”“随文链接”“增量阅读”和“增量发现”四个板块,整套书采取螺旋上升的形式编排.例如:人与人方面,由自我到他人,依次安排了认真、诚实、勤奋、合作、关爱、虚心、信任、尊严等内容;在人与自然方面,安排了星空、动物、植物、花草以及春景、秋韵等;在人与社会方面,安排了家、校园、家乡、家园、祖国、世界之窗等.同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外,特别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我们精心安排了亲情、师生情、乡情、家国情、民族情以及劳动、金钱、生命、战争、快与慢、大与小、得与失等内容.为强化文化经典的学习,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又单列出了短语(对韵歌、三字经、神童诗、论语)、故事(童话、寓言)、古诗词(唐诗的五言、七言到宋诗词、元明清诗词)、名著(国内的四大名著及外国名著)的主题单元.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伟人志向”单元,收录了毛泽东的《长征》《咏梅》以及温家宝的《仰望星空》、习近平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
我们本着广泛性、趣味性、层进性的原则,在“课文再现”中收录了人教、苏教、北师大、沪教、语文S版等多种版本中的精美课文,对于多种版本共有的内容以及语言文字优美、结构简洁科学、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优先考虑.如《落花生》《养花》《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我们还从其他版本中选取了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内容.如北师大版的《包公审驴》《生死攸关的烛光》,苏教版的《生命的壮歌》《最佳路径》,人教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沪教版的《送小蚂蚁回家》《去年的树》,语文S版的《老人与海鸥》《稻草人》,还有西南师大版的《心田上的百合花》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一册在手、遍览经典,欣赏到更多作家的作品,领略到不同的语言风格.选文的文体上既有大量的诗歌、寓言、故事、童话,也有少量的文言文;除了能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外,还有关于家国情怀、抗日题材、革命传统教育等的内容,我们还选取了来自异域的一些作家的作品.
“增量阅读”和“课文再现”构成了有密切联系的姊妹篇,我们不做简单的表面化的拼凑,力争使读者有在情理之中、但又在预料之外的感觉,力求做到1+1>2.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名著”单元,就收录了四大名著的节选:《三顾茅庐》《智取生辰纲》《三打白骨精》《红楼梦诗选》;在三年级上册“桥”单元,收录了中国桥梁的代表作《赵州桥》,关于桥的来历及发展的《桥梁远景图》,还有想象中的《天上的桥》,更有无形的《生命桥》;在四年级上册“友情”单元,有表现朋友间深厚感情的《生命的药方》,有形散而神不散的《假如我有这样的朋友》,也有人与动物感情相融的《老人与海鸥》,还有写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在五年级“路”单元,收录的有幼儿刚踏上的路《起步》,有《兄弟俩》不同道路的选择,有名人小时候开始的《劳动的开端》,也有我们记述祖国发展的《复兴之路》.每组的两篇文章,要么是文本的深度拓展,如《海上的日出》和《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要么是广度的拓展,如《冰灯》和《看不见的爱》.根据学段和内容的长短不同,这个“1”多数情况下是一篇,但也有一组的.丛书的选文中既有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老舍的《草原》和《风景区》;又有不同作家的同名文章,如许地山和老舍各自的《落花生》;多数文章是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有相同主角的不同演绎,如《去年的树》和《鸟是树的花》.
“随文链接”突出了一个“小”字,介于两篇文章之间,宛如一块小小的桥板,连起了两处由文字展示出来的特殊的风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既有名言警句、生活常识、背景故事,还有人物介绍、方法提炼.如二年级“我想”单元,在《我想》和《金色花》之间增加了“最大胆的想象”的一组短语,学生在感受其趣味性之外,还能积累到一组富含想象力的成语.四年级“秋韵”单元,在许地山的《落花生》和老舍的《落花生》两篇文章之间,链接了帮助学生理解“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个中心句的“许南英离开台湾”以及能引起学生继续阅读兴趣的“落花生的作家粉丝”两个内容;五年级《少年闰土》和《故乡》节选之间链接了“闰土和闰水”的内容;一年级《小动物的家》之后链接了“动物家的称谓”.
“增量发现”设计了两个伴学的师生形象,一个是增老师,一个是学生量量,其名字刚好和“增量阅读”的内容相呼应.通过他们的简短对话,对读者以学习的导引,这里既有学生大胆而新奇的发现,又有教师作为指导者的提示;既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难点的新视角,也有关于写作方法的巧妙总结.有的地方还和“随文链接”相呼应,使几部分内容浑然一体.如《落花生》后有这样的对话:
量量:读了“趣味故事”我知道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落花生,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增老师:你说说看.
量量:因为在当时那个动乱的社会,如果过于张扬,可能引起敌人的注意,而给自己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许南英才那样教育孩子们.当然,在今天,我们也还是要学习落花生的精神,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如果把每册内容分配到每个学期,大概是每周一个主题单元.为方便学生阅读,我们给一、二年的阅读内容加上了拼音.根据编排的顺序和特点,每个读者可以采取相对应的阅读策略:每组的对比阅读,能使学生辨真见美、弃恶扬善;结合“随文链接”“增量发现”来思考,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感情的脉络.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认真地阅读完全书,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进一步提高,阅读方法就会不断丰富;会从一个作家的某篇作品出发走向其更多的作品,会由一篇文章引出一部好书,会由一个主题引出广泛的思考,也会由作者写作方法的发现向自己的习作练习迁移,也会使每个学生由一个热爱读书的小孩子逐步成长为一个内涵丰富、谈吐文雅的人.
如果作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用书,可以借鉴本书,随文增量,及时提升主题和进行方法的迁移;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群文阅读的组织和引领.不论何种方式,教师都要尽量把相关内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把自己作为教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