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5-02-26 13:01:41柳鑫苗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柳鑫苗

(北京印刷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北京 102600)

微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微博也被应用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内各高校都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微博已经成为继校报、广播站、网络之后,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高校沟通和宣传的新平台。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趋利避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微博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对利用微博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数仍然习惯于单向的固定化课堂教育环境模式,在思想上没有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对微博等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当微博已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蔓延的时候,许多思政教甚至还不知道微博是什么。由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惰性思维和纷繁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多数思政教育工作者少有时间、精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尝试搭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二)微博信息的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冲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拥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编辑、主持人,“把关人”的角色逐渐淡化,微博上各种新闻、社会思潮、心情心态都被大量发布、转发、评论。面对海量的、碎片化的、难辨真假的信息,大学生往往缺乏判断力,在舆论氛围中失去了方向感。这是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

(三)微博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思政教育特征之一是权威性强,信息的指向性明确,其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榜样示范、宣传引导等方法进行。而微博的内容是不够精选的,其运用是无主导的,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其中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微博不受传统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发布与接受更为自由,使得信息的不可控性大大地增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够成熟,往往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受媒体上杂乱信息的左右,从而对个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造成不良影响。微博的传播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部分效果被抵消,给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带来了挑战。

(四)微博成为“负能量”的聚集地,给高校安全带来影响

微博既是媒体,也是市场,部分商家过分关注微博的市场价值和广告效应,商业广告、虚假信息,以及社会上存在着的消极、颓废思想在微博上被大量传播。高校里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一般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冲突性,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权益纠纷、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触动民族感情的事件、社会不公正现象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很快触动大学生敏锐的思维,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微博上的这些“负能量”都可能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带来巨大的冲击,成为高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增添了新的思考。

二、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建议

(一)树立积极主动探索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思想认识,接受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较少、往往不能辨别是非,认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观念和意见的影响,产生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转变思想认识,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利用微博这个新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困惑,与学生进行平等有效的互动沟通,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微博内容策划,传递更多“正能量”

微博的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决定着微博的影响力。高校微博要加强对微博活动和内容的策划,在内容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2013年,北京市开设了“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微博,每天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写课程内容,开通仅两周时间,粉丝就接近4万,转发数达17万多条,评论近2万条,这在帮助师生学习知识、坚定信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高校也通过新媒体开展凝聚学雷锋“微力量”等活动,组织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各学生公益社团建立了微博,策划发起“发现身边的雷锋”微博寻访活动,“日行随手一善”等公益“微话题”,分享做公益的乐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三)提高利用微博进行思政教育的技能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的学习。是否有一支政治觉悟高,既熟悉网络技术又有一定传播意识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决定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当前许多高校缺乏既懂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又懂网络技术的工作者,致使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够。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选拔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之能尽快地熟练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深层次、宽范围、高水平方向推动。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制定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平台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在发现个别学生的微博言行不当情况时,要及时关注、指导和纠正,避免不良信息的大范围传播扩散。监督和反馈机制可以对校园微博进行全面识别、全程关注和分块管理,如微博平台的用户、信息、热点话题等,从而判断和分析微博里的舆论指向,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层次的处理。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确引导微博舆论导向,探索微博发生作用的新途径,把握微博的有益功能,使其发挥教化作用,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层楼。

[1] 杨晓峰.“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2).

[2] 金永淼.“微博”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3] 王菲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正确面对微博[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4] 徐兰.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