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震宇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论电影《匆匆那年》中情节性音乐的叙事作用
崔震宇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纵观近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的青春电影,导演将视角投向纯洁、美好、浪漫、梦想绽放的校园中的青少年,用光影、声音带领观众重走了一段集体青春回忆的“路”。文章以电影《匆匆那年》为解读文本,分析了情节性音乐对影片叙事所表达的作用:参与叙事、抒发情绪、升华主题。为今后的青春电影创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情节性音乐;叙事;匆匆那年
音乐在电影叙事中所表现的内容虽不及视觉画面那样具体准确,但由于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的特征使它在电影叙事中的人物情绪和感情上的表现能力是任何其他艺术都望而不及的。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通过音乐,借助自身的审美经验展开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周传基提出:“如果人的一切感情和情绪都能用话语表达出来,世界上也就不需要音乐了。[1]”音乐进入了影视空间之后,丧失了独立的结构样式,随着对影视音乐手段的不断创新,其本身越发成为影视叙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根据音乐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情节性音乐和非情节性音乐。根据音乐的发生源是否出现在故事空间中又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它们在影片的叙事中,对人物心理的描述和衬托、对故事情节的参与和发展、对主题的揭露和表达,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情节性音乐:即构成影视情节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剧情的音乐[2]。在电影中,情节性音乐作为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吹拉弹唱听的音乐形式出现的。
电影《匆匆那年》是以主人公之一赵烨的婚礼为叙事背景,以婚礼VCR摄影师七七针对陈寻、赵烨、乔燃、林嘉茉关于青春的爱情、友情的故事的提问为叙事框架,以他们五人对于当年在高中、大学时期的友情、爱情的回忆为内容,以陈寻回忆他和初恋女友方茴的旧日爱情的美好与痛苦时光为主线,以赵烨、林嘉茉、乔然的友情、爱情为辅线来结构影片。
电影《匆匆那年》中,在音乐的运用上可谓是匠心独运。陈寻,作为一个会弹吉他、会谱曲作词的高中生,在追求方茴的爱情路上,他为方茴写的一首属于方茴的歌《匆匆那年》。在电影中以器乐或声乐的方式多次出现,每次的出现都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都意味着二人关系的转变。
第一次是在他们五人一起旅行时的陈寻的吉他弹奏,《匆匆那年》的吉他弹奏作为有声源音乐伴随着陈寻回忆过去的内心独白:“那时的我们,总以为人生只有相逢,却没有想到,原来还有错过,还有遗憾,还有来不及”,表现了五人在一起旅行时的浪漫、快乐的时光,反衬现实中陈寻内心的伤痛和后悔遗憾,此时二人的爱情的种子刚开始萌芽。
第二次,通过吉他弹奏音乐《匆匆那年》的转场,二人的关系出现危机,陈寻想要通过电话要给方茴边弹吉他边唱《匆匆那年》歌,可是吉他前奏器乐部分刚开始不久,声乐部分还未出现,二人的恋爱关系就被方茴的父亲发现。这首歌《匆匆那年》的第二次出现却使遭受到二人的初恋刚未满就被“阉割”的悲剧,从此二人形同陌路;但是,内心深处还为彼此存留一隅。
第三次,出现在赵烨的婚礼上,在七七和乔燃的追问下,陈寻失去了冷静,赵烨为了缓和场面的尴尬,于是提出要陈寻在婚礼上唱这首《匆匆那年》。这次依旧是伴随着吉他弹奏的《匆匆那年》的前奏,陈寻再次回忆他与方茴的爱情故事。音乐的转场,将时空转入到2001年12月29号,方茴的生日当天,二人感情因种种误会而出现裂痕。
第四次,在学校的新年晚会上,方茴作为观众,当听到陈寻朋友说接下来的歌是陈寻跟沈晓棠唱的,之后方茴走出晚会现场,来到了飘着大雪的户外。此时,陈寻第一次唱出了《匆匆那年》,但是二人的感情彻底破裂。在伴随着这首歌的结尾独唱:“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方茴来到了他们五人曾经在一棵杨树上刻下“永远在一起”的地方,独自承受着陈寻对爱情背叛的忧伤。通过陈寻的独唱时空再次转移,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中赵烨的婚礼现场,此时的陈寻眼角流出了悔恨的泪水,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谴责和对青春的祭奠。这一感人泣下的场面,即掀起了剧情的高潮,又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此时的《匆匆那年》这首歌的结尾吉他弹奏依旧回响,青春注定是一场单途旅行,再也回不去那些年的时光,带给观众无限的惋惜。
《匆匆那年》这首歌最后一次出现,是由王菲主唱,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的伴走。影片中此时的影像是陈寻再看婚礼VCR的结尾,伴随着七七的介绍:“那边就是埃菲尔铁塔……找到你想找的人,这里就是巴黎,众口之中的浪漫之都。”陈寻看到了婚礼VCR一段晃动的镜头中出现了一个一身红色衣裙的女孩儿“方茴”,多年不见的方茴站在塞纳河的桥上,在微风吹拂下,方茴梳理着秀发,此时通过相似镜头的转场,回到了当年方茴在教室写黑板报的场景,王菲的声乐出现,画面中影像是陈寻对匆匆那年时光的回忆,直至影片结束,二人的爱情之路延伸何方,给观众无限期待与遐想。升华了主题“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旋律沉静而忧伤,青春盛宴之后,是漫长的告别与回忆。
在使用原创性音乐《匆匆那年》推动叙事外,影片还通过使用当时的流行音乐来或参与叙事或作为故事发生背景出现。
动力火车的《当》在2001年作为当时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青春偶像宫廷戏说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在电影中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的出现是陈寻、方茴等五人在旱冰场溜冰,歌曲《当》的出现,虽然没有使观众看到声音的发生源,但是在溜冰场这种场合,音乐是作为辅助溜冰节奏出现的,在此仍然可以把《当》看作有声源音乐去分析。从《当》的器乐部分开始响起到声乐部分:“当时间停驻,日夜不分”,这一段时间内陈寻方茴二人牵手滑冰,动作缓慢唯美,象征着二人的感情升温,互诉真言。当方茴说:“陈寻,我们分手吧”。陈寻才得知原来方茴已经同意做他女朋友了,瞬间在斗殴中处于劣势的陈寻,战斗力暴增,此时音乐《当》的高潮部分:“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此时流行音乐的使用,既渲染了影片的时代背景,很好的衬托出五人的不羁青春,以及对未来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第二次的出现时发生在高考之后的毕业聚会上,同学们一起合唱《当》,表现了同学们心目中的青春永不散场,以及对未来的许诺。流行音乐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唤起心底的青春记忆,重温过去的美好,无意识的想起曾经的校园、同窗,想起青春作伴的日子,这首歌承载着我们青春的记忆和个人成长经验,引发了我们对一个不同时代的缅怀——我们的青春时期,缓慢的节奏,纯真的心灵。
毕业聚会中陈寻面对方茴独唱张信哲的《信仰》高潮部分:“如果当时吻你……爱是一种信仰,把我带到你的身旁!”二人的情比金坚,爱情是一种信仰即“永远在一起”。
如果以音乐《匆匆那年》《当》和《信仰》的使用作为电影《匆匆那年》的叙事线索,可以看作是:《匆匆那年》器乐前奏预示着方茴与陈寻爱情萌芽,《当》表明二人的爱情的开始,《信仰》代表着二人对于爱情的秉持着“永远在一起”的信仰。《匆匆那年》声乐主体的出现预示着方陈二人爱情的濒临死亡,音乐的结尾的出现预示着二人爱情的终结,而由王菲主唱的整个音乐代表着方陈的爱情美好与回忆感伤“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伴随着王菲的轻声吟唱,观众进入审美的“高峰体验”,唤起了心底的青春记忆,重温过去的美好。
纵观近两年国产青春电影,电影中的原创性音乐、流行音乐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画面对特定时代表达的不足,作为叙事元素直接参与了影片的叙事,而且有助于观众审美情绪的抒发以及影片主题的升华,为青春电影对于青春的表达提供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
[1]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73.
[2]安然.影视视听语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