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州外国语学校 宋海琛
基于“三标”的深度思考
□山东省潍坊市潍州外国语学校 宋海琛
潍州外国语学校建校三年了,在这块年轻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奉献、勤于耕耘的年轻教师,他们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当“三标”到来的时候,他们积极尝试、敢于创新,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回想我们潍州与“三标”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我们忙碌并快乐着,我们付出也收获着。
第一次握手,困惑与迷茫同在。
2014年8月20日,我们初次认识了孟国泰教授,在感受到他的激情与信念的同时,也产生了困惑与不解,虽然洗脑般地学习了“三标”的一系列理论知识,但是几天下来仍然一头雾水。“三标”的核心与精髓是什么?“三标”的落脚点是什么?“三标”的课堂关注点如何落实?“三标”下的课堂,我们要做的就是放胆、放权、放手,但放手之后的课堂失控怎么办?类似种种忧虑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我们的管理团队也不敢轻言课堂了。面对“三标”,我们的手脚被困住了。
第二次握手,实践与信心同在。
2014年9月1日,开学伊始,面临1960人的学生队伍,近1000人的住宿生压力,我们需要解决的吃住行问题迫在眉睫;我们需要的课堂再转型让我们忧虑重重。如何让课堂转型,如何实施“三标”的设置、达成与反馈目标,我们只能且思且行。几番思考下来,我们实施了多方策略,如深入研究三标理论、学习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制定学校三标实施方案、确定三标示范班、研究课程目标的准确定位、商榷目标的达成措施、改进目标的反馈方案……随着18节三标示范班展示课、6节骨干教师示范课浮出的水面,我们逐渐明晰了上课方式与达标思路。24节展示课听下来,老师们听课议课、观课评课,以学科为单位,初步找到了本学科较为合适的三标课型。实施三标,我们找到了自信。
第三次握手,创新与坚持同在。
时至今日,我们要感谢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敢于把自己的观点、课例抛出来供大家分析的人,我们的潍州名师——李颖隽老师。她先后参与了集团第一次观摩课、学校第一轮示范课、学科第一轮研讨课、集团第一次验收课等。短短两个月,在担任级部主任、两个数学班的前提下,李老师勇挑重担、率先垂范,为学校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供各科教师剖析、学习与借鉴,也正是因为李老师提供的观课平台,才涌现了蒋玉珊、徐樱、吴静静、徐军凤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们的三标课堂在向创新迈进。
现在,我们已开始了新一轮课例打磨,实施了“全员参与,人人过关”课堂教学研究,在级部主任、教研组长的指导下,逐个参与三标试讲,让三标在潍州遍地开花。落实三标,我们贵在坚持。
第一次,晚间活动。
开学第一周,级部主任、班主任舍小家顾大家,忘我投入地工作教学一线,他们在担负教师任务的同时,关照每一位学生的乘车路线、就餐坐区、床位安排和学习情绪。在老师们细心、耐心的呵护下,孩子们很快安顿下来,晚间活动做到了静、敬、净。
周四晚间,我来到一年级三个住宿班,室外静悄悄的,推开门一眼望去,孩子们的小手里拿着课外书在津津有味地读着;另一个班的孩子在做手工折纸,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完全没有注意到外人的到来。孩子的乖巧、自律、专注,让我感慨也感动。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位母亲,这么小的孩子在外上学,能坚持坐住、不哭闹、不想家,我们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关爱才能做到,感谢我们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你们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第二次,今天考试。
“谁坐正?——我坐正!”“谁是小老师?——我是小老师!”今天学校举行阶段性测试。是哪个班的学生在唱自主歌?我追寻着声音来到了二年级二班。
透过门口玻璃,并未发现老师的身影,但是孩子们却唱得很起劲。在教室前台,正站着可爱的小班长,只见他昂首挺胸地站在讲台前,字正腔圆地组织同学们在唱自主歌。
歌曲唱罢,孩子们立刻静坐,等待老师前来发卷。
我走进教室,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桌面很整洁、很干净;削好的铅笔一字码开,排放在课桌左上角;干净的橡皮摆放在旁边。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做好了迎接下一科考试的准备。
二年级的学生,能在考试中场休息期间,依次排队喝水、上厕所;能在就坐之后唱自主歌、振气提神;能自觉安心等待考试……在我看来,这真是令人惊奇、惊喜又不可思议。这安静有序的背后,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扎实细致的工作与任课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三标的班级文化植入带来了高效的管理。
回想开学以来,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小组文化建设,指导对子如何帮扶,小组长如何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指导小班长如何组织,如何汇报;学科教学,深入研究课程,实施三标的理念。三标在管理、课堂、文化等方面初见倪端。今天,孩子的表现让我们看见了三标的小小硕果。
今天考试,孩子们的中场表现让我感动!
今天考试,孩子们的自信洋溢在脸上!
今天考试,孩子们的表现证明:“我最棒”!
第三次,等待微机课。
上午第二节课间操,我照例去室外操场巡视,和孩子们一起做做操、伸伸胳膊,感觉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课间操结束后,我从A区北门进楼,门口的棉帘子处,有几个小男孩在帮着大家掀起帘子,方便他人出入。帘子很沉,但是小男孩很细心,将帘子掀得高高的,额头上冒着汗,但是小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我想起了一句话:服务他人,幸福自己。
及至教学楼二楼,一群学生已经站在微机室门口等待上课了。队伍排得很整齐,看上去没有老师在组织。我走上去询问哪个班的,孩子的回答让我震惊:四(3)班。这个简单的回答为什么能震到我?因为四(3)班是本学期的新扩班,他们来到潍州短短2个月,原来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几乎为零。我不是在有意贬低兄弟学校的教育,但是这些孩子的原有基础确实不容乐观。但是,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这支候课的队伍,有序、文明、无声、自主!分明显示了“我们的孩子真棒”,我们老师的精细化管理落地生根了!
这支队伍,浮现在我的眼前历久弥新。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