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阈限:新闻能力的建设方向

2015-02-26 13:01王奋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能力

王奋飞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泉州广播电视台,福建 泉州 362000)

突破阈限:新闻能力的建设方向

王奋飞1,2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泉州广播电视台,福建 泉州 362000)

网络时代,当越来越强大的服务器和不断升级的算法成为无法逆转的潮流,信息搬运已经不构成新闻的能力。计算机始终无法取代人的思想也不会拥有人的情感,突破新闻业能力阈限需要新的聚焦,从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观角度入手,新常态下新闻能力建设关键词是:策划、解读和审美。

阈限;能力建设;策划;解读;审美

面对网络的冲击,新闻业四顾心茫然。然而,都说世事如棋局局新,这只是真相的一面;真相的另一面是“太阳底下永无新事”。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新闻始终关乎“人”,人是目的。笔者认为,新闻的目标是:利用信息增进理性、提升心智的品质,从而帮助人们看清世事、理解彼此。

一方面,哪怕我们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一个事实:过去多年里,电视重复的是一种简单劳动——把声画搬到屏幕上,这也是许多电视人安身立命的全部技能。这种信息搬运的商业模式之所以有效,有赖于体制筑就的高墙。它造成的后果是我们被多年堆积的所谓“经验”所束缚,是进取之心被侵蚀得千疮百孔,是自我膜拜的“无冕之王”的假象蒙住了双眼;另一方面,由新的社会条件所导致的表面和形式上的精巧,正诱使新闻人放弃所应有的承当并退避价值责任。几年来,从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到新快报的陈永洲事件,再到二十一世纪网的沈灏事件,国内新闻界发生的新闻,深刻地折射了新闻人的自主性、责任感在进退之间的游移与无奈,甚至悲哀!可以说,新闻之“道”蒙尘,是当下新闻人的共业。价值罗盘被忘却意味着新闻航船驶入的将很可能是一片云诡波谲的暗黑海区。

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发布了一篇新闻《8月CPI涨2% 创12个月新高》。这篇稿件居然是一个叫“Dreamwriter”的机器人写的!有人担心记者的饭碗未来不保。这并非机器人写稿首例,在国外已有多家媒体雇佣起“机器人员工”。机器人真有那么大能耐?答案是NO。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有些记者必然会被干掉。如果你只会抄政府文件和通稿,只会在公关公司写好的材料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只会到事件现场看到和路人甲眼中一模一样的东西,那么你就是被机器人干掉的那些人!网络时代,信息搬运工失业是大概率事件。

当越来越强大的服务器和不断升级的算法成为无法逆转的潮流,我们应该庆幸的唯有一点,计算机始终无法取代人的思想也不会拥有人的情感,这启示了新闻业能力建设必然的核心内容:策划能力、解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策划能力

新技术拓展了人的“外脑”。《外脑》作者、哲学家安迪·克拉克和大卫·查尔莫斯认为思想是“一个系统,是由人脑和人脑周围的部分环境构成的一个系统。”现实中,延着百度、GOOGLE的路径,外脑无远弗届。媒体同道深蒙其惠——实时的事实查证、多渠道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跟进的能力以及可以自由获取的详尽的报纸存档——20年前这根本无法想象。新闻的策划能力建设必须建立在新的理解之上来展开。

优秀的事物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伟大的事物则改变人们的视角。就传播而言,互联网的伟大就是它改变了我们看待新闻的方式。

本质而言,新闻仍然是社会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不再只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德国《每日镜报》和《每日邮报》创刊人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认为:新闻是“某地某人想要掩盖、而其他人正在宣传的事情。”增加了互联网这个“变量”后,遮蔽与揭开的张力关系为之一新。社会能见度的极大拓展,意味着新闻的宏观策划显然需要不一样的视角和更开阔的视野,不能停留在信息的二传手或者路边社社员的角色。

当下,正在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将连接一切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它启示我们要突破电视思维阈限,尽可能张开触角去感知世界、接收信息。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微博、微信、APP都应为我所用,并保持技术敏感性,随时准备学习、理解和运用各种基于网络的工具、思维、逻辑。就“道”而言,在开放性逻辑之上拓展平台的内涵和外沿,连接一切。

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在其1994出版的名著《失控》里认为:让局部地区保持失控、不均衡——越失控越动态,越能创新。过去20年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诠释了这一观点。新闻创作的逻辑应该顺应潮流进行重构。一是系统的开放性,比如创作权的让渡,突破小团队的局限,使得群体合作成为可能,以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态吸纳一切智慧与创造性生产力。二是不断激发系统活力,通过分享、激励等机制的不断设立和随时调整,让创造力涌现。

宏观策划的终极意义在于激发系统的活力。以往的系统追求均衡和可控,但互联网认为系统的“均衡即死亡”。变化就是对旧秩序的打破,失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失控的目的,还是“控”。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气质,它意味着所有新闻都是阶段性的产物,当新的信息不断涌入,我们对新闻的判断、呈现都可能随时做出调整。利用网络工具聚力社区化建设、扭转单向传播的旧思路,建立动态调整的内容生产机制。植入社交传播基因,嫁接微博、微信等平台,以多维互动全力渗透。

与此同时,媒体要求专业主义,而网络是敏感、情感的,非奇妙事难以传播,传统媒体依事件重要性、官位大小、领导口味设定议程,在新媒体端已行不通。

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工具的核心价值在于高质量核心信息发布者、秒互动的现场信息发布者、多元化的观点评论者和熟练的话题策划推动者。而一流的信息管家则体现在整合能力——发现、过滤、提升和转化。通过整合,让宝贵的海量资讯在改变原子化分布,兑现信息的价值。

总之,策划不是制造事件,而是建立在对技术、商业和社会幽微变动的敏锐捕捉之上,做出自己的理解,从而指导新闻创作、创新、创造的具体行动。

二、解读能力

同样在互联网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双重威胁之下,英国《经济学人》却逆市成长,单期发行超过140万本。2009~2010年财政年度的税后利润达到3800万英镑。曾任《经济学人》集团总裁的海伦·亚历山大曾说过:“还是回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这个基本点,这绝对是这个品牌的亮点:形成判断和拥有观点。是观点纸,不是新闻纸”。

观点以话语的面目示人,这意味着人对世事的感知,大部分来自话语而非事实,即刻的真实是无足轻重的,其后的话语才是关键。不久前,晋江一部小车拐弯时撞上一对母子,11个月大的孩子被压在车轮下,路人见状抬车救人。监控记录了全过程,许多媒体都关注了。央视在报道此事时,用了一个标题《这也是“中国速度”!宝宝被卷车轮下 众人13秒抬车救人》。“中国速度”这个判断,这个话语,在投射的瞬间,超越了事件,建构了与众不同的认知,也左右了观众的判断。

之所以有“也”,是因为这几年来,“中国式”作为一个定语,产生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中国式离婚……诸如此类的词组。当它们从脑海中飘过,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次价值归类,它不由分说地将中国与异域摆放在文明与野蛮那条若隐若现的分界线两端。而事实呢?出过国的人们都知道,就闯红灯而言,洋人的表现并不必然更加文明。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统治认知过程的不是事实,而是话语。在当今世界,新闻话语早已超出“记录发生了什么”这一功能,它更重要的是舆论导向,它如何解释一件事,比事件本身还重要。

因此,解读世界这一功能,对于媒体而言,只会越来越重要。解读能力,也就是话语权首先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建立:意识到手中这个权力的作用和后果,以及这种权力意味着的义务和责任。其次,在一个信息冗余的世界里,区分事实与话语并不是撒谎骗人、逃避现实,而是看事实以什么视角及如何诠释事实的问题。这意味着判断每一个事件,都必须有强烈的背景意识:现实环境,历史参照,法律要件,文化条件等等;同时,对事实要件的取舍,聚焦或缩小,往往决定了意见的终点推向哪个方向。

三、审美能力

美学,从其英文原义来说,也叫感觉学。如今,影像无处不在,正在说话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已是“画面”,而不是文字。这意味着画面作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力已远远超过词语,其作用和造成的后果极为深远。审美能力,审美权,正在成为媒介竞争甚至文化竞争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角”栏目通过“广角实验室”版块,将实证新闻学的精神贯彻到常态新闻创作中。通过与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相关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合作,选取热门话题展开实证,以校验信息真伪。两年来,关于旅行箱拉链、汽车充电等多组实验调查被央视选用并在网上热传。实证过程和数据支撑更有意识的注入,使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有了更好的落脚点。

“广角实验室”不仅仅是利用实验来验证信息,同时也是新闻呈现方式的试验平台。新闻创作过程,审美能力的高低与表达效果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舆论引导艺术的高低。一是对新闻语言界定的颠覆:语言不只是文字,在影像时代,它更是声音、图像、字幕、视频以及它们的综合表现手段。二是创异表达的可能性大大丰富,对“语言”的选择、裁剪、切入角度等等,直接影响接收的效果,更是视听逻辑对读写逻辑的超越,也是受众想象的触发机制的深层改变。三是不同学科视角的引入,对纪录片、文学、真人秀等创作手法的借鉴,创作理路、建构视角和表达语态的革新。

总体而言,新闻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将生活“碎片”拼合成整体社会现实图景的过程,视角转换的契机,以及将个人困扰提升为公众问题,从而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世界、认知社会。

[1] 贾音.综合类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张晓礼,罗红军.谈网络媒体对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的影响[J].品牌,2014(08).

G210

A

1674-8883(2015)19-0174-02

王奋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力起航
培养观察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加强品读与表达,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会“吵架”也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能力提升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