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群建设中的“三要”、“三不要”

2015-02-26 22:08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郁明
新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要拱墅区课例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 郁明

学校发展群建设中的“三要”、“三不要”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 郁明

为推动校长教师流动工作,从2014年初开始,杭州市拱墅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以3-5个学校(校区)为基本单位,构建一个协同发展的学校发展群,通过变革学校管理方式、教研师训方式、绩效评价方式等,把原本属于教育局的部分职能下放到发展群,使群内学校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认识 架构 举措

从2014年初开始,杭州市拱墅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构建学校发展群。所谓学校发展群,是指以异质的3~5个学校或校区为基本单位,组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新团队,通过对学校管理方式、教研师训方式、绩效评价方式等的改进,达到推进群内各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桥韵山色”发展群由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拱墅区最优质的小学之一)、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百年老校,拱墅区发展最强劲的学校之一)、杭州市文津小学(依托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的一所高定位的新办学校)三所学校组成。三所学校的生源数量占到了拱墅区的27%,可谓“大大联合”、“航母联手”。但三所学校办学历史相差百年、办学特色各有千秋、办学历程无一类同,可谓“个性鲜明”、“各具特色”。那么,如此将规模如此巨大、发展程度如此不同的三所学校集中到一起,并扬长避短,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更飞速的发展呢?

笔者认为:在学校发展群的建设中,要做好“三要”、“三不要”,念好三字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要:发展群建设的任督命脉

1.认识要清。发展群是一个新兴事物,对于它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理清几个认识上的关键问题。

第一,它不是一个“合并扩充”的过程。就我们群内的几所学校(除新办学校外)而言,规模效应早已显现,已经成功完成规模扩张,因而,它不是简单的“做大”,而是一个做强的过程。

第二,它不是一个“削峰填谷”的过程。通过发展群的建设,目的是让所有的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升,不存在“你停下来等等我”、“我拖拖你后腿”的问题。

第三,它不是一个“照样画葫”的过程。群内的每所学校依然有办学自主权,有特色办学的义务,有传承校本文化的责任,因而不存在“复制粘贴”、“模板印制”的问题。事实上,面对不同的学校文化、区域生源和价值追求,也是无法复制的。

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发展群是一种“优势集合”,是一种“学术峰会”,是一种“相互扶持”,是一种“渗透熏陶”,是一种“有益借鉴”。

2.架构要精。因为有了前面的认识,所以发展群的顶层架构就显得十分重要。“桥韵山色”发展群的组织架构带有明显的“去行政化”,突出“学术功能”。

学术专家委员会。学术专家委员会一般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精通业务的学校主要领导组成。负责组织、指导、制定、审定发展群的教研计划、教师培训方案,协调群内各学校之间的关系。它不等同于原先的领导小组,而是具有鲜明的学术性与顶层设计感,可以说是发展群工作的命脉核心。

学科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委员会一般由运河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导主任、科研室主任等业务骨干组成。负责组织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学科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一般担任发展群的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教研员开展教研、学时培训活动,同时还负责群内和区内教师个性化培养。

群联席办公室。群联席办公室一般由群内各学校的分管校长或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协调群内各学校的一般性事物,主要是为学术专家委员会和学科专家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服务,确保群工作的正常进行。

教学永远是教师的命脉,教学研究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因此,将目光聚焦到教学研究上,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发展群的重要作为,可以在备课研究、课堂研究、作业研究、评价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3.举措要实。统一了认识,完成了架构,出台一些务实而又创新的举措也是水到渠成了。

举措之一:教研重心,低空飞翔。发展群共有140多个班级,最多的年级平行班就有34个,因此,先前以整个学科为基础的教研方式必须打破。我们成立年级教研组。让一群正进行着相同教学,有着相同研究,同样存在着相同困惑的人坐下来,一起分析、一起研究,一起分享,确实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事实证明,累计多达124次的年级组教研,在解决教材通病、学生通病、教学通病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举措之二:课例研修,破点立面。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通常意义上,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怎样做课例研修》,齐渝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涉及近十个学科的40多个的课例,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如何体现生本价值、如何体现学科特性等方面的主题进行了探究,并且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从“一节课”上升到“一个主题”乃至“一门学科”。

当然,务实的举措也是与时俱进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相信每一个时期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举措,促进群的健康发展。

三不要:发展群建设的理性考量

1.不要“正步齐走”。教学研究与工业生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无法一刀切,无法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发展。发展群组建后,群内集聚了更多的骨干名师,而每个名师的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在分享这些独到做法的同时,更加强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化“正步”为“舒适步”。正步走整齐化一,但也容易固化僵化,因此我们努力将正步变成舒适步。我们不搞大面积的模式推广,不搞程式化的模仿,不搞行政式的推进。

化“齐走”为“自由走”。齐走很有气势,很有力度,但也往往忽视了这一路最精彩的风景。我们主张让不同阶段、不同风格、不同主张的教师自由前行,边行边思,边思边获。

2.不要“另起炉灶”。发展群因为是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烙印,往往容易在融合上带来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更多的会想到另起炉灶,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项目来实施。

融合不弃特色。我们不主张大家一味地为了发展群的工作,而放弃自己的优势项目和个性特长。我们主张在融合中坚持自己的长项,比如卖鱼桥小学的任务型学习的课堂教学,莫干山路小学的临贴式校本研修等优势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发展更扬长处。每个学校的优势项目除了不放弃,我们还着力将其做大做强。通过教研展示平台、专题研究论证、文章撰写发表、对外推广交流等途径使这些项目更加亮丽,更加光芒四射。

3.不要“贪大求全”。在发展群工作中最容易搞大而全,什么都想研究,什么都去研究,结果精力涣散、蜻蜓点水,效果平平。我们主张不贪大,不求全,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抓住一点做深做透。年级教研时,只要求每次解决一个大家有共鸣的难题可谓有效了。通过大家摆问题,一起析原因,共同找对策,专家作引领的过程,解决一个难题。教研结束后,所有年级组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印证,反复推敲,不断完善,最终成功破解难题,真正为教学服务。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有很多时候并不是通过一次教研的时间就可以破解的,往往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面对像生本的问题、语感培养的问题等这类比较大的问题,则需要设计坡度序列研究,即将这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若干次的研究来最终达成问题解决的目的。将每一个阶段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梳理和积累,最终又可以形成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曾有人对发展群做过这样的定位:“发展群就是要把之前一所学校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情真正做起来!”的确,集群之长处,避群之短肋,发展群才能真正走在明亮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行,不断收获。

郁明,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猜你喜欢
三要拱墅区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拱墅区食堂片组
课例
拱墅区:党建责任清单数字化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三要”
翻转课堂下作文微课设计“三要”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