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中国价值观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2015-02-26 1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文化

王 欢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自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以来,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开始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外交战略进入人们的视野,即文化外交战略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价值观的全球传播为视角来探索国家形象的构建。

一、中国价值观的现代逻辑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历史依据与逻辑起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是研究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历史依据和逻辑起点,我们应当自觉增强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来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根植于已有的传统文化土壤,但并不意味着它是自然而然的长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汲取、加工、创新才应时代所需产生的。具体来说,就是着力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中所包含的崇礼尚义、德厚仁爱、豁达淳朴、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等文化理念,而价值观自信源于深刻的民族记忆和国家智慧,从这样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所包含的政治诉求、文化理想、社会规范、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在实践中所体现的思想源流、理论基础、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向依赖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继承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成熟,要根植于本国的历史土壤和文化肌理,这不仅是遵循“历史的惯性”,更是政治的智慧。

(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与逻辑旨归

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观念,必然带有中国历史的、传统的、特色的印记。特别是“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这样一类给中国发展模式贴上特殊标签的专有名词的出现,更加凸显中国发展模式的独特性。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输出以及其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价值观念的传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髓的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已然成为西方普世价值观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在人类价值领域并驱争先。从质的规范性上来说,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理念具有严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规定性和中国特色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以此来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区别划清界限,这是中国价值观的特殊性所在也是本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实质。一个社会只有用核心价值观聚人力,凝人心,社会秩序才会趋于稳定。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这时虽然人存在,但构不成社会,因此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经常集中起来。”这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本质主义的价值观的精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勾绘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全体公民的价值信仰,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精神支撑。

二、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现状与国家形象

(一)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的价值迷茫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战略的制高点是价值观国际传播,而这些主要来自我们自身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外国人,主要是西方人记住了熊猫、中国结、舞狮子、气功武术等中国符号,却依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存有偏见和误读”。这让我们反思,简单堆砌中国元素或一味迎合西方口味的文化传播都是不可取的,简单的文化符号不能展现其支撑的价值观吸引力。伴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和消费文化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表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被普世价值湮没无闻,然而对外输出简单粗糙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产品无法诠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气质。当然,若想实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吸引力,必然需要“本土化”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人文情怀相结合,这考验着中国政府和中国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和对外传播的能力。我们一直强调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不仅是我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壁垒

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认知差异而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困境,使中国价值观输出时面临层层阻碍,一方面,由于东西文化基因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价值表征的理解大相径庭。比如说,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标志性的图腾代表——龙,在东方中国寓意着“祥瑞、尊荣”,但在西方世界却被解读为邪恶的代名词。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类似问题,我们所弘扬和传播的正能量价值观不仅不能被认可和接受,甚至会被扭曲变质,遭到反感和排斥;另一方面,中西文化力量的不平等,价值观主导权仍被西方掌握。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曾载文称,“美国依然代表善全世界民众向往的普世理想——自由和民主。美国人一直在向世界传达着一种清晰的理念。与美国人不同,中国人自己都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更别提影响世界了”。推行“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政治决策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和舆论界对“非西方声音”的冷战式成见。无论是“历史终结论”还是“西方文明优势论”的盛行,都是将非西方文明作为劣等文明和附属文明来看待,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长期遭受意识形态偏见,致使价值观话语权的缺席和失语,价值观国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三、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一)加强国际传播多元主体的协调力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以政府官方外交为主导的传统外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了,随之而来的公共外交呼之欲出并愈演愈烈。“一般认为,我国的公共外交以政府为主导,以外国政府和公众为对象,以国际传播、公关和交流援助为手段,以影响外部公众态度,推进本国外交工作为目的的社会各界普遍参与,向国外公众介绍我国国情的理念。”

第一,政府力量是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主导力量。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例,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派驻境外的官方文化机构,是以“优质、普及、友好、合作”为宗旨,在境外推介中华文化的窗口,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信息服务把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高频率,多方位,不间断地推送到外国民众的家门口,让他们通过这一宽广独特的平台和视窗,深入体验东方文化的魅力,亲身感知中国价值观的脉动。除此之外,还有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中外文化年等官方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都充分发挥了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来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第二,领导人外交艺术是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催化剂。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开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的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90多场外事活动,如春风化雨般,将现代中国价值观传遍欧洲,从提出“醒狮论”到呼吁在欧亚大陆架起友谊和合作之桥,从对茶文化含蓄内敛到酒文化热烈奔放的解读,习近平主席以睿智的语言向欧洲人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让欧洲乃至全世界了解中国道路、中国立场、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这是对中国执政理念的表达,更是对现代中国国家价值观的全方位阐释。国家领导人外访讲说,既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也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文化风采的展现,更是国家立场、态度、价值和情感的表达。

第三,价值观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活动,需要政府行为的主导,以及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民间团体即个人的协同参与。从构建国家形象的角度来说,价值观传播作用是隐形的,潜在的,其传播形式同样内化在不同的传播主体中,除政府行为外,文化艺术交流,旅游访学团,国际学术会议等非政府的交流形式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价值理念正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得以潜移默化的传播的。民间力量的协调配合是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关键,使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如虎傅翼。

(二)优化价值观传播内容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将价值理念向全球传播过程中追求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期从软实力的层面来助力国家形象的构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既要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民族文化的基因,也要立足民族文化创造条件实创新性解读,不断挖掘中国文化的普适性价值以促进其国际传播,进而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影响力。

首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迫切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使资源型元素转化为可传播性元素。“民族文化及价值观念得输出是公共外交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公共外交特质的因素”。中国人讲含蓄内敛,西方人讲热情奔放,西方人常常抱怨中国政治文化太复杂太抽象,难以理解,何谈交融。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国际化接轨,关键是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共有观念上对国际受众的思想影响力。关注和尊重国际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注重挖掘民族文化中更加有效的传播内容。自2010年春节开始,由国家文化部主办、各地文化团体和驻外机构在海外共同推出了“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目的是与各国人民共度农历春节、共享中华文化、共建和谐世界。春节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承载了很多中华文化的要义,折射了中国文化对家庭社会和谐互动的崇尚,体现了中国人的天道与人伦与期盼天下大同的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通过“欢乐春节”学习中华文化、感知当代中国形象的新面貌。

其次,中国与世界接轨不仅仅是经济接轨,更是文化接轨与文化交融。我们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接受人类先进文明带给我们的营养,正如我们始终坚持并实践人类文明共同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价值追求。2014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在寻求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点时,关键不是在于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的口号标语,而是在于在立足本国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在积极回应时代和人类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内容,丰富国际传播的价值观内容。同时,要重视国内信息传播内容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以及和国际舆论发展的契合性与平衡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声音传向世界,让中国故事感动世界,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在全球化语境下,一个开放而自信的中国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而必将推动中国价值理念走向世界,努力构建与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因此,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加强规划,明确目标,进一步挖掘中国价值精髓;需要有开放宽容的文化自信姿态,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探求国际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把脉当前价值观的传播生态,打造当代中国价值品牌,传播人类共享价值观精髓,助力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1] 潘维,玛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

[2] “中国发展道路中的价值理念及国家传播研究”课题组.中国道路与国家形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潘维,廉思.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骆郁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