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新特点

2015-02-26 08:33周亚楠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9期
关键词:谣言社交受众

周亚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新特点

周亚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古往今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谣言一直存在,而网络谣言作为谣言发展的新阶段,不论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在传播效果方面也都超过以往任何形式的谣言。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催生了各种版本的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冲击社会稳定,推动政治纷争,甚至危及国家安全。鉴于此,对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特性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对网络谣言的研究放在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总结出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性,为更好地应对自媒体时代中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

网络谣言;自媒体;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从以论坛、社区为主的Web1.0时代,跨入了以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Web2.0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分享信息,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国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为现代信息流通和传输营造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依托新的媒介环境,谣言作为传播信息中的一种,其传播也拥有不同于以往的规律,在生长周期、传播主体和传播心理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笔者认为,在自媒体时代,谣言传播主要呈现出生命周期缩短、传播主体隐蔽性更强以及社交媒体中群体压力影响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1 网络谣言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事物的发展遵循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周期规律,谣言也是如此。笔者认为,传统的谣言完整的生命周期应该包括诞生期、潜伏期、爆发期、衰退期几个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胜从前,信息的加速流通给谣言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同时,自媒体平台也改变了网络信息扩散和传播的基本途径,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使得信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大的辐射范围。传统的谣言传输渠道多倚仗于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点对点的将谣言散播开来,而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进一步兴起,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转发、微信群共享、朋友圈转发等形式传播信息,将点对点的传播扩大成点对面的传播方式,使谣言传播的速度更快、爆发的时间更短、传播的范围更广,进一步扩大了谣言的受众,谣言可能在瞬间蔓延整个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之一是即时性更强,即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并且转发信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一旦谣言出现,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潜伏期,即可大规模迅速传播开来,加速舆论形成。可以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谣言潜伏期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为谣言的滋生和加速蔓延推波助澜。其次,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加速了谣言的灭亡。奥尔波特提出的谣言强度公式为R~i×a,其中 i 是事件的重要性(importance),a指事件的含糊性(ambiguity)[1]。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谣言的传播。如果重要性和含糊性中任意一方为零,谣言将不复存在。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与谣言相关的两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第一,与受众相关性较弱的谣言随着传递次数的增多,普通受众的新鲜度和好奇度减退,对谣言转发传播次数自然降低。第二,鉴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交互性更强,受众不再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可以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传播。网民对于同一个信息及其相关的事件信息,可以从各自的视角发表看法和意见,提供好多角度多层面的线索、情况等等,从而可以还原一个全方位、全视角的立体事件,而谣言的含糊性在这一过程中迅速递减。官方微信账号、微信订阅号的设立使具有公信力的自媒体平台可以针对谣言迅速展开调查,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真相,遏制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使谣言提前进入衰退期,最终灭亡。

2 网络谣言的传播主体隐蔽性赠强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去谣言化”功能,任何信息的源头都可以有据可循。自媒体平台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相对隐蔽的空间,一方面就谣言的传播主体来言,据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谣言散布者在网上采取匿名的方式发布信息,网络传播匿名性的特点使得谣言传播的源头难以查找,加之传输路径复杂多样,因而使得谣言传播主体的隐蔽性非常强。大部分传谣者往往存在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侥幸心理,进而产生有恃无恐之感。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突破了以往单向传输的模式,改为互动性较强的双向传播,信息之间可以交互影响,同一信息也可以被无限复制。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传授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再加上各媒体平台之间相互影响,信息得以叠加和强化。网络谣言也是如此,在接收与发送谣言信息的过程中,不同的信息载体互为信源。比如不同的网路平台之间,新旧媒体之间,为了提高点击率、赚取关注度,都有可能随意转载发布未经核实的网络谣言,不注明出处往往使信息的源头难以考证,从源头遏制谣言难上加难。

3 “群体趋同”效应加剧谣言传播

在早期的网络传播平台中,成员之间基本上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相互联系较弱,因此对于一些话题和谣言,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反驳乃至抵制,不需要顾虑到现实生活中人情和关系上的压力。然而,据2014年国外WE ARE SOCIAL网站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的总人口超过了13亿6千万,其中网民数量达到6亿1千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45%,新浪微博和微信是中国网民当下社交媒体的首选,分别拥有3亿5千5百万和1亿2千9百万的月活跃用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渐塑造了一个基于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拟态环境”,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延伸、拓展到网络世界中。处在这种拟态环境下屈从于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熟悉和信任者传播的谣言,谣言传播的阻力减少了很多。例如,在微信朋友圈这一强关系、高封闭的信息传播平台中,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信任变成了谣言广泛传播的催化剂,很多网民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将网络谣言分享至朋友圈,而其他用户会碍于面子和群体压力选择沉默或相信,“谣言”借助社交的力量迅速影响着人际圈,进一步加剧了谣言的扩散。

4 结语

谣言的危害可大可小,轻则扰乱受众的视听,重则危害社会稳定。不同的历史时期,谣言的传播效果、社会影响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谣言的研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针对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的新特征,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借助新的自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订阅号等新的手段开辟新的辟谣渠道,最终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谣言治理与防范机制。

[1]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媛媛,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7.

猜你喜欢
谣言社交受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谣言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