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障碍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5-02-26 11:25吴金凤胡蕾王爱荣刘英李峰许玉玲陈旭先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防御机制

吴金凤胡 蕾王爱荣刘 英李 峰许玉玲陈旭先

强迫性障碍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吴金凤1胡 蕾2王爱荣3刘 英4李 峰5许玉玲6陈旭先7

【摘要】目的 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31例强迫性障碍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内外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DSQ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DSQ的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制止、伴无能之全能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DSQ的投射、潜意显现、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因子分与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强迫性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有关。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 防御机制 人格特征

强迫性障碍(0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症状给患者带来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有的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临床治疗棘手。在OCD的致病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及人格特征在其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动力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当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自我逃避不愉快和焦虑的方法,并能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情感和本能的冲动[1]。国内外有研究报道,OCD患者较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2,3]和中间型防御机制[4],可能存在多维度的人格异常,其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相关[2,5],而且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防御机制与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人格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患者的人格维度,研究强迫性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为今后临床中OCD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组 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泰市精神病医院、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唐山市第五医院、福州市第

四医院根据入组标准,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0月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强迫性障碍患者131例。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对问卷内容能够理解;(4)无酒依赖、慢性或严重的躯体疾病;(5)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其中男84例,女47例,平均年龄(30.8±11.9)岁;病程(4.9± 4.1)年。

1.1.2 对照组 在各个协作单位当地(济南市、济宁市、菏泽市、新泰市、唐山市、福州市)选取与患者年龄(±3岁)、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30名。纳入标准同上(2)、(3)、(4)、(5)。其中男8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2.2±11.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工具

1.2.1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一般人口资料(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职业、每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居住地等。病史问卷收集患者的病程、诊断等情况。

1.2.2 防御方式问卷(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DSQ)[6]由M Bond(加拿大)于1983年最先编制的自评问卷。用于调查被试者的防御机制类型。本研究采用的是1989年修订版,共88个项目,对每一项目采用1~9级评分,问卷共包括4个因子:因子I即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Ⅱ即成熟防御机制、因子Ⅲ即中间防御机制、因子Ⅳ即掩饰因子。评分越高,应用该机制的频度越高,其掩饰程度越小。该量表经测试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7]本研究中使用成人量表,共88个项目,包括4个维度:精神质(P)、神经质(N)、外向性(E)、掩饰(L)。前3项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经过标准化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质量控制 通过集中讲解、网络、电话、协议书等方式,对协作组成员进行一致性培训,向他们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取样方法以及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做到统一标准和调查方法,保证调查资料客观、准确,保证不同区域资料收集过程的一致性。

1.4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Spearson相关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SQ因子分比较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分、掩饰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成熟防御机制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EPQ因子分比较 研究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内外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DSQ因子分比较(±s)

表1 两组DSQ因子分比较(±s)

DSQ  研究组(n=131)对照组(n=130) t值 P值不成熟防御机制4.42±1.136  3.47±1.32  -6.27  0.000投射 3.84±1.43  2.88±1.49  -5.25  0.000被动攻击 4.21±1.64  3.59±1.57  -3.14  0.002潜意显现 5.00±1.80  3.64±1.56  -6.54  0.000抱怨 3.73±1.72  3.31±1.71  -2.07  0.040幻想 6.37±2.23  4.03±2.43  -8.09  0.000分裂 4.91±1.64  4.13±1.43  -4.03  0.000退缩 5.26±1.86  4.02±1.94  -5.29  0.000躯体化 4.59±1.95  3.72±1.58  -3.92  0.000成熟防御机制 4.53±1.25  5.03±1.23  2.17  0.032升华 5.01±2.02  5.57±1.96  2.43  0.014压抑 4.96±1.95  5.59±1.70  2.76  0.007幽默 3.96±1.44  4.21±1.41  1.39  0.166中间型防御机制 4.57±0.99  3.99±1.15  -4.36  0.000反向形成 4.30±1.42  3.68±1.53  -3.35  0.001解除 5.30±1.66  4.04±1.77  -5.93  0.000制止 5.16±1.42  4.61±1.37  -3.23  0.001回避 5.83±1.82  4.23±1.75  -7.25  0.000理想化 4.62±1.74  4.03±1.77  -2.71  0.007假性利他 4.02±2.49  3.76±2.13  -0.88  0.377伴无能之全能 3.75±1.58  3.42±1.50  -1.71  0.089隔离 4.40±1.54  3.67±1.41  -3.97  0.000同一化 3.34±2.72  2.75±2.19  -1.95  0.052否认 4.56±1.59  4.51±1.53 -0.26  0.798交往倾向 4.61±1.98  4.20±1.93  -1.70  0.091消耗倾向 3.90±1.62  3.54±1.62  -1.81  0.072期望 5.35±1.87  5.48±1.80  0.57  0.568掩饰因子4.93±1.19  4.48±1.22  -2.96  0.003

表2 两EPQ因子分比较(±s)

表2 两EPQ因子分比较(±s)

EPQ  研究组(n=131)对照组(n=130) t值 P值精神质11.63±3.23  10.55±3.40 -2.65 0.009内外向 10.10±4.55  11.34±3.95  2.35 0.020神经质 15.53±5.48  9.55±6.17 -8.30 0.000掩饰10.24±3.53  10.18±4.19 -0.11 0.914

2.3 强迫性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与精神质呈正相关(P<0.01);幻想、退缩、躯体化与内外向呈负相关(P<0.05,P<0.01);投射、潜意显现、幻想、退缩、躯体化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P<0.01);被动攻击、潜意呈现、伴无能之全能与掩饰呈正相关(P<0.05,P<0.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与精神质呈正相关(P<0.05,P<0.01);回避、制止、伴无能之全能与内外向呈负相关(P<0.05,P<0.01);回避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见表3。

3 讨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在人格结构中属于自我的功能,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机制,但通过行为可以继发地被意识到[9]。由于它普遍存在于人一生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能够缓解内心冲突和焦虑,因此在

精神疾病尤其是神经症领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Andrews G等[2]研究表明强迫性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更多应用投射、潜意显现,Ruhollah S等[8]研究显示伴无能之全能、幻想、分裂、合理化也是强迫性障碍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国内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强迫性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2,10]。

表3 强迫性障碍患者DSQ因子分与EPQ因子分的相关分析(r)

本研究显示强迫性障碍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如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以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如反向形成、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而较少使用升华、压抑等成熟防御机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患者在遇到困难和身处逆境时,不能恰当应对,而是多采用任意想象、逃避现实、幼稚行为等方式,无法有效地解决患者内心的冲突,从而导致了病理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最终以强迫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强迫性障碍患者具有某些特有的人格特征,对强迫症状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Fullana MA等[11]研究表明强迫性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于健康志愿者,而内外向分低于健康志愿者。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神经质分高,说明强迫性障碍患者在性格特征方面比正常人情绪更加不稳定,可表现为紧张、焦虑、易怒、容易忧郁、经常主诉各种身体不适等。精神质分高,说明患者个性特点为孤僻、不关心他人、对人抱有敌意等。内外向分低,说明患者个性内向,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

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的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其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相关,具体来说,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投射、潜意显现、幻想、退缩、躯体化与神经质呈正相关。虽然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与人格的各个维度分无相关性,但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与精神质呈正相关,回避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与内外向维度分无相关性,但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幻想、退缩、躯体化与内外向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回避、制止、伴无能之全能与内外向呈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测,强迫性障碍患者长期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或未能习得成熟的防御机制而最终导致患者形成敌对、情绪不稳定、内向、退行等具有神经质、精神质特点的性格。

总之,本研究表明强迫性障碍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其个性特征具有精神质、神经质、内向性;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多种防御方式与患者的人格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者理解强迫性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人格特点提供思路,为患者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ndrews G,Singh M,Bond M.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J].J Nerv Ment Dis,1993,181(4):246-256

[2] Pollock C,Andrews G.Defense styles associated witIl special anxiety disorders[J].Am J Psychiatry,1989,146:1500-1502

[3]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等.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20-622,619

[4] 许晓峰,周朝昀,沙维伟,等.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6):447-450

[5] 艾霞,刘华清,张东.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1):51-53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15-120

[7] 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M].北京:地图出版社,1992

[8] Ruhollah S,Ali RZ,Masoud J,et a1.Assessment of Defense Styles and Mechanisms in Irania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Obsessive Compulsive or Panic Disorders versus Normal Controls using Persian Version of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40[J].Iran J Psychiatry,2012,7(1):31-35

[9] Bond M.Empirical Study of self-rated defense styles[J].Arch Gen Psychiatry,1983,40(3):333-338

[10] 张海音,蒋文晖,王振,等.强迫症患者瑞典大学人格量表特征及其与防御方式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2):140-142

[11] Fullana MA,Mataix-Cols D,Trujillo JL,et al.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individuals with subclinical obsessive-compulsive problems [J].Br J Clin Psychol,2004,43(4):387-398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 HZ052)

作者单位:1.271000山东泰安,泰安市复退军人精神病院 2.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3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4.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5.新泰市精神病院 6.唐山市第五医院 7.福州市第四医院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ense mechanism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

WU Jinfeng,HU Lei,WANG Airong,et al.Taian Mental Hospital of Demobilized Servicemen,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ense mechanism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Methods A total of 131 patients with OCD in study group and 130 healthy people in control group were assessed with 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DSQ)and 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Results

The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mechanism factor scores of DSQ in stud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mature mechanism factor scores of DSQ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factor scores of EPQ in stud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extraversion factor scores of EPQ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In study group,the psychoticism factor scores of EPQ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jection,passive aggression,unconscious emerge,rationalization,omnipotence-devaluation,identification factor scores of DSQ(P<0.05),the extraversion factor scores of EPQ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hantagy,withdrawl,somatization,avoidance,restraint,omnipotence-devaluation of DSQ(P<0.05),and the neuroticism factor scores of EPQ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rojection,unconscious emerge,phantagy,withdrawl,somatization,avoidance factor scores of DSQ(P<0.05).Conclusion There is much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defense mechanism in patients with OCD,which is related to thei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Defense mechanism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5-03-08)

通讯作者:胡蕾,E-mail:hulei616@163.com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46(2015)-04-0248-03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一线员工人格特征与计件工资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客家神婆的人格特征研究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防御机制及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