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毅(作者单位:羊城晚报区域新闻中心)
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伦理困境与出路
宋 毅
(作者单位:羊城晚报区域新闻中心)
摘 要: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媒体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媒体内容空前传播,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渠道更为开阔,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后果更为不可控。这些因素使媒体伦理受到空前的挑战。因此,现阶段有必要检讨媒体伦理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此条件下为媒体理论所存在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伦理挑战;出路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媒体传播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传统的媒体传播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
1.1媒体传播载体的变化
网络媒体的传播载体主要是以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诸如ICP/IP协议等网络技术为特征的国际互联网络;而传统的媒体传播主要以纸质为载体的报纸、以无线电为载体的广播来进行传播。传播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2媒体传播范围的变化
互联网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以随意复制和加工,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不管是在哪里,只要能上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息都能浏览到,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各地的信息也会得到第一时间的传播,受众都能查看到,媒体传播的范围变得非常广泛。
1.3媒体传播渠道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渠道将新闻传递给广大受众。而互联网媒体传播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或其他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融为一体进行传播,这样改善了可以多角度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使新闻更能生动地在受众面前展现出来,满足大众的视听觉等方面的需求。
1.4媒体传播速度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传播时,其传播发布的信息必须要通过严格的采集、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来将所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这样的话传播速度非常受限。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将信息传播到网络上,并进行即时更新,而且所有公开的新闻都可以同步在网上反映出来,传播速度更加迅速。
1.5媒体传播后果的变化
正由于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渠道扩张、传播速度加快,有些未经证实的信息也会第一时间涌入网络。这样就会对受众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媒体传播缺乏把关,,只会使各种虚假消息传播得更加猖獗,这样对当事人和受众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相对传统的媒体来说,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后果会变得更加严重。
2.1价值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指一个社会系统中特定民族的社会关系、文化系统和观念意识形态的离散、分化和互解的状态。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些状态都会被媒体暴露于网络之上。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就会面对网民们的各种不解与评论。这样也会造成一定的矛盾。
2.2受众群体伦理水平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人们会在网络上工作、娱乐、购物和交往,这些活动都被电子网络文件所记录。其他人很容易通过计算机采集、检索、处理和传播这些信息,由此而威胁甚至侵犯个人的隐私。尊重个人隐私,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义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保障每个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如私人秘密消费、电子邮件不受侵犯、电子监控下的个人正当权益不受传播等,是媒体伦理的新挑战。例如,2008年我国在网络上开展的对“人肉搜索”的大讨论,在网络披露个人信息越演越烈的情况下,道德审判和网络暴力的界线日渐模糊,“人肉搜索”是否合乎道德的质疑每每被人们提出。
2.3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文化也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聚集点。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现代社会已经从工业化社会演变为信息化社会。那么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存储方式以及汉字文化产生更大的冲击。目前,主要采取电脑打字的方式来进行编辑汉字,而少了手写的成分,这样会对我国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各种网络热词纷纷涌入媒体新闻,对我国惯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一步步地改变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2.4利益面前的“站队”选择
众所周知,新闻的第一生命就是其真实性,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媒体最主要的工作也是第一时间将真实、客观、有效的新闻信息展现在大众面前。当然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当今社会所存在的道德问题。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演变得越来越激烈,造成媒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以片面、主观的态度来报道事实本身,甚至
有些媒体为了博得大众眼球,将报道的事实更加夸张化。这也会造成各种虚假新闻涌入网络。这样对社会、对事件当事人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所制造的虚假新闻也会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引发伦理道德危机。
2.5不同文化间的冲突
由于人们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各不相同,不少信息内容、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而互联网的全球化、超地域性,把不同国家、地区之中的不同的人们都联结起来,为他们提供了交往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从而将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频繁而清晰地呈现在彼此相异的人们面前,甚至各种独特的行为、各种奇风异俗都必须接受人们目光的洗礼。这样也可能导致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落后的、无聊的、非人性的和反社会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与先进的、合理的、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并存,它们之间的冲突、碰撞与融合也就日益经常化、表面化、现实化。在沟通、理解、解决、合作上的不协调,往往可能以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2.6“搅局者”的挑战
由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媒体所报道的新闻覆盖面广,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加之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借用、移植、复制软件程序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不道德的软件开发者运用这些技术侵犯他人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破坏等。网络媒体所报道的消息有时也会受到一些网友的批判,并引起强大的反响。因此信息网络化也会面临着各路“搅局者”的挑战。
3.1正确认识互联网对媒体伦理的影响
互联网的影响深远而广阔:一种在以往看似简单和单项的伦理命题,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会有很多种伦理分歧和争执,因此把握互联网下媒介伦理方向,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为媒介伦理创造条件,寻找出路。
3.1.1国家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国家层面设立新闻媒体职业道德操守准则和伦理规范,并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媒体加强监管,对于行为失范的从业人员给予严厉惩罚,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使其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既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传播正能量,又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3.1.2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肩负起“社会守望者”的角色,成为全社会价值观、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坚守伦理底线,在公民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方面寻找“最大公约数”,在同情弱者和惩罚犯罪上寻求平衡,在弘扬真善美和打击假丑恶方面寻求平衡,在寻找真相和遵守社会道德方面寻求平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正当权利应该得到正当保护,做人性化媒体人。
3.1.3社会公众应当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和客观的评价标准,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得到最大程度的监督和评判,同时又要当公共道德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提高自己的公共道德修养和伦理意识,共同维护互联网下的媒体伦理环境。
3.2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结合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推出时,学者运用自己的理解,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使广大受众更能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这也是现代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采用更现代的手段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成功地走向大众的面前,正好在目前乏味、快节奏的生活中添加了丰富的调味剂,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同时后续还有些特别节目如《汉字英雄》等,都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通过网络媒体所倡导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理论道德都能对大众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给整个社会增加更浓郁的色彩。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逐步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不仅丰富了现代传播,使其有更加丰富的资源进行报道,同时是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更能生动鲜活地展现传统文化所存在的魅力和精髓。
3.3坚持媒体伦理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伦理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往往都在争抢第一时间的新闻,而且这种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审查也不好掌控,对网络上涌现的各种消息并没有专门的新闻立法机制来进行管制,而且审核不合理,准入门槛低,媒体把关理念不合理,就会有很多虚假的新闻涌入人们视野。所以,有必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立法体系,提高媒体的管理标准,加强其管理理念,使网络媒体紧跟时代步伐,与当今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章海山,罗蔚.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杨秀国,张筱筠.新闻报道亲和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