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课程内容整合背景下视频案例在传播学教学中的作用
丁 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传播学作为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仅有大量的案例还是很难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基于此,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专业特色,以狭义课程整合为背景,以将学生置于案例教学的中心位置为导向,探讨学生自己动手拍摄视频案例对传播学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提升传播学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启发。
传播学;课程整合;视频案例;案例教学
目前,传播学被很多学校列为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传播学理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狭义的课程整合为“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对学科内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观念等的养成,采取学科内综合编排的形式。学科知识内部的纵横交错及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点。”让学生拍摄教学案例,建立丰富的案例库仅依靠传播学这一门课程是不可行的,除了时间、设备等限制,技术方面的指导也是很大的问题。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若将传播学理论贯穿融合于电视编导各门课程中,既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整合,也能体现出这门交叉学科的应用性。
2.1学科特点分析及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传播学自诞生起就有很多的经典案例。传播学的教学对象多为“90后”,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的信息趋于图片化、碎片化,信息的更新速度让他们对很早以前发生的事例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大量新鲜的案例,否则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在教学初期,笔者选择了很多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例如,讲到大众传播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时,会给大家讲一些正反面的例子,主要是媒体参与塑造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如汶川地震时的最美新娘、可乐男孩,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雷锋传人”鞍钢郭明义等;反面人物如曾红遍网络的凤姐、芙蓉姐姐、郭美美等,还有一些热门熟知的公众人物都是因为大众传播的力量让他们广为天下知。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剪辑了很多经典影视片段作为教学案例,如讲到人内传播时,《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心有千千结,《三国演义》中张飞遇事后的反应等,通过各种不同性格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人内传播的相关内容;但是这种案例也有它的弊端,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被案例本身所吸引,而忘了看案例的初衷,这样即便是教师认真备课,准备了大量新鲜的、各种形式的案例,在课堂上你说我听的局面还是很难得到改进。课堂时间的限制很难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导师的后果就是教师的备课任务繁重,而在课堂上仅仅是几位同学在发言,最终既不能扭转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突显课程整合的优势,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学生的特性入手来分析。
2.2学生特点分析
2.2.1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媒体接触机会多
传播学课程大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基本都为“90后”,一项调查中有64.8%的“90后”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接触媒体、接收媒体资讯。笔者曾做过相应的调查,在将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2015级学生接触媒体的途径和花费在媒体上的时间做过比较后发现,后者接触媒体的途径和相应的时间都明显高于前者;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因为在高中时已接受过媒体相关的培训,因此对传媒业有更多的认识,对媒体的敏感性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2.2.2有个性、有想法、但团队协作能力较差
“90后”的学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正是由于“90后”的自我意识过强,过分强调个性,过分表现自信,在其背后有着自负、敏感的客观问题,使他们在思想与行动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矛盾,由于自信他们愿意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由于敏感使得他们在团队合作时很难完全融入到群体当中,有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无法遵守小组拍摄时的各项约束,无法忍受同龄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但自己独立拍摄时又有不少无法克服的困难,这使得很多学生养成光动嘴不动手的习惯,不少学生在策划课上思维活跃,想法突出,但在实践操作时疏于练习,很少动手。除非老师布置作业,否则班里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练习拍摄作品,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将所学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
2.2.3具有创新能力,但在学习中缺乏吃苦精神
当今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会和学生讨论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学生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的呵护与宠爱,这使得他们在独立面对困难时,缺乏吃苦精神,如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选择放弃。笔者发现,在《电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前期会提交很好的创意文案,但在后期拍摄中往往放弃自己的想法,其原因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前期创意在拍摄时遇到了困难,很多学生想的不是如何去克服困难而是将自己的文案改的易于拍摄。想法多但实际行动少,这导致不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时依然不懂摄像机的操作。
3.1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各课程知识的融合性
传播学理论知识庞杂,有很多专有名词较难理解,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强调传播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在讲人际传播、传播过程结构要素——传播情境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上的案例,如《传播学在“追妹子“过程中的应用综述》等让学生拍出微电影,让大家在一笑过后醒悟原来传播学并不是那么“高大上”,它简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传播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打消学习畏难情绪。
在后期的教学中,笔者在其他所开设的课程中融入传播学相关的理论,例如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让学生关注时事动态,培养其新闻敏感性,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传播现象。通过理论知识的贯穿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中拍摄一些传播学课程可以共享的教学案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播学知识时有参与感和主体责任感,又可以让学生在拍摄实践时有针对性、积极性,从而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电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中拍摄的作品、宣传片就可以作为组织传播中关于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中的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内容案例。这些自己拍摄的案例不仅可以增强编导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而且日可以为传播学教学建立新鲜丰富的案例库。由于案例都是自己或同学拍出来的,贴近生活、鲜明生动学生对案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2课后实践为主,注重拍摄过程的合作性、开放性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拍摄案例的工作大多都是在课后实践阶段完成,《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广告创意与制作》课程的实验课上也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分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去拍摄,对于个人作品和团队作品建立不同的评价机制,团队作品要求每个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根据每个人所完成的工作比例和作品整体的水品进行评价,加权算入平时成绩,这对于一些平时很少动手拍摄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督促。但是不能将所有工作都留给学生,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如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拍摄谈话节目时,可以引入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而在节目拍摄完成后可以在传播学课程里分析哪些符号相应的有哪些作用;谈话节目的例子可以用在人际传播、传播效果研究这一部分内容;拍摄新闻节目现场直播采访的片段可以用来讨论人际传播的相关内容。在讨论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让他们的优势得以发挥。此外,拍摄案例的形式可以尽量多样化,由学生自主选择。对每个选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拍摄完成后大家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以典型性、创新性还贴近性为标准来对拍摄案例做一个最合理的分组。
3.3教师指导为辅,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
整合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案例的初衷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突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也在于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前文中,对于“90后”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拍摄视频案例时,要充分遵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对于拍摄的选题、主旨教师只做场外指导,实践操作全部由学生个人完成。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在实践拍摄中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摄像机的操作原理,就要学会使用摄像机;学习了影视编辑蒙太奇理论就要在实践中运用它们,拍摄剪辑出自己的作品;学习了导演艺术,就要知道在实际拍摄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怎么去协调解决。例如,演员的选择,拍摄场地的挑选,摄像、剪辑的理想人选,场面调度的要点等,要了解掌握影视作品拍摄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吃苦精神、不去动手实践是无法实现的。
案例教学法在传播学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整合课程学生自主拍摄传播学案例目前还在试验阶段,需要拍摄更多适合课程内容的视频案例,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完善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理念,掌握引导学生实践拍摄、课堂讨论的教学技巧,让这种案例建设方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蔡雯,罗雪蕾.新闻传播学案例教学现状调查——对海外高校案例库建设与案例课程设计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传播,2012(9).
[3]郭奇.参与式——传播学教学的有效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