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新体系的研究方向

2015-02-27 04:58:59秦敏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新丝路(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偏误语义

秦敏(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现状及成因

语法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它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连词造句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去发现和描写这些规则,而不能随意创造;二是指语法学家们对语法规则的描述,即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由于语法研究者在研究语言现象时的研究兴趣、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在语法研究领域会出现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语法学派和不同类型的语法。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我们要先分清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两个概念。“语言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许国璋,1991)。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也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的验证”(张志公)。明确了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另一方面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界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汉语教科书》的基础上创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在当时这个体系既反映了语法研究的最高水平,又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然而40多年过去了,教学对象的多样化、复杂化使我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发生了改变,目前大量编写和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虽然在语法点的调整和解释上各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有的语法体系和语法教学的重点,既不能反映国内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成果和汉语语法教学的新经验,也不能解决国内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对语言学习者掌握所学语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其次,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语言的规则是有限的,句子是无限的,学习语言必须掌握语法规则而不能一句一句地学。第三,从心理学或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性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语言习得的顺序性上的规律是不同的,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第四,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看,意义学习的效果比机械学习好 。即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学习比光凭直觉的学习效果要好。

强调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无限制地讲语法知识,一定要根据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语法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目的,掌握语法规则是手段。如果二者的关系颠倒了,第二语言教学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内容及教学方法

辛平在《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2001)一文中对学生作文中的123个偏误进行了分类及所占比例统计。第一类是单纯语法、词语错误,如“比较句”结构错误、“把”字句错误、动词补语的错误等,占全部偏误的58.5%;第二类是语言—语用失误,表现为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所确定的语义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不相符合,选用词语、句式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占全部偏误的21.9%;第三类是衔接和连贯上的错误。它既包括这一语段与其他语段在语义和语用上的连贯,也 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如关联词语运用上的失误)。这一类偏误占全部偏误的14.6%;另外还有一些偏误,如语体杂糅、语义不清等,归入第四类,占4.8%。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该教什么。单纯的语法规则,词语丰富的语汇意义、感情色彩、文化蕴涵仍是语法教学的重点;语义与语用应该成为新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入90年代,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已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一些专家提出了语法体系的修订意见,主要有下面的一些内容:

1.新的语法体系应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我认为体系中语法项目的确定应广泛吸取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的语法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编排语法项目。对某些在交际场合中较少出现的语言现象要删减,要减少一些语法现象的罗列,如动作的进行态可以只保留“你在做什么?”“我看电视呢。”一些不常见的语法形式可不予列举。但哪些语法形式是必要的,哪些是可删减的,需要我们的教师花功夫去做出科学的调查和统计。

2.新的语法体系应寻求结构—功能想结合的更好途径。要打破以往教授语法知识为出发点的从形式到意义的单向描写法,尝试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表达意向出发,结合表达的特定情境以及如何表达的得体等因素去选取相应的语言结构和词汇。这种为适应交际需要的从意义到形式的描写方式不排斥传统的形式分析法。这种既能从意义到形式,又能从形式到意义的双向描写法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会更为有效。

3.新的语法体系应扩充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建立语素和句群教学、提高词组在语法教学中的地位、增补口语语法、加强表达方式的教学等。从交际的需要出发,新的语法内容的补充有助于我们在语法项目的设置和描写中更好地建立起表达系统,一些丰富的表达方式在教材中、教学中,尤其是中高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予充分加强和体现。

4.新的语法体系即要体现汉语的特点,又要突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汉语缺乏严格的形态标志,教学中要对汉语的意合法予以注意。汉语的句法成分之间有着较复杂的语义关系,而基本上无形态标志,意合法的特点造成了一些语义关系十分复杂的句法格式如述补句、复杂的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等等,学生的病句大多错在“搭配”上,这与教材和教法没有很好地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词与词的搭配规律有关。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对语法现象的描写要尽可能科学、详尽。

5.新的语法体系应重视从语法角度进行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句法结构和规则传授上,语汇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实际上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实体,语法是无法脱离具体的语汇而存在的,因为语法是无数具体语词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一些调查显示,学生在词语学习中感到困难最大的不是关于词语意义的理解问题,而是关于词语的用法(包括句法特征、语法意义、语义及语用条件等方面)及近义词的语法特征区别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法体系中发掘词语语法特征的规律。

6.新的语法体系应善于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最近十几年,汉语的本体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型、动词、虚词的研究上已取得不少成果,在具体语言事实的发掘、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这些成果都应拿来应用于教学,以改造现有的语法体系使语法项目的选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但如前所述,我们要明确“理论语法不等于教学语法”。

了解了教什么,还要明白怎么教才可以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并使其内在化。通过对汉语语法的讲、练,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实际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整个语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贯彻实践性、针对性、启发性、直观性、趣味性、强化性等教学原则,做到精讲多练,突出实践。课堂语法教学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演绎法;(2)归纳法;(3)类比法;(4)话题引入法;(5)句式教学扩展法;(6)生成句子教学法;(7)句法结构教学的渗透法;(8)虚词教学画龙点睛法。在教学中,如何演绎,如何归纳、扩展、生成或类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构功能相结合,教学方法综合化、多样化。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要在充分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不同国别、不同母语、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汉语语法习得规律的研究,有的放矢地把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与学生的交际需要和实际水平相适应,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教学性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大发展。

[1]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

[2]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

[3]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

[4]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

[5]丁雪欢:《论词语的语法教学》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偏误语义
语言与语义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