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是增加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

2015-02-26 07:51雷明全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同质农场主异质

雷明全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是增加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

雷明全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在于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文章认为:与工业和服务业不同,发展现代农业,异质型人力资本虽然不可或缺,同质型人力资本却更加重要;而要增加农村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各类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政府改变农业补贴结构,对农户实施累进补贴制;改变政府的补贴结构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也能提高农业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这是增加农村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所在。

农业发展方式 现代农业 同质型人力资本 异质型人力资本

农民的转变,指的是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要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就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以往,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还是“农民问题”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消除农村贫困;当前,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却是为了“农业问题”。由于目的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也就存在差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本政策该何去何从是本研究的目的与出发点。

一、增加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改造”农民,如同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改造”产业工人一样。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的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然而,与第二、三产业不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更加需要的是同质型人力资本。

1.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主要是生产方式不同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在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最主要的变化还是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性意义。生产结构的调整,不仅离不开需求结构的改变,生产技术的进步也不可或缺。需求结构的改变通常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者偏好,这是结构调整的市场动力;如果生产者通过新产品的研发满足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则结构调整就能顺利进行。对于工业生产来说,结构调整的确相对比较容易,农业生产结构则不然。首先,“研发”新的农产品难度远远大于工业产品,而且周期很长;然而,主要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可替代。其实,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发生在过去被称为 “副产品”的领域,主导产品还是粮食;不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粮食生产都是主要任务,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实现了12连增,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即便如此,2014年中国还是进口粮食超过了1亿吨(2015年7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由此可见,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业生产结构无论怎么调整,粮食生产依然还是我国的主体。

既然,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可能有较大的调整,经营方式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变化,组织形式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张海鹏、曲婷婷,2014),最大的差别还是生产方式不同。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靠农民的体力和畜力,现代农业则是机械化作业,网络化管理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规律,开拓新市场的农民企业家也只局限在非粮食生产领域,并且为数极少。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拥有的人力资本是异质型的;农民企业家才能的外部效应比较小,而农业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本的正外部效应极大。从数量上看,他们占全部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非常小,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需要的人力资本属于同质型。

2.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小

相较于第二、三产业,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要小,农户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信息,开拓新市场的压力不大,更加不存在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与动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说明。

(1)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由于农产品通常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市场需求变化较小;尽管,部分农产品的市场有时出现失衡,但主要是供给波动所引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家庭农场,他们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粮食等大宗农作物,对于一个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农产品市场的失衡就常常表现在供给不足,较少出现需求约束情况;粮食市场历来如此,其它农产品市场也较少例外。与此不同,第二、三产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常常面临着需求与供给的双重冲击,更多情况是供给过剩或者是产品需要更新换代,经营者承受着大得多的风险。

(2)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较多,部分分散了农户的风险。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允许各个国家政府对农业进行一定数额的补贴。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还是中国政府,都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使用着这些政策规定。我国政府在农业领域的补贴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资成立的农业科研和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培育新的作物品种和研究推广新的种植与养殖技术;二是对农产品的生产、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直接的补贴。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单个农场主的经营风险。农户生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一方面能得到政府的直接补贴;另一方面,政府每年还规定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并按照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不论是现代农业,还是传统农业,农民面临着本来就比较小的市场风险也已经交给了政府;他们只需要按照最低保护价——这个确定的价格信号去安排生产。第二、三产业的投资者不可能得到政府额外的“眷顾”,我们不可能看到由政府资助的“彩电研究院”、“汽车研究所”之类的机构,更加不可能有政府的价格补贴(当然,特别时期,某些特别的产品例外)。相比较而言,农场主需要掌握的技能主要就是以成本最小的方式组织生产,包括相关的生产技术、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等。

广大农场主面临的市场风险虽然比较小,但自然风险不可低估。总体而言,不论是传统农业的农户,还是现代农业的农场主,他们每年在农业生产中都会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如果风调雨顺,就能够实现增产又增收,如果气候条件差,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会在所难免。如果农业的市场风险不由政府承担,那么农业生产主体就会承受着比第二、三产业业主更大的总风险;市场风险“提交”给政府之后面临的风险可能与第二、三产业大体相当。表面上看,似乎在人力资本的要求上面,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一样,每个生产单位都应该有能掌控风险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实不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自然风险对于生产者来说是无能为力的,都只能够被动接受,无法驾驭;因而,农业生产主体也就不需要具备驾驭自然风险的能力,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仍然以同质型为主。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农业生产主体所需要做的工作非常类似于工业企业的车间主任,他们只需要组织好生产,搞好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消耗,不需要研究市场,也不需要研发新产品;因而,对他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要求就不同于企业经营者和研发人员。

3.从经营主体上看,农民缺乏创新能力

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认为,完全竞争的厂商长期均衡实现时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这个正常利润只相当于他们投入生产中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由于缺乏超额利润,完全竞争的厂商不可能有能力投入资金研发新产品,他们也就缺乏创新能力。大宗农作物,特别是粮食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各农场主(农户)就是在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产生超额利润。对于小规模农场主而言,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小,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也就不多,他们的经营收益加上政府的补贴还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更不用说存在丰厚的利润了。对于大规模的农场主来说,虽然经营规模比较大,但需要在固定资产上面投入较多的资金,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也就是这个道理。表面上看,大农场主每年的经营收益加上政府的补贴,总数额不菲,但是,培育作物的新品种所需的资金还是远远不够。

从另一方面来看,与第二、三产业不同,农业生产的规模报酬基本不变,没有递增的阶段;因为这一特殊性,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小规模的农户能在大农场主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大鱼吃不了小鱼,大农场主淘汰不了小农户。这就决定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可能过度集中到少数几个大农场主手中;作为现代农业很发达的美国,其农场主的经营规模一般也就在1000亩左右,原因也就于此。因为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农场主的经营规模有限,经营收益自然就不能与大型工业同日而语。

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以及许许多多的现代制造业,生产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达数亿元甚至数10亿元,否则,过不了几年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农业,不论是传统农业的农户,还是现代农业的农场主都不可能有如此实力;因而,“产品研发”的责任就落在政府肩上。现实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鲜有农场主自己投入资金从事“产品研发”,原因也就在于此。既然农场主没有能力培育作物新品种,他们也就不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要求也就有别于制造业。

4.现代农业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家庭经营制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普适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家庭经营是占主流的,公司制农场只占很小比例(张海鹏、曲婷婷,2014)。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经营单位,尽管经营的土地面积可能不小;但是,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在数量上却非常有限。这样的经营单位所拥有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土地资本、人力资本,这三种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存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这就决定了拥有较大土地规模的农场主必须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也具有一个最低的限度。这个最低限度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也远远的大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农业;否则,农业不仅不能得到发展,还会构成整体经济的桎梏。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力资本。虽然异质型人力资本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这主要是农业科学工作者的才能。由于其正外部效应特别强,他们主要供职于政府资助的机构;其作用主要是为农业生产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开发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对农业生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等。以家庭生产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更多的是需要同质型人力资本,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只需要懂得现代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掌握各种生产技能,能操作各种农业生产设备等。

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中,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于一个农户来说也缺乏用武之地。虽然同质型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异质型人力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增,增加异质型人力资本投资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报酬;但是,异质型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同质型人力资本相配合,否则,异质型人力资本就只能“大材小用”了,其应有的边际报酬递增也不会发生。这一点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将军才能的体现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士兵做配合,全部是将军打不了仗;相反,全部是士兵可以组织起最小规模的战斗。将军拥有的人力资本是异质型的,士兵需要的是同质型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数量同质型人力资本配合。

之所以异质型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特性的体现需要有一定数量同质型人力资本配合,与其生产函数的特点有关。异质型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是通过新生产函数实现的,它之所以不同于同质型人力资本,在于它的使用引出了一个比较优越的新生产函数。这种优越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现为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丁栋虹,2001)。新的生产函数之所以优越,在于它把人力资本区分成同质型和异质型两类,那么构成新生产函数的要素就包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同质型资本和异质型资本了。正如前文所述,各种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并不是无限的。当一种要素的数量太少时,其他要素也就不能正常使用;当同质型人力资本不够的情况下,异质型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特性也就表现不出来。

在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主要集中在政府和相关服务机构,同质型人力资本主要“栖身”于农户。供职于非农户部门的异质型人力资本通过其外部效应影响农户的同质型人力资本,它们与物质资本和土地资本结合在一起便创造了农业产出。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的选择

不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农业的发展,人力资本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作用的大小也存在差别。因技术的进步,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贡献就越来越大。随着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增加,部分人力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开始递减,这种人力资本就是同质型的;部分人力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增,这就是异质型人力资本。因而,增加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说十分关键。虽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其作用领域主要在新作物的培育和新耕种技术的研究推广上面;少数从事特种经营的农场主,他们需要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但是,从绝对数量上看,所需要的异质型人力资本不仅远小于同质型的,从相对比例来看,也要远小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既然如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政府在人力资本政策上就不能与第二、三产业同等对待,增加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更加重要。那么,我国政府就应该重新审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

1.调整我国农业补贴的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当特别是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是重中之重。然而,只有物质资本、土地资本(属于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三者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时,现代农业才会产生。加快土地流转不仅能使土地资本聚集,还能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雷明全,2014)。调整政府对粮食种植的补贴方式,实行累进补贴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集中度。具体做法就是,单个农户经营面积越小,每亩土地补贴就越少;耕种面积越大,每亩土地补贴也就越多。现行补贴方式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国家每年1000多亿元的种粮补贴对于高度分散的农户作用也有限。调整了补贴方式,不仅有利于土地流转,也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

2.调整农业科技培训的结构

我国现在有20多所农业大学,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主要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植物保护等。尽管这些专业涉及到农业的很多领域,但服务于粮食生产的只有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对于农场主来说,仅农学知识能在他们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其实,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活动的农场主,不仅需要懂得农学知识,还需要懂得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及网络化管理等技术。当前,不论是何种层次的学校,都不能满足未来新型农场主的这一要求;似乎,他们培养的重点是各种农业科技人才。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各高等学校,不论是普通本科还是职业技术学院都需要考虑这一现实要求,对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

3.调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

调整专业结构,是培养现代农业所需人才的需要,调整培养对象则是让人力资本“生根发芽”所必须。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是留守妇女和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不仅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准,对他们进行各种农业科技培训显然不会形成多少人力资本。因而,调整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就显得十分必要。结合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结构调整,对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的学生进行培训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然而,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的青年学生普遍不愿就读涉农专业,不愿进入各种农业类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仅有的农业类985高校,它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论在那一个省几乎都是985高校中最低的;学生由于分数的限制即使录取到了涉农专业,大多都想方设法调换,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问题。

其实,当前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最大的障碍不是政府出资太少,也不是农民无能为力,而是,能考上大学的城乡学生不愿意就读涉农专业。如果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瓶颈是人力资本的话,那么,同质型人力资本投资则更为关键,能让广大青年学生愿意就读涉农专业则是核心所在。解决此问题,一个可能有效的办法是降低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土地流转成本降低了,大型农场也就比较容易形成,当现代农场主比当传统农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吸引力。西方国家由于土地私有制,土地很容易通过流转而集中,大型农场主比比皆是,青年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也就不存在中国式的“恶农”。

1.危朝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切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15期。

2.张海鹏、曲婷婷:《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家庭经营模式创新》,《经济学家》2014年第8期。

3.丁栋虹:《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同质型人力资本》,《理论前沿》2001年第5期。

4.雷明全:《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吴 群]

F303.3

A

1009-2382(2015)12-0049-04

雷明全,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常德 415000)。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11A082)、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产业经济学、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地流转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研究”团队、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同质农场主异质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形同质异“的函数问题辨析(上)
同质异构交联法对再生聚乙烯的改性研究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浅谈同质配件发展历程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